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讲读”、“问读”到“自读”湖北宜昌市教科所刘光胜湖北宜昌市教育科研所开展的“构建学生课堂自读、会读新模式”专题实验,就是为了克服“讲读”、“问读”的弊端,真正让学生自能读书,迅速提高学生的自读、会读的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2.
李瑛 《教师》2010,(31):82-83
一、“四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吟读”、“译读”、“说读”、“背读”。 第一步.“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学生自己的体会读。有人说,“诗歌是格式化的音乐艺术.是人格化的语言艺术.是浅显化的深刻美”。学生初读诗歌。对诗歌的停顿、重读、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育前线教师们的认可。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读得人格;②读得人情;③读得入境。  相似文献   

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吟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读”呢?  相似文献   

5.
庞德华 《广西教育》2011,(26):37-37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人口。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必须掌握好“导”、“读”、“讲”、“演”四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6.
“闲愁”一词在古代诗词中频频出现,它具有深刻复杂的情感内涵,但男性诗人与女性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又各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诗人敏感的心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产生闲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把握“读”体会“境”──浅谈《革命烈士诗二首》的教学广东广州市东山区教研室黎绿波《革命烈士诗二首》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它以烈士的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字字句句,净化着后人的心灵,教学这样一篇情感充盈的课文,努力把握好范读、美读、诵读,是体...  相似文献   

8.
王华 《甘肃教育》2011,(10):65-65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诵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求学生朗诵的同时已经检验了学生对文章内在精华的理解程度。朗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语段的情感、内容,并受到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个别读课文,学生难免出现漏读、多读、颠倒词序或语序等“误读”的现象。其实,“错误”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读错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动对话,并且巧妙地设计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在读、想、说中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受到认真读书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尚书》云:“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读懂诗歌就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隐”与“仕”的矛盾冲突是大部分诗人的痛苦根源,王绩、苏轼、孟浩然等著名诗人无一例外,他们将深刻的感悟付诸笔端,用坎坷的命运铸就不凡的诗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隐”与“仕”的纠葛,感受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读”的有效性。学生只要把课读熟读透,课中的知、情、意、景就会随“读”潜入心。但弱智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读的能力较差,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讲究教学技巧,把“读”的训练搞得扎扎实实,让学生带着兴趣读,带着思想情感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在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杨秀珍 《教师》2014,(34):105-10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相似文献   

13.
邢志远 《考试周刊》2012,(72):166-16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目标之一。作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运用这些素材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渗透与教育:其次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遵循“体验性”这一基本原则。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化学、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对意象情感指向的正确把握有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文章以“水”这一古诗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意向为例,解读不同诗人在“水”意象中所承载的情感,以帮助学生理清“水”这一意象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6.
孙由莹 《现代语文》2013,(11):131-13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古代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甘霖恩雨的情感。诗句并无华丽修饰词藻,也无曲折惊心情节,顺其自然地上下承接,寥寥数句即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读起来也十分畅快,不愧为大诗人之作。  相似文献   

17.
“读”和“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读”和“练”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得到位,“练”得充分,并把“读”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读”和“练”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读”和“练”中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回忆校园往事,有些事已经淡忘,而有些事却让人念念不忘。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肤浅与深刻。德育也有“肤浅”与“深刻”之别。肤浅的德育,仅有德育的躯壳,而无德育的灵魂;很少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让学生产生道德期待和道德追求。“深刻德育”是一种能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深刻而恒远影响的德育形式,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情感,旨在挖掘和彰显学生鲜活的生命价值,使学生体验人类心灵的博大。  相似文献   

19.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以读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诚然,要实现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要在多读上下些工夫。但是,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以读为本”,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要多读课文,就一定没有错误,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了“一读到底”的局面。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高要求是达到“美读”。因为美读能引起读情感的共鸣,更能充分发挥语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