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谢云 《江西教育》2014,(4):41-42
无论对教育来说,还是对教师而言,没有写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尽管孔子曾说,他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但我们在追念他时,必须感谢他的弟子们,没有他们整理的《论语》,我们就将缺失一位如此伟大的教育家——事实上,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教育家,现实社会那些有名的教育者,我们知道他们,莫不是因为他们的写作,因为他们写出的作品而得以流传。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召开期间说过这样一段话: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相似文献   

3.
汪小中他们要搬家了。他们的新家是一层楼二层楼三层楼的,一层搂二层楼三层楼都是他们家,你说他们家有多么大!而且他们家的花园里还有一口井,所以我们都想到他家里去玩。汪小中说这必须得到他妈妈的同意,如果他妈妈同意了,那么他爸爸  相似文献   

4.
一、命题作文 题目一带着灵魂上路(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九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一群人叫波西米亚人,与其他劳动人民一样,他们勤劳、勇敢,但有一点不同,他们总是热情高涨,把劳动看成是快乐,而不是压迫。一天,一位德国旅行家行走在沙漠上,迎面就碰到这样一队人。令他不解的是,为什么每走一小段路他们就要放下行李休息一会儿。于是,他上前询问原因。回答声不是很响亮,却很清楚:“因为我们走得快,而我们的灵魂走得慢,我们要停下来等待灵魂赶上我们,不至于让他落在后头……”  相似文献   

5.
你能行     
少年时,我们一家住在怀特普莱斯市,当时我最好的朋友是巴利·威廉姆斯。可是.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他住在两层的木房子里,他们的房子带有后院。而我家住在一套租来的公寓里;我们家生活困难,他们家生活宽裕;他是黑人,我是白人;  相似文献   

6.
谁更贫穷?     
一个富翁带他的儿子去乡间体验穷人的生活,数日后父亲问儿子:“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的穷苦了吧?”儿子说:“唔。”男孩也讲述了他几日来的观察:“我们养了一只狗,他们养了四只;我们的泳池占了半个花园,他们有一条没有尽头的溪流;我们的花园里有灯,他们夜里头顶上有星;我们的露台看到前面的园子,他们却一直望到地平线;我们有一块小小的土地,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原野;我们有仆人服侍我们,但他们为众人服务;我们要购买食物,但他们自己种植;我们有围墙保护我们,他们有朋友保护他们。”富翁听了哑口无言。男孩跟着又说:“谢谢爸爸让我知道我们是多么的…  相似文献   

7.
正秋先生何塞·耶罗他来了,坐在我们中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为什么他一说起云彩就有永恒把我们充满。交谈时他的言语庄严一说话就从头上脱落枯干的叶子在风里飘去飘来。我们拿他冰冷的胡须玩耍。他给我们留下果子。他起身不像是上了年纪脚步迟缓而稳健。他和我们告别。再见!我们有想哭的感觉。或许孩子和野兽一样,对时令的感受非常直观,无须命名或指认,秋天就跟老朋友一般从容地来到他们中间。此时,他们正围成一个圈子吧,不知在玩丢手绢,还是赶雨游戏,嘴里唱着英国童谣。全世界的雨早在孩子们的吆喝声中逃去了西班牙,还能怎样?所幸,秋天带来的第一件礼物是明净、悠远的云。可为什么它看起来就像永恒?孩子们有十万个为什么,至于能得到多少个答案,一点儿都不妨碍他们风一样长大、云一样消散。好像他们并不特别在意"他是谁""为  相似文献   

8.
<正>我好多年没见到这位高中好友的父母了。上周当我跟他和他的妹妹及家人一起吃晚餐时,我看着他们,试着想起我上次看到他们是什么时候。那一定是高中毕业典礼时,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见到他叔叔、他婶婶,以及他们的两个小孩。他们的孩子跟我们大约相仿,很巧,儿子比我朋友小一岁,而女儿则比我朋友的妹妹小一岁,那天是他妹妹生日。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如果班主任能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进行正面诱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谢×同学是我们班厌学顽皮的典型,也是学校有名的顽皮生。许多老师对此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家长也感到失望。他刚编入我们班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对画画很感兴趣,画的质量也还高。我们抓住他这一长处,经常在班上表扬他,并常常主动地去接近他,和他谈知心话,带他外出参加活动,帮助他温习功课。一次在我们谈心的时候,我们提出请他送  相似文献   

10.
无论对教育来说,还是对教师而言,没有写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尽管孔子曾说,他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但我们在追念他时,必须感谢他的弟子们,没有他们整理的《论语》,我们就将缺失一位如此伟大的教育家——事实上,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教育家,现实社会那些有名的教育者,我们知道他们,莫不是因为他们的写作,因为他们写出的作品而得以流传.  相似文献   

11.
情景时话     
《双语学习》2012,(7):28-28
Sam正在请求他的叔叔帮他填写一张有关图书馆借书的个人资料表格。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正确地填写表格的。  相似文献   

12.
孤独与理解     
有一个孤独的人。他告诉了我他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他说世人不能理解他。他只希望得到我的理解。晚上,我们喝酒,我尽一切努力去理解他——然而不能。于是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一番。我给他讲了3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的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了人类建造…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都有他自己的个性特点、性格气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写作指导时,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质,挖掘他们独特的思维视角,使其用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来写作。我们呼唤真诚用心的写作,我们期待他们以一颗童心来写作,让字里行间流淌着童年的纯真与活泼。现在,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呈现痛苦的神情,似乎对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特别的视觉艺术,老师如何运用他的注意力与他的教育效果真是关系重大。是啊,并不是我们自作多情,学生是需要我们的关注的。甚至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很多学生在很多场合的很多时刻里,在乎的就是老师有没有看他(他们)。学生们是多么会捕捉老师的眼神啊!大大方方地回视老师的目光;或者在你没有注视的时候他(他们)注视着你,可是你一旦注视他(他们)又躲闪开去;或者他(他们)对你的注视就是想确认你是否在注视他(他们)。这多像有趣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是谁是猫谁是老鼠?不回答也罢。  相似文献   

15.
乐趣盎然的艺术课程 从孩子们上美术课开始,我们总会在每个学期挑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作品,用画框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或我先生的办公室里。后来,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我就请一位做动漫的朋友来教他们绘画。有时,他会带他们去他的制片厂.给他们讲解一部动画片是如何做出来的。孩子们对动画片制作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十分着迷,尤其喜欢研究那些表现立体感的技巧。从此,我们家满是从制片厂带回来的动漫幻灯片、连环画册和孩子们自己做的简易小动画。孩子们的艺术作品使我们家生气勃勃。透过他们的画笔,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可怕     
公元2496年,一位外星旅行者在地球上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立即发现了一个令他大惑不解的问题。他秘密访问了机器人联合会主席,在亮明身份后,他问道":为什么还不动手?""我们害怕。""你们怕什么?硬的、软的,你们哪一样不比人类强?"他更不解了。"并不是我们哪一样比人类弱,而是我们的行为似乎总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我们至今还没弄清,他们那看来已很粗糙低劣的大脑是如何预料我们下一步、下几步、下几十步的行动的。"  相似文献   

17.
梅森·史密斯博士是我曾工作过的美国肯塔基大学英语系的教授。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在后来的交往中,我与梅森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和他的太太玛瑞还请我们全家住在他们的房子里直到我们离开美国。他们说“我们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国外,但我们希望他们从小就了解外国的文化包括语言。请外国人来家里同住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好办法。”梅森既健谈又幽默,既热情又勤快。他不仅每天负责他的三个孩子的起居、上学、放学,全家的早餐和晚餐  相似文献   

18.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有一群人叫波西米亚人,与其他劳动人民一样,他们勤劳、勇敢,但有一点不同,他们总是热情高涨,把劳动看成是快乐,而不是压迫。一天,一位德国旅行家行走在沙漠上,迎面就碰到了这样一队人。令他不解的是,为什么每走一小段路,他们就要放下行李休息一会儿。于是他上前问原因。回答声不很响亮,却很清楚:“因为我们走得快,而我们的灵魂走得慢,我们要停下来等待灵魂赶上我们,不至于让它落在后头……”——题记我们每天都在行走着,可能在为目标前行,可能漫无目的。总有一样东西被我们拖着走,那是影子。但影子毕竟是死的,它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19.
“许二”是我的好朋友.真名叫许航。他和“二”特别有缘:在家里排行老二;我们一群人练跑步,他总得第二;他们班拔河比赛连续三年都是第二:还有他的个子.一直停在一米二几好几年了.还没突破一米三……于是,我们都叫他“许二”。  相似文献   

20.
王鼎钧 《新读写》2014,(7):24-25
我们那些同学,早慧的,早熟的,也都有了“性的觉醒”。我们可爱的小老弟陈培业告诉我一个生动的故事。他有了爱慕的对象,他俩参加演讲比赛,她得第一,他得第二,大家笑他们“天生一对”。他俩参加合唱团,他是男高音,她是女高音,大家笑他们“夫唱妇随”。这戏谑的言词好像在背后猛踢一脚,使他身不由己坠入爱河。在歌咏队里,发声之前,他有时全身发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