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就古典诗歌而言,其本质是抒情的,但也有一些诗人不甘拘泥于此,常常将在人生中觉悟出的"理"融进诗中,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然而单有"理",没有诗的形象,还算不得真正的诗,那只能是以诗的外在形式所讲的"理".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告诉学生,"诗歌"简称"诗",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荷马、李杜、莎士比亚、海子同为"诗人",旧体诗词、白话新诗及种种形式的外国诗,也都被归于"诗"的名下。就语文教学而言,这种分类方式在情理之中。然而,透过古体诗词写作选修课,我们是希望学生能真正理解"诗"这个汉字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所代表的文学传  相似文献   

3.
正三年前,与慕白匆匆相识于深圳,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对他的印象,我愿意改用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性情萧散好相亲"。因为为人率真任性,故其诗也多表现出"贵真"的品格。清人钱谦益论诗说:"有真好色、真怨悱,而天下有真诗。"通过阅读慕白多年来的诗歌,我们更能加深其人其诗"直取性情真"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正>诗歌文本的思想感情层隐藏最深,诗人借助诗歌语言,通过建立朦胧而丰富的审美意境来得以显露复杂而朦胧的情感。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歌就有"诗无达志"、"诗无达诂"之说,就是到了今天,现代派诗包括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象征派诗,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现代派诗,40年代后期的九叶派诗,50年代至6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在诗歌解读过程中都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诗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因读者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审美经  相似文献   

5.
《毛诗序》“六义”解——善阁读《诗》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义"是毛公借用<周礼>中"六诗"的旧瓶装的"六义"的新酒,它们的区别是: "六诗"是太师教乐工对诗歌的歌唱演奏技巧,而"六义"是作者对诗歌创作理论的创见.毛公"六义"中的兴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比和兴,也就是比喻和象征.毛公在解释<大雅·皇矣>中的比说, "择善而从日比",应用到诗歌创作上就是选材.赋实际上就是要作者作诗推行教化. "六义"是毛公用儒家思想总结的诗歌创作理论,虽然还幼稚,还不完善,但为我国传统诗歌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诗眼"是洞察诗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诗歌的解读虽然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异构的关系,但它自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特征,那就是要在最少的字中传达尽量多的内容,达到一字传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歌解读中要抓住"诗眼".辨析"诗眼"应关注词类活用,抓住重点字词,并明晰修辞对象和意蕴.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皆缘于"真".真乃诗之本.其诗《归园田居》(之一)就是"真人写真言传真情"的绝好体现.既写出了作者对官场仕途生活的厌倦,也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句淡泊朴实,字字入心.  相似文献   

8.
携手高中一线优秀教师,近距离触摸高中教材,答疑指津,营造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课堂。"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一般说来,说理与诗歌,尤其与"有趣",就像油与水,是互不融合的。诗中要讲道理,就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可是在琳琅满目的古代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就是以"理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理趣"诗,不像玄学家和道学家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像  相似文献   

9.
张涛 《快乐阅读》2013,(21):126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该结合教材以及高中生诗歌阅读水平的实际,有条不紊地开展诗歌教学;另一方面让高中生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认真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意境,并吸取诗歌之真、善、美,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大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本人认为,校园中,诗无人问津,原因有二:一是受"快餐式消费"的影响。因为诗是耐读品,不像搞笑读本,愉悦立竿见影,也不像豆芽菜洒水就长,长得快。可是,诸如"豆芽菜"的读物毕竟不能给读者尤其是学生以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诗歌,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偏见"。尽管情感与经验占据了诗歌建构中最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于此二者的看法亦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论调。就后者而言,大多数人或许都认为日常经验是建构诗歌的最重要的基础,诗歌就是日常经验的提取和再造。尽管"再造"有高于"日常"的意义,然而亦多是正面的迁移或升华,而少有意想不到的哗变。这其实即  相似文献   

11.
胡适倡导白话诗,源于他对中西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造。就诗歌语言而言,胡适白话诗创作及理论主张与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派诗歌等西方资源有着明显的关联。华兹华斯主张摈弃"诗意辞藻",胡适强调"务去烂调套语",二者都明确提出用日常用语写诗。胡适提倡"做诗如说话",华兹华斯则要求诗歌语言要"接近人们的语言"。胡适与华兹华斯关于诗歌语言的诗学理论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一方面可以印证胡适白话诗创作及诗歌理论与华兹华斯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深化对新文学与西方文学之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就古典诗歌而言,其本质是抒情的,但也有一些诗人不甘拘泥于此,常常将在人生中觉悟出的“理”融进诗中,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然而单有“理”,没有诗的形象,还算不得真正的诗,那只能是以诗的外在形式所讲的“理”。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趣”者,艺术趣味也。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中,"做活诗人,做活时空,做活诗声,做活诗情,做活诗脉,做活诗言"就会做活诗歌教学。诗歌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诗情画意,"情"就是诗情,"景"就是画意.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对诗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技巧、方法做一些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为什么要在"诗"的后面加上"歌",是简单的重复吗?NO,司马迁在史记里写"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看来孔子不但是个思想家,还会抚琴弹唱,唱的歌就是《诗经》三百篇。  相似文献   

15.
散文诗     
散文诗的定义不是很明确清晰。最严苛的看法是:散文诗不是散文,不是诗,而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比较中庸的看法是:散文诗不是散文,是诗歌,是没有严格形式要求的诗,没有格律,也不押韵。泰戈尔的诗歌(如《吉檀迦利》中的各个篇章)通常就称为散文诗,无论汉译与英译,都无格律,不押韵,只是频繁分段或分行。然而,据说在孟加拉文中这些散文诗是有格律的,作者亲自翻译成英语,才成了没有格律的散文诗。既然带个"诗"字,散文诗就必须具有诗歌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说到中国的古典诗歌,人们想起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唐诗。再仔细想一下,也许还会想起在上次“故典今读”中说到的《诗经》,对于其他时代的诗歌,似乎就不太有印象了。那是不是在从《诗经》时代到唐朝这么长的时间内,中国就没有诗歌或者说没有好的诗歌了呢?当然不是,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出现过不少大家熟悉的好诗,比如《孔雀东南飞》,比如《木兰辞》,比如我们今天接下去要讲的《古诗十九首》。虽然有这么多好诗,但这段时间对中国诗歌最具意义的还在于这些诗歌本身。大家如果读过一些诗歌,就会知道《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四言诗,而我们看到的中国诗歌的主流——唐诗却是五言或七言的《诗经》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模糊语言,一首好诗总是意蕴深长,境界开阔,诗的物象与意象是完美有机统一的。诗歌作为生活的反映,是一种含蓄的美,中国诗歌不同西方诗歌大概也在这一点上。中国诗歌内容含蓄语言模糊,然而却意在笔端,味在其中。诗中大量运用模糊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是一个模糊的金字塔。在这模糊的金字塔中,模糊数字犹若一朵奇葩;这种现象在中国诗歌的典盛时期唐诗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诗作者在创作中有意或无意地渗入模糊数字,使诗显得不同凡响,别开生面,诗中模糊数字的渗入为诗的创作繁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就是在今天,我们也想见…  相似文献   

18.
杜浚与屈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浚最尊屈原,认为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缘嗔而作"的优良传统,而屈原之后动人心魄的优秀作品也无不是"缘嗔而作"的.屈原自称其诗歌乃"发愤以抒情",即杜浚"缘嗔而作"说的理论根源.在杜浚看来,"风骚"传统的核心是"真",凡是继承和弘扬了"风骚"传统的杰作都是"真诗".他洞察诗坛积弊而忧患诗道遂亡,乃睥睨一世、疾言厉色地诋诃昧者,振臂大倡为诗首要在于"真"的"贵真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族诗人的海子,其诗歌虽是以汉语的形式存在的,但却与丰富博大的西方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宏大的"大诗"追求也是力图要调和诗与哲学的千年之争,完成维柯式的"诗与真理的合一"。海子的诗歌确实深受德国浪漫派等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海子诗中所体现出的天才般的创造性、强烈的"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和复杂深刻的人类性内容也是不可否认的。海子不仅是民族诗人,还是"世界诗人",其诗歌也是"世界诗歌",其《太阳·七部书》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诗就广义而言,就是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也包括词和曲.从感性的描述上说,鉴定诗优劣、好坏的基本尺度,就是诗味的有无浓淡.诗味也称为诗意,就是诗的本质属性.诗主要有三味:诗情美、意象美和意境美.“三味”愈浓则诗愈好.主要谈诗的意象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