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乐园     
1995年,借第43届世乒赛的东风,本班众乒乓高手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借鉴足球的经验)。我那时刚迷上乒乓球,热情高得不得了,报纸上邮票大小的关于乒乓球队鸡毛蒜皮的文章我都要剪下来,有鉴于此,男生们也把我吸收了进去。 俱乐部成立之初,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取名写歌什么的。名字不久出来了,叫“正气”,由文天祥作词,借小虎队的一首叫什么蜻蜓的歌的曲儿。  相似文献   

2.
李明 《集邮博览》2011,(11):26-28
就像吸烟有瘾一样,我从小对邮票就有瘾。即便是在文革期间挨批斗、住“牛棚”。还是忘不了集邮!可那时,由于我父亲单位只发给他“生活费”,造成了我们家的收入减少了十倍。此刻,我再也没钱买邮票了!这可怎么办呢?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就在1983年天津集邮协会成立不久,天津市搞‘1人1:3普查”。我们单位同事被临时抽掉参加这一工作,他所在的街道有一位老大爷要出手他“落实政策”的邮票,其中就包括分版分型收集的“伦敦版单、双圈孙中山像邮票”,还有“伦敦加盖‘限滇省贴  相似文献   

3.
高翔 《集邮博览》2012,(10):4-5
1.您是何时开始集邮的?我什么开始集邮?媒体报道的有多种说法,还是以我自己说的为准吧。1949年随军入关南下时,我背包都不会打,天气很热,根本背不动东西,连宣传画都没办法带,邮票小而且轻,方便携带,我便把邮票带在了身上,那时我常从别人收到的信中偷偷撕下邮票。这算是我集邮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13,(12):4-7
1.您是何时开始喜欢上邮票的,何时开始集邮的?我的父母都是科研人员,印象中,我们家人没有收藏的癖好,迄今也只有我有此雅兴。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邮票的?我记不太清了,我家在军队的保密单位,军人通信,在当时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那时家里或邻居谁家有来信,有时也会把邮票撕下来夹在本子里,仅此而己。  相似文献   

5.
1.您是什么时候开使集邮的,最早收藏的邮票现在还保存吗,现在价格如何?1965年我参加工作就开始收集邮票了,那时还不懂得集邮,只是看到小小的邮票中有山、有水、有人物,花花绿绿非常好看。那时,老纪特邮票在邮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文革”实寄封收集爱好者,目标是想收齐“文革”邮票和“编号”邮票自然实寄封大全套。经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说“任务”已完成百分之八、九十了,除个别高价票和高值票外,基本上都收集到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文革”时期的自然实寄封绝大多数邮票都是贴在信封的背面,而且邮戳不够清晰,想找一枚品相好、双戳清  相似文献   

7.
张绍先 《集邮博览》2008,(12):28-29
集邮,难道只是为了爱邮票吗?从我的长达六十多年的经历和感受,不是这样的。简单的爱邮票,恐怕正是现在有的集邮者半途而废的真正原因。我清楚地记得,我开始集邮是在1944年前后,那时我已经8岁,在重庆张家花园小学上学,那时的"家庭作业"绝对  相似文献   

8.
在购买邮票的时候,一些集四方连邮票的集邮常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请给我带厂铭的方连”。即使购买单套邮票,有时也可听到“要带边的”要求。这是因为邮票厂印好的邮票,都是整版发到各邮局或集邮公司的,人们称之为版票。整版邮票四周的白纸称为“边纸”。  相似文献   

9.
艰难地一枚一枚“集”齐一套邮票,与很方便地到集邮营业柜台一次就买齐一套邮票,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学生的时候, 我所在学校内有一间不大的邮电所。热衷于集邮的我, 经常在午休或晚饭后到那里看看是否有新到的纪特邮票出售。现在插在邮册中一套全新的《金鱼》邮票,就是那时今天一枚,明天一枚用4分钱或8分钱,从这个邮电所里买全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发行时,在这个  相似文献   

10.
我接触《集邮博览》是1988年,那时我调到浙江省集邮协会工作。我是零散购买《集邮博览》的,当时我觉得杂志上刊登外邮的文章较多,而我又不收集外国邮票。现在回忆杂志刊登的文章,印象较深的是《军人贴用邮票并非三军分用》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一直认为的“黄军邮是陆军使用,紫军邮是海军使用,蓝军邮是空军使用”的观念,杂志让我受益不小。  相似文献   

11.
我因偏爱带厂铭邮票,每年岁末都要到邮票公司帮忙撕票,以便得到心仪的收藏品。蛇年伊始,我又来到邮票公司帮忙,在撕票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千年帝京”图邮票漏齿六方连。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幸好发现及时,没有将邮票撕坏,忧的是邮票已经被上下对折,出现了折痕。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知道“邮票”这个名字,是在我九岁的时候,那时,我正上小学三年级。一天,我在上学的路上,看见高年级的几名男同学围在一起,正聚精会神地翻弄着一本小邮册。我挤进去看热闹,只见其中一个同学一手捧着小本,一手慢慢地翻页。顿时,那些花花绿绿,图案各异,而且都有小齿的纸片吸引了我的眼球。从他们的口中,我知道这就是邮票。一种想立即得到它的冲动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集邮九问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记得我上小学时,算术课本上有一道习题,大意是:小明有几张邮票,姐姐有几张邮票,姐姐的邮票比小明的邮票多几张。习题上的"邮票"两字是用"普8"冶金工人图画表示的,但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集邮。直到1961年,我在河北卢龙中学读初中那年,从北京四中转学来的  相似文献   

14.
孙鑫如 《集邮博览》2008,(12):40-40
潘可明先生是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师,我与先生相识于1996年底。那时我工作的单位邮政文史中心承担了《中国邮票史》的任务,先生被聘为第七卷主编,为外聘专家,而我被安排在该卷编写人员名单中。我初到单位,是邮票史给了我认识先生的机缘。  相似文献   

15.
毕晓光 《集邮博览》2010,(10):68-69
我是从十几岁开始接触邮票的,那时刚上初中一年级,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同学在那里摆弄一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上面印着非常漂亮的图画,我就凑过去看。他告诉我说:"这就是邮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邮票"这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集邮文化论坛会上,一位集邮者宣读自己论文开场白讲道:“好多人问我,什么是集邮?”我回答说:“什么都不是就是集邮。”猛听到这种高论有点茫然,但细琢磨还真有点意思。先说什么是邮票。邮票出现已160多年,新中国成立发行邮票也半个多世纪,对于何谓邮票,竟成为目前集邮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据争论未解的话题。这些不论从狭义理论上的探讨,还是从广义实践中考查,邮票  相似文献   

17.
打折与选择     
一提起打折,就联想起现市场上满天飞的打折的广告对人的印象,这些东西要么是过时或不三不四的淘汰货,要么是商家玩弄促销手法。然而对邮票打折现象,却都不全这样,而是按市场“无形之手”之说,这叫“我喜欢,我不选择”。什么叫“我喜欢,我不选择”,就是当一种商品出现,它的出路无非是两条:一是消费,二是投资。邮票作为特殊商品属性,它也脱离不了这两条路。何为“我喜欢”,就是看好邮票的文化内涵魅力或投资回报的潜力,又为何“我不选择”,可能因为我所喜欢的东西其价值,并不是我的预期值。当“我不选择”增多,减少对它的要求,就迫使出现大量的打折邮票。  相似文献   

18.
原艺珊 《集邮博览》2012,(12):26-27
设计《京剧净角》邮票是五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集邮总公司工作。2007年初发行《京剧生角》邮票,我和同事一起设计了一个本专题邮册,我负责邮册里的净角个性化邮票、旦角个性化邮票和《京剧经典剧目》纪念张本票的原画创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的邮票编辑室主任王虎鸣,在总公司一位领导办公桌上见到了我画的那本纪念张本票,遂约我试试设计《京剧净角》邮票。  相似文献   

19.
再见刘硕仁     
克东 《中国集邮》2001,(2):18-19
北京的晚秋,一片金黄景象,煞是美丽。这天下午,我再次见到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先生。我与刘先生相识于80年代初。那时我仅二十几岁,十分热衷研究邮票设计艺术,认识了许多新、老专业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和卢天骄夫妇就在其中,并通过多次接触和书信往来,结为忘年交。自我调到当地县委作“笔杆子”、为他人作嫁衣后,不得不置集邮于高阁,之后又调动几次,不觉一晃十年光景。  相似文献   

20.
每当一套新邮发行,我都要做两件事:一是整理一下与邮票背景有关的资料,包括选题和设计的资料。这样做既可以感受欣赏过程中的愉悦,又可以积累一些素材。二是应付有关报刊的“邮票欣赏”约稿。但由于都被“时限”所限,包括我在内的评赏章,往往如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甚至有的邮票欣赏章竞在邮票发行前出笼,因此有关报章就曾有人对新邮评论早产提出批评。《上海集邮》别出心裁,年底约我评论一下当年的重点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