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作家鄢然是一个对主流忽视的另类女性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入思考的作家。《角色无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童年时期父母之爱不健全,长大后在异地以唱歌为生的女孩儿雪珠情感错位、角色异化的悲剧故事。本文试图结合儿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具体分析和解剖主人公童年生活的缺失,以及主人公长大后怪异的性格表现、异化的情感选择等方面,从而来探寻以女主人公为代表的另类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
徐枕亚在《玉梨魂》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形象——何梦霞,他虽是男儿身,小说却拥有女儿影,"双性"的身份在他身上交融。这种角色设置虽沿袭了明清通俗小说中男性"女性化"的书写潮流,但却暗藏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小说借用男性角色"女性化"的书写方式,展现出自我反边缘化身份时的焦虑,这种焦虑也成为映照民国初年现代性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记者成为社会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随着媒介权利的扩张和记者活动范围的增大,加之部分记者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偏差,记者角色错位现象屡见不鲜.作者通过对记者角色错位的涵义、表现、负面影响的梳理,从记者的行业自律、媒介机构的规范和社会控制体系对媒介的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归属感和身份认知危机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和讨论的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将从《安提戈涅》和《窦娥冤》出发,分析在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归属感和身份认知危机的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现代文学女作家谢冰莹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尤其是小说《女兵自传》与同时代的茅盾、蒋光慈等反映大革命时代知识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前进的小说做了比较研究 ,这些作品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妇女要求民族解放、个性解放和追求美的历程中的跋涉足迹 ,展示了中国妇女在大革命时代洪流里激流勇进的壮丽画面。  相似文献   

6.
《百合花》历久弥香,感人肺腑,悲剧美的渲染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与通讯员的情感交流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审美空间,呈现了一个无法聚合的“美丽的错过”。新媳妇不借被子与通讯员不理解,以及新媳妇与通讯员都希望修正错位而不得的双重错位,使小说的悲剧美更深入人心,人物塑造更立体。  相似文献   

7.
学报女性编辑由于承载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角色,受职业特性的影响,存在工作负荷重、情绪焦虑的现象,由此导致她们在学术研究上弱于同行异性。学报女性编辑应该可以个性化地选择人生图景,对于学术理论研究的态度也应该是"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8.
9.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女性自身独特体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绘了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女性个人情感、身份选择以及话语权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芳 《文教资料》2007,(3):55-56
龙应台在此小说中以独特的女性化视角叙述了两类女性不同的情感和人生轨迹,揭示了她们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共同的生命困境,如情感和婚姻的困境;精神家园失落的终极困境,现代女性注定陷落此间而无处遁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漫长的男权文化传统,使得许多女性内化为男性的附属工具,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男权统治的受害者或是帮凶。在《玉米》中,毕飞宇将一个女人——玉米的命运置于特定的生存空间里来叙述,对于男权文化传统而言,这一生存处境有着广泛的指涉意义。文章拟从玉米在文中作为长女、恋人、妻子的身份错位入手,揭示深藏其文本之下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2.
《金线池》作为一部褒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作品,其人物与情节的设置却是有些出人意料的:书生有才且又刁钻,妓人多情兼具机心,官员仗义捎带蛮横。而这些角色形象的局部性错位也代表了作者关于婚恋的某些道德见解,即肯定以婚姻为目的的感情,并对实现目的的手段持较为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又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肩负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责。然而,教育与管理是两类不同甚至背立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其不同甚至背立导致了高等学校辅导员出现双重角色困境甚至职能错混。从教育和管理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出发,分析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困境的现实表现和根本原因,从而进一步建立解决辅导员角色困境的有效机制,以保障高等学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哈代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以真实的笔触描述了主人公裘德与淑的人生、爱情悲剧,有力抨击了维多刊亚时代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窒息人性的婚姻制度,揭露了英国教会的反动作用。许多学者从诸多角度对其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本文从两个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的角度切入。探讨裘德与淑各自的心路历程和他们彼此宗教信仰的错位对体现小说悲剧性主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市大赢家》是一档消费竞技性服务类节目,它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功能,那就是迎合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并诱导社会对这种定位的肯定。电视节目起到了连接现实——象征——意识形态的作用。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讲,《超市大赢家》维护和构建了一定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憩园》是一部有关40年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作品从叙事视角、人物关系以及精神心态出发,揭示了知识分子还乡情结的演变以及启蒙精神的矛盾,并勾勒出现实和精神双重困境下知识分子一段困惑、转变与坚守互相交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杨丽 《海外英语》2012,(7):215-217
美国作家博比·安·梅森的作品习惯于把关注点放在社会和环境变化下的个人角色转换问题上。其短篇小说《夏伊洛》是描写男女主人公追寻自我及其所带来困惑的心理小说,诺玛·简和勒罗伊对于身份的转换都感到茫然无助。文学评论家对《夏伊洛》有过很多精彩、动人的论述,涉及很多方面,但是他们很少人关注到作品里确实存在的一个深刻而明显的寓意,即男性不应该驾驭于女性之上,而女性也不应该排斥男性,任何一方的倾斜都是不可能的。这是《夏伊洛》阐释的男女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姚金术 《海外英语》2022,(19):205-207
《路的尽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是由错误的身份选择造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没有把握好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张力。一方面,陷入“本体真空”状态的人物完全受非理性意志主导,进而选择不同身份克服主体焦虑;另一方面,由于忽略自身的非理性意志,加之受他人代表的理性意志的压制和排斥,人物出现身份错位,引发道德危机和伦理混乱。约翰·巴思通过人物的伦理困境,表明个体在具体行为中要同时考量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作用,实现两者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7,(2):68-73
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导致以斐济为代表的市场普遍狭小和资源较为缺乏的南太平洋岛国受到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长期的殖民统治,不仅使得该地区的现代化转型困难,更直接导致这些国家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缺乏,阻碍了经济发展,应对全球化的能力也就相对欠缺。因而南太平洋岛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既要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也要承受发展过程中内部问题困扰的双重困境。本文选取南太平洋岛国斐济作为考察对象,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分析该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该地区的岛屿地区国家应对发展问题提供某种解决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抄检大观园”是一出悲剧,也是一出闹剧,它的发生是贾府内部主子之间、主子和奴才之间、奴才和奴才之间矛盾斗争激化的产物,是各种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腐朽没落的贾府走向衰败的一个显标志。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它自有一套维持正常运转的管理体系,当家庭内非常的变故发生时,这套体系也便受到冲击,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抄检大观园”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正好印证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这套管理体系中的角色错位,才使得这出闹剧得以“顺利”地上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