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淦生 《今日教育》2011,(11):41-41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将自己戏弥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它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来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至少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其终极目标是“育人”;  相似文献   

2.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往往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来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至少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其终极目标却是“育人”;  相似文献   

3.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维持生计。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不妥。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其终极目标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上看,  相似文献   

4.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性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其终极目标却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自然,书虽然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而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表率作用却常常会在育人过程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悄无声息地感染着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着受教育者的灵魂。古人所谓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二字。所体现出的正是施教者在教书之外的一种潜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6.
<正>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事实上,在一些人心目中,教师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子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传道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粗听之,  相似文献   

7.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  相似文献   

8.
9.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0.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师”。“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上讲,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归纳起来都无非四个字——言传身教。但细究起来,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体制,对“言传”与“身教”的认识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陈己凡 《上海教育》2007,(7B):61-61
“和谐”语出《左传·襄》:“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八年时间,九合诸侯,像一曲美妙的乐曲,和谐动听。人们往往以和谐为美,而教育工作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如何让师生每天工作与学习的班级环境更为和谐呢?我的体会是:用身教来创造班级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15.
言传身教是对教师的总体要求。在具体教学中,身教甚至胜于言传,特别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重要。语文较之其他科目更接近社会和生活,重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鉴于这个特点,语文课上得要“活”,不能呆板。“活”是多方面的,“活”的导演便是老师,即“身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说到“言教”,人们往往会将它与“身教”连在一起,并且很自然地就会想起“身教胜过言教”的说法。本文不想对“言教”“身教”本身的实施作太多的探讨,只想谈谈在学校语文教育中言教与身教的关系:学校语文教育应立足“言教”,“身教”只是“言教”的前提,“言教”才是学校语文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家。要实现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就要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行动,来掌握知识,增长才干。身体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实现“真学”,获得“真知”。阳明学注重身体的修行,强调实践的作用。通过对比研究显示:中日阳明学的教育启示主要体现在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修己对应“身学”,治人对应“身教”。“身教”与“身学”,即聚焦于身体的“教”“学”双向活动,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在实践性上体现了统一。通过“身教”与“身学”,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才是教育界的良知体现。  相似文献   

18.
提到德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有板有眼的生硬,作为一所以德育为先的百年老校,我们的思路是让德育“活”起来的关键是首先得让学生“活”起来。不是简单地通过教育、灌输,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接受教育。我们学校结合百年校训“诚勤朴爱”提出“激活德育,体验为先”的实施方案,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接受教育,从而让德育“活”起来。,讲究体验教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从一年级起,老师对他的评语就是:"该生比较懂礼貌"。换言之,儿子的礼貌行为只处在"初级阶段",离"很懂礼貌"还有一段漫长的差距。其实,我平时教了他不少有关礼貌方面的常识,可就是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提高儿子的礼貌程度,一直让我感到很困惑。正巧,那年暑期,我应邀赴连云港参加一次笔会,为了让儿子也去见见世面,我决定携儿子同行。儿子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该注意的师表问题。即教师在仪表形象上要注意的“三要”和在言语交际中要避免的“三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