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白 《青年记者》2003,(6):56-56
一、《南方周末》:剖析流言1、《“神异男婴”流言——4天飞传14省》:以235年前(清乾隆三十三年)“叫魂”流言的传播为参照,记录“神异男婴开口说话,秘授抗非典方法”流言的传播过程,揭示“社会民众的心理意识——面对不确定危险时,表现出无法控制的惊遁”。  相似文献   

2.
刘黄娟 《大观周刊》2012,(47):99-10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蛋糕逐步做大。怎样切蛋糕和分蛋糕关系到我国公民的幸福指数及共同富裕理想之实现,是解决社会不公的根源所在。目前,财政收入大幅增加,GDP分配不公,存在明显“国富民穷”现状。“国进民退”现象的存在和人民一直期待的“藏富于民”没有得以实现的现实呼吁着“还富于民”,但“还富于民”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在对还富于民的途径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富民的新的路径选择,即着力于构建“还富于民”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3.
浩浩荡荡进北平“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人民日报》1948年12月18日这篇头条新闻,使大家坐不住了。在此之前,我们得知:蒋介石诱使傅作义撤到江浙,为他看守江南半壁;傅作义则打算缩回绥蒙,当“西北王”。这都对我不利。我军紧紧包围北平,傅作义南逃西遁两条路  相似文献   

4.
以民为本——21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路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今天,大家常常讲“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但是我认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地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以民为本”的时候,才是我们图书馆事业真正全面发展的时候。“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具有明显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以人为本”更具有与“以技术为本”相对的意味,或者说,“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作为整体的“人”。因此“以人为本”所说的“人”相对而言比较模糊,比较宽泛,并不具体。“以民为本”强调的是重民(民为邦本)、爱民(爱民如子)、富民(下富才能上富,民富则国强)、从民(顺从民意)、同民(与民同甘共苦)、信民(取信于民)等等,更多地体现…  相似文献   

5.
卢宥玮 《兰台世界》2024,(1):132-135
清代士绅作为官与民之间的中介力量,在承担大量社会职责的同时满足了官与民的实际需求。由于清代社会结构等级分明,官与民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与联系,士绅通过参与地方各项事务紧密联系、积极接触了官与民,不仅维持了官与民之间关系的稳定,还将存在“隔阂”的两个阶层紧紧“联接”在了一起。士绅之所以能够在官与民之间发挥“联接”作用,一方面与士绅的数量、分布、特权、收入有关,另一方面清代县级以下存在行政真空且地方官员“量少力微”,为士绅提供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6.
郑红霞 《浙江档案》2006,(12):38-40
加强“涉民”档案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新时期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的努力方向和重要任务。加强涉民”档案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涉民”档案的形成、收集、利用三个方面必须同步进行。一、盘活馆藏,熟悉“涉民”档案家底要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涉民”档案为百姓服务,档案馆除了要有亲和的形象,在空间和心理距离上离百姓更近之外,关键的还是要有与百姓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等息息相关的原始档案。在档案馆浩瀚的馆藏中,蕴含着丰富的“涉民”档案。仅就建国后…  相似文献   

7.
韩国当地时间2008年10月2日,凭借一部《星梦奇缘》,被韩国演艺圈誉为“永远的灰姑娘”的韩国演员崔真实,选择在她刚刚踏入不惑之年的时候,遁离这个尘嚣凡世。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娱乐圈中关于艺人自杀的消息屡见不鲜,但这次事件却是首次因为“网络暴力”的影响所致,面对突如其来的惨剧,有人更声称正是强大的互联网害死了这位家喻户晓的女星。  相似文献   

8.
杨雪雷 《新闻战线》2022,(11):48-50
<正>民之所忧、民之所盼,是做好评论的源头活水。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媒体要用群众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去评论事实,将群众的声音传递给党委政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体现了总书记浓浓的为民情怀。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由此开启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陈勇勤 《历史档案》2003,(2):105-112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严重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黄河流域的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6省和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6省的受灾州县总数 ,1 86 5~ 1 874年 ,每年为 1 2 4 .9州县 ,1 875~ 1 884年增加到 32 8.1州县。在各种灾害中 ,绝大部分是水灾和旱灾1。体恤民生成为当时清流派清议活动中民本思想成分的具体表现 2。诚然 ,民本思想包括“惠民”、“亲民”、保民”、“利民”、“恤民”等诸多内容。清流派着重强调“恤民”,就是提醒统治者 ,当“民”遭遇不幸的时候 ,必须对“民”予以同情…  相似文献   

10.
王丽璇 《出版广角》2017,(21):10-14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优质民文出版项目,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出版人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文章梳理了民文出版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并以部分民族出版社的典型民文出版项目为例,就民文出版工作展开历史文化和地理区域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民文出版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文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警、贼、民三者为主角,车站成为一个特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民是“流动人口”,警与贼则是“常住人口”,由于舞台的封闭,其间的种种关系很难为外界查知  相似文献   

12.
“做好一个人民的记者”———石西民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杜翔石西民同志是我党“宣传文化方面杰出组织者、著名报刊活动家”。作为石老的同乡晚辈,我从小就听说有关石老的事迹,但认真研究他的作品,却是在他逝世10年后的今天。展读他的新闻作品和晚年回忆录,我为那...  相似文献   

13.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4,(11):52-54
(二)败而不馁办“民呼” 1908年8月27日,于右任在上海各报刊登启事说:“鄙人去岁创办神州报,因火后不支而退,未竟初志,今特起发起此报,以为民请命的宗旨,大声疾呼,故日民呼,辟淫邪而振民呼,以初创神州之志也……”  相似文献   

14.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讲“民话”有助于发挥公文服务于人民并为其造福的作用.它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公文中的集中体现,也是整治公文文风的一个突破口.讲“民话”应当务实抑浮、贵直忌曲、尚易戒涩、求鲜弃腐.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人武部报道员李现理自1994年从事报道工作以来,5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民兵》、《河南日报》、《前卫报》、《黄河民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刊播新闻稿件1500余篇;连续4年被周口军分区、鹿邑县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民兵报道员”;先后有42篇作品被各级新闻单位评为“优质新闻稿件”;被8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5年前,火热的民兵生活的吸引,使在高考中败下阵来的李现理加入了民兵组织,重新振作起来。他把枯…  相似文献   

16.
阎锡山于1917年独掌山西的军政、民政大权以后,提出并开始推行他的用民政治。他基于自己对中国历史上政治变化的认识,从与安民政治相比较的角度给用民政治作出了解释:“适时之政治作用与人生之发展企图相反者,为消极的安民政治;与之相顺者,为用民政治。”他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通过“洗心术”与“六政三事”用民政治措施,大力加强其在当地的政治实力,维护其“山西王”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民互动”正日益成为我国政府“谘诹善道,察纳雅言”的新路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员正在积极主动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征询民意、接受监督。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新媒体同样是把双刃剑,要真正运用好“政民互动”的新渠道,必须懂得社交网络的特性,变“堵”为“疏”。本文就如何通过网络有效互动、打造良好的政民互动环境等问题,展开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3日至10日,我有幸参与了文化部“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这一课题。在导师的安排之下,我和师妹王海萍赴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就鄂伦春族“非遗”保护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行迹所至及行政单位包括: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多库布尔猎民村,讷尔克气猎民村。  相似文献   

19.
20世 纪 90年 代 中 后期 以后 ,报 刊 评论 逐渐 打破“栏 ”的 界限 ,呈现 出版 面化的 倾向 。在 这场 被 称作 “时代 先声 的 时评 热”中,时 ” “评 正是 以 大 众 视点 、 平 “ ” “民 写作 来 彰显 的。换 言之 ,这 一时 期 评论 ”空 间的 拓宽 在很 大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在这方面学术界虽也曾发表过一些论文,却缺乏有系统的研究著作问世,而游唤民的《先秦民本思想》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书对先秦民本思想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历史考察:殷商至西周——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萌芽时期。当时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从桀、纣亡国及现实斗争中,初步看到了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和“敬德保民”,开始重视民的力量。但这时对民的认识尚处于直观阶段,只能说是民本思起的萌芽时期。春秋——发展时期。春秋时期民的力量有了进一步的显示,思想家们认识到民对君的制约性,“民实瘠矣,君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