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 "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我"与"无我"探讨诗歌的主体特性.这里我们不妨借来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德育者的主体个性.  相似文献   

2.
据可锐职业顾问一项调查显示,有7成以上经验丰富的“职场老人“无法晋升,遭遇职业的7年之痒,与之相反,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有近5成人可以顺利进入企业高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可锐通过实际案例剖析其中奥秘.……  相似文献   

3.
肖武 《教师》2010,(15)
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有丰富的知识之"源",而且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及教学方法,有顺畅的传授知识之"渠".努力地丰"源"畅"渠",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一   有"花开",就必然有"花落",花开的时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欣欣向荣、愉快舒适的感受,而一旦花落,给人的感触则千变万化,有忧伤相思之情,有失落伤感之情,亦有平静顿悟之禅意.   ……  相似文献   

5.
一   有"花开",就必然有"花落",花开的时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欣欣向荣、愉快舒适的感受,而一旦花落,给人的感触则千变万化,有忧伤相思之情,有失落伤感之情,亦有平静顿悟之禅意.   ……  相似文献   

6.
何谓大学?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之说历来被奉为至理名言.然而,去年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件事却让笔者在赞许此说之余,对大学之"大"多了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7.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像晋惠帝司马衷,这叫"大愚若愚".这两种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琢磨的,倒是另外两种人:一种人内心极聪明睿智,脸上却显得愚鲁木讷,人称"大智若愚";还有一种人,貌似聪明,心里却是一堆乱草,整个一绣花枕头,这叫"大愚若智".  相似文献   

8.
"书癲"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9.
说"有十名"     
<马氏文通>:名有一字不成词,间加"有"字以配之者,诗书习用之.…… 书经邦曰有邦,居曰有居,夏曰有夏,政曰有政,易经家曰有家,庙曰有庙.诗经北曰有北,昊曰有昊.梅曰有梅.左传济曰有济,帝曰有帝.而国号之上,率加"有"字,如有虞、有夏、有殷、有周之类,以上见经传释词.……  相似文献   

10.
《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句,不同的参考资料对于"为之辞"的解释也不相同.结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出现的"为之"用法进行梳理整合,得出"为之辞"中的"为"应解释为"介词,替,给"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有口皆碑之理.何为好校长,概而论之,好校长既要是通才,又应该是全才.不但要是有德有量、懂教育规律、有业务水平的高素质的教育专家,而且必须是一位能把学校工作,特别是能把教学工作抓得有声有色的有管理才能的领导者.更具体地说,作为好校长至关重要的一条评价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把学校教学工作抓落实抓到位了.  相似文献   

12.
"杨柳"并称,堪为同类,但"杨""柳"单列, 亦不分你我.朱自清散文<绿>有"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一句,挺拔的杨树而至袅娜拂地,真真不可思议:但此处之"杨"实为"柳"也.再如"二月垂杨未挂丝""万树垂杨拂地生",这两个"垂杨",实指"垂柳"."杨柳"并列,有时单指柳树,如"杨柳依依""河边有几棵杨柳"等.至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垂杨柳",实际上也是垂柳.  相似文献   

1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阐述了企业管理之“管“和“理“的含义,着重探讨了管理与“理管“的关系及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彭樟清 《初中生》2006,(25):38-39
"三句半"是一种流传民间的滑稽诗体.因其前三句每句五字,最后半句二字,故亦称"十七字诗".也因"三句半"似有站立不稳之势,有瘸脚之嫌,故又称"吊脚诗""瘸脚诗".它不但可以吟诵,而且可以供舞台演出,由四个人敲锣打鼓走上台去,甲、乙、丙三人各念一句,丁最后念半句,这最后半句可谓"点睛"所在,滑稽而又可笑.  相似文献   

15.
夏智 《教育》2021,(23)
《庄子·应帝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南海之帝为(偹),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偹)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偹)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呼唤"质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少违背对话本义的现象,且大有蔓延之势.对话不是"讨论交流"的时尚名词,本真的、高品质对话(即"质对话")有其本质属性开放之态、理解之境、反思之核.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孟浩然是一位纯粹的隐逸诗人,但近年来却有一些学者认为他有强烈的入仕之心.文章从文本入手探寻孟浩然"仕"与"隐"的矛盾心态,认为孟浩然的入仕情结是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徐锋 《教书育人》2007,(7):71-72
当下的高校,其"衙门化"程度之高,对学术自由之害,已经不容小觑,亟待改弦更张. 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它一诞生起,就有了明确的"官学"式发展路径.时至今日,如果不能说是登峰造极,至少也是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20.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样的句子:"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教材对此句的注释是:"意思是说,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认真阅读原文,我认为教材的解释是欠准确的.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句式把握欠准确.句中的"孟学士之词宗"和"王将军之武库",与<劝学>中的"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式,它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词宗孟学士"、"武库王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