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石泉县教育体育局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普及实验教学”、“双高普九”、“省级标准化电教中心建设”和“创建教育强县”等契机,采取多种措旅,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石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大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全县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显著改观,信息化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万荣县委、县政府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强县富民,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连续几年都将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教育实事列为全县的重点工程。万荣县教育局积极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尽最大可能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湖南桃江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丰导,学校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抢抓机遇,强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建设,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条件.确立信息化教育理念,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之中;加强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解决开放性技术问题;超越技术工具观,促进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条件。确立信息化教育理念,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之中;加强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解决开放性技术问题;超越技术工具观,促进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CIO:学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应用”才是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学校的主要领导中有一个CIO(信息主管),那情况就会不一样了。因为CIO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可以参与重大决策,可以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可以有机会说明作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上下联动,应该从长远和整体上统筹规划,要作为学校的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7.
平江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带,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又是国务院和省政府认定的贫困县。全县现有中小学校950所,在校学生15万多人,近几年来,我们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为加速老区教育发展,落实“科教兴县”战略的奠基工程来抓;把巩固“普实”成果,狠抓实验室升级换代工作,作为发展老区教育的先导工程来抓;把加强站务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塑造形象工程来抓;“三管”齐下,加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进了老区的素质教育,开创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着眼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工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宗旨,以“整体推进、高位均衡”为目标,以“三建(建网、建库、建队伍)”、“三服务(服务于管理、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习)”为抓手,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一手抓硬件设施建设,一手抓软件管理开发;一手抓学习,促师生信息化素养提高,一手抓应用,促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软硬"兼施,学用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株洲市芦淞区教育局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出了“向教育信息化要效益,向教育现代化要质量”的发展口号,确立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区域统筹、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紧抓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这一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三个三”的发展举措,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区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12月我县吹响建设教育强县的号角以来,为了加快教育强县建设步伐,促使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县下大力在教育理念、教育均衡和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突破,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威海市环翠区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战略。2003年,环翠区启动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区域特色进行建设。十年来,环翠教育人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把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全面打造信息技术区域主体特色,引领本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均衡发展,从而推动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把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高度重视。勇于探索。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成绩斐然,汉中市电教馆已连续十年被评为汉中市教育系统“创佳评差”先进单位,汉中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摘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设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行动计划”、加强环境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数字南宁”信息平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建设工程等方面,介绍广西南宁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以期对其他地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9):120-128
进入新时代以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不断强调“融合育人”、“终身育人”以及“智能育人”的现实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优质资源高效共享和均衡配置的有效手段,将在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格局等方面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起点、过程与结果的支撑。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晚、发展快”等原因,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定位不明,育人机制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均,“数字鸿沟”大;研究能力薄弱,实际成效不足。而重抓顶层建设、着重建设基础设施、加强教师培育以及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示范研究是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株洲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围绕“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宗旨,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南北跨度大,农村学校比例高,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对于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抢抓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从2003年开始,在狠抓工程优质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同时,坚持把工程全面应用作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着力点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高举。‘‘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旗帜,重点在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应用研究、资源建设和技术保障等五个方面狠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电教》2003,(4):15-16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教育信息化又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作为“全国电化教育百强校之一”的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多年来一直以创建现代化教育示范校为目标,在学校现代化建设方面重投入、重开发、重应用、重培养,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软件建设、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学科整合等方面抓基础、抓建设、抓落实。本着现代、(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和软件建设上要现代)、领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上要领先)、一流(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成果上要达到一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柯城区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本文主要介绍了柯城区教育城域网的建设经验,尤其对网络应用方面的探索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岳麓区属于长沙市的新城区,现有区属中小学95所,在校中小学生5万多人。作为科教大区,岳麓区始终坚持以教育的内涵发展为导向,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全区围绕教育信息化的“建、配、管、用、研”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家长网校和“绿色心吧”分别被评为全国和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