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作为一个理念,要求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它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恰当地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种全新的教学理念.1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含义1.1“整合”…  相似文献   

2.
陈星 《科幻画报》2022,(5):97-98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联系密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积极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但是信息技术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教师,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指的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二者相互融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不断推广,如何借助这一先进技术来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效率,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以下将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浅析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这里主要探讨利用图形演示策略、情景激励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引导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努力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教师和学生都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教师和学生都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与学融为一体,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们进入了网络无限延伸的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境化,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优势,怎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乐意参与到实践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教与学都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和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信息技术能提供一种数学实验和其他数学活动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分析以及解决数学问题。本文则对在如何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分析与探讨。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来  相似文献   

11.
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有机地进行融合,这是信息时代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活是开放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核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建立起联系,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优化数学教学的多种特性,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本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并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深切感受到几何画板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革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学素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另外,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下面笔者将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即禁锢了小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地滞后了数学教学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和维持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不了课本,数学学科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化课堂作用,又不能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数学学科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文章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优势和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就是通过初中数学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1.充分利用网上国内外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作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容易。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世界各地的你要学习探究的问题的相关资料(包括视频、图像、文本、声音等多媒体资料)。信息技术深藏的潜力将为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改注入强劲的活力。例如,正方体的截面是传统教学的难点,现在借助计算机就变得十分易…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有了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到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的转变,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信息技术改变了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  相似文献   

19.
刘杰 《甘肃教育》2013,(23):72-72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适时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人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教育已成长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动态地演示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利的情景与平台.只要能适度使用几何画板,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教与学的全面发展,就能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