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孟子》研究历经两千多年,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包罗万象,但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即《孟子》研究发展的三条基本进路:第一,政治与学术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大动因;第二,考据与义理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翼;第三,尊孟翼孟与疑孟非孟并行,《孟子》研究在论争中前行。综观《孟子》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部学术经典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三点:第一,要能够契合时代的需求;第二,要具有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第三,要具有开放性,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孟子》一书为依据,阐述孟子关于教子心理的思想。“教”的心理主要表现在教师心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办教育的前提、教育方法和原则等五方面;“学”的心理具体表现在注重主观能动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立志和有基础、注重变通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读孔子与孟子。感受迥异。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有弟子三千,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4.
早在东汉,学者赵歧在《孟子章句》中就称道“《孟子》长于譬喻,”此言确非虚誉。《孟子》一书的比喻,不仅数量繁,种类多,而且形式新奇;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明理与文学效果。在先秦诸子中,可说鲜有其匹。至于后世的文学与语言,受其这方面的沾溉,亦非浅狭.因此,对《孟子》的比喻作番认真探讨,就显得极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5.
读过《论语》、《孟子》的人对下面两个句子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6.
周倩 《学语文》2004,(6):44-44
苟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算独树一帜。它既不像《庄子》那样玄之又玄,诡谲浪漫;又不像《论语》寥寥数语,微言大义;也不像《孟子》雄辩磅礴,浩荡大气。《苟子》是严谨的、踏实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苦口婆心向人讲授道理。  相似文献   

7.
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经历两汉、魏晋至隋唐,到宋元,《孟子》学在各代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从各代书目著录及其社会状况可以窥见一斑。随着《孟子》学的发展,各代对《孟子》思想也在不断改造。一部《孟子》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其发展与儒学的兴衰同步。  相似文献   

8.
孟子以论辩著称,其逻辑细致缜密,其思想悠远深邃,其语言气势磅礴,其旨归耐人寻味。通观《孟子》全书,精彩的词汇,机智的辩论大部分建立在以《诗经》、《尚书》为论据的基础之上。作为两部经典,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辐射到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孟子》中所引用的《诗经》、《尚书》角度,剖析孟子对《诗经》、《尚书》的解读观,以此来展现孟子对古代文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定位 ]鉴赏孟子思想中“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切入 ]1 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孟子及其作品”资料搜集 ,课上交流切入。要求学生能说出已学过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篇孟子作品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 ,学生对《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特色已有一定的了解。2 关于孟子与《孟子》。 (从介绍作家切入 )课前布置搜集 ,课上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人们常把他和孔子并称。古人认为《孟子》是“拟圣人作” ,因而也常把它和《论语》相提并论。[探究 ]文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孟子形象     
对于孟子,我们都很熟悉。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孟子的形象:一是别人眼中的孟子;二是孟子自己的评价;三是我心中的孟子。别人眼中的孟子,主要是从孟子同时代的人对孟子的看法和后世人对孟子的看法两方面叙述。  相似文献   

11.
孟子形象     
对于孟子,我们都很熟悉。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孟子的形象:一是别人眼中的孟子;二是孟子自己的评价;三是我心中的孟子。别人眼中的孟子,主要是从孟子同时代的人对孟子的看法和后世人对孟子的看法两方面叙述。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文学成就表现在多方面,善于用寓言来说明道理是其中突出的特色。对《孟子》寓言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很多学者在论及孟子的文学成就时对此都有涉及。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孟子》寓言的作用;《孟子》寓言的特点;《孟子》寓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教育者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对不同受教育者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受教育者要积极主动、虚心求教;教与学要彼此顺应,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孟子在《周易》的启发下,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中少数长篇对话体议论文之一,集中体现了孟子思想和孟子散文的特色。学习的重点不宜限于读懂字词句的意思,而应在此基础上理解、评价孟子思想和《孟子》的写作特色。将《孟子》单元的教学重心设置于此篇,将此篇的教学思路定位于探究,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侧重整体感知,提出一些有质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出自《孟子》的课文,在“天时”的解释上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以及杨伯峻《孟子译注》的解释,指出这一案例反映出的不仅是一个文言知识问题,更是语文教学的思路与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定位 ]1 先秦诸子散文鉴赏。通过鉴赏本文 ,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切入 ]1 采用文言文常规教学切入。布置预习 ,在课上由学生诵读 ,逐句讲解、翻译 ,理解全文内容。2 学生讨论文章的中心观点。(抓中心句 ,由“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 ,则王矣”可知。)[探究 ]1 一周前布置预习“你所知道的孟子” ,在课上由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有关孟子的生平、著作、主要观点、名言警句进行分类汇总 ,制作读书卡片 ,留档。2 分析讨论本文中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怎么体现的。孟子的民本思想核心是“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相似文献   

19.
《荀子·性恶》所引三处“孟子曰”,应出自《孟子》外书,反映的是孟子后学“性善修习论”、“性善完成论”的思想,与孟子“性善扩充论”有一定的差别。《性恶》乃针对《孟子》外书之《性善》篇而发,围绕《性恶》所引“孟子曰”的种种分歧和争论,均可由此得到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尚书》作为上古政教之书,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孟子私淑孔子,其《书》学思想自有渊源。《孟子》三章《公孙丑》《离娄》《告子》征引《尚书》文句较多,通过与今传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窥见孟子在战国之际的社会环境中援引《书》篇内容为己说论证,由此可推知战国《书》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