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它包含三个主要内容:民为邦本是德治思想的本质;立身惟正、以德治吏是以德治国的核心;选贤与能是以 德治国的组织保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助相成,相互促进,二缺一不可。遵照江泽民同导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行事,我们的社会主义四化大业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的联系是:都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德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和升华。二的区别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内涵,一个是外地的他律,一个是内在的自律,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一个靠强力实施,一个靠说服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施,由于法治与德治是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把二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加快“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 ,加快“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在行为逻辑、运行机制、作用效果、优劣特点等方面的显著不同,决定了只有使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才能取得更好的治国效果.但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的道德"下滑"现象和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混乱、非道德主义泛滥、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分离等问题,决定了在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国民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坚持以德治法,以德治吏,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6.
道德目标和法治目标的达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道德目标的达成,除了国家这一基本主体之外,还有其他主体,他们之间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上没有主从的等级结构,反倒是国家在介入道德领域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国家这一主体在这一系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对国家主体的这种定位探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从理论上,二者的紧密联系决定了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从立法、执法、司法到守法,都离不开道德前提和基础。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基本治国方略,二者本质上一致,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法律与道德比较的理论辨析入手,阐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各自重要意义,联系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分析二者务必紧密结合才能标本兼治,共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 ,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 ,二者紧密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要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德治和法治虽然内涵和特征不同,但在功能上却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德治与法治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交互渗透、融为一体,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覆盖了公民日常生活范围的绝大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道德秩序和法津秩序是任何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秩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我们不仅需要法治 ,而且也需要德治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3.
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是任何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秩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并始终贯穿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上的英明抉择和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论述是我国诉讼理论的重要思想。法律调控在诉讼中起主导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道德调节不重要,法律的实施需要德治的配合和支撑。诉讼中所涉及到的法律解释、证据资格的确定和证明评价以及自由裁量权等问题的公正解决离不开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诉讼中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要求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树立和增强诉讼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德治传统,一是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二是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前者忽视常人本性,仅靠道德觉悟解决廉政勤政过于理想化,因此德治必须和法制相结合。后者洋溢的“民本”思想和利用家族伦理关系进行道德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鉴,但要区分民本和民主的界限,警惕过分推崇道德,导致道德化法律的危险。法治(依法治国)包含了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两层含义。法治和德治只是在工具性价值层面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德治、礼治是传统中国的基本治国之道。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侵入,法治理念渐入人心,法治成为中国社会追求进步的愿望和渴求。在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时代呼声的今天,如何将德治、礼治和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建构起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治国理念,是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 ,现实的需要 ,时代的选择。“以德治国”是消除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保证市场经济正确发展方向 ,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成长的强大精神动力 ;是培育民主法治精神 ,提高民主法治素质 ,加快依法治国进程的价值基础和内在动力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迎接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与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论柳宗元的“德治”与“民本”思想及其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宗元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德治”“民本”思想,其源头是尧舜、孔孟之道.对儒学既有继承、扬弃。又有创造、发展,在中华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德治可以划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从实践层面上讲,传统德治就是指封建统治者在其统治过程中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与主张加以应用,对其主张进行具体化和制度化,利用它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官吏选拔制度是传统德治实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