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3月,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从北京拍来的加急电报,电文的意思是:1934年10月长征前夕,有一些负责干部和红军将士将他们的子女寄养在瑞金等地的群众家里,中央委托江西帮助寻找这些红军留下的孩子们。这里面特别注意找到毛泽东主席的孩子毛毛……  相似文献   

2.
刘晓农 《出版参考》2011,(12):19-21
1953年3月,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从北京拍来的加急电报,电文的意思是:1934年10月长征前夕,有一些负责干部和红军将士将他们的子女寄养在瑞金等地的群众家里,中央委托江西帮助寻找这些红军留下的孩子们。这里面特别注意找到毛泽东主席的孩子毛毛……  相似文献   

3.
山民 《湖北档案》2006,(10):4-4
2006年10月13日,老红军战士吴瑞山同志应邀,为本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题写了“红军长征与湖北”。昊瑞山同志生于1913年,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编按]  相似文献   

4.
谌许业  杨彦辉 《档案时空》2006,(9):F0004-F000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跟随电视记录片《伟大长征》摄制组参加了红军长征通道的采访拍摄,为通道转兵与红军精神所感动。深深领悟到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以及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爱民护民,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孔辉  王宗枝 《兰台世界》2016,(19):19-22
对长征文献资料的内涵、特点、分类进行了解读,阐释了红军长征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意义。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了红军长征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境内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途经近70个县。四川是长征所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四川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四川省档案(局)馆特别制作了“红军长征在四川”档案网上展览。  相似文献   

7.
张俊 《军事记者》2004,(4):60-60
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地,中央曾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要在陕北落脚呢?对于这一原因,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89岁的红军老战士仲世发住在天津警备区某干休所的一所普通的公寓中。在这所干净、整洁的公寓病榻前,我们见到了年迈体弱的仲世发。仲老见到我们很是激动,当听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回想起当年红军长征。仲老的眼里禁不住流出眼泪。嘴里不停地说“红军长征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它干什么?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了,不讲它了,不讲它了……。仲老边说边擦眼泪。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面对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让人不禁联想起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勇猛杀敌的场景。我们安慰着仲老,工作人员递上水杯。仲老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沉思~会儿的仲老,给我们讲起了红军,说起了长征,忆起了过雪山和走草地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江沂 《中国档案》2006,(10):26-28
《红军长征记》是记载红军长征史实的最早文献之一,是长征亲历者的群体口述史,1942年出版,如今已存世不多。有人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里看到朱德签名赠给埃德加·斯诺的初版本,其实此书陕西省档案馆早有保存。最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探询了此书的编写过程,竟然意外了解到红军长征结束后,开展第一次征集活动的诸多细节,以及长征示人的最早记录。而《长征画集》则是长征过程中黄镇同志亲持画笔留下的记录,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长征过藏区不仅为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为西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地,中央曾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要在陕北落脚呢?对于这一原因,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史诗创造者亲笔书写的长征史,用真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细节,叙说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翔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业绩.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而且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红军在长征途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红军的性质、目的、任务,瓦解了敌军的斗志,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使沿途的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了解红军、支援红军,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敌宣传,动瓦解敌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敌军的宣传工作,把它作为动瓦解敌军,战胜敌人,增强革命力量的重要武器。正是由于红军在长征途中对敌军进行了各种有力的宣传措施,才收到了打击敌军、瓦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官…  相似文献   

14.
遵义因红军长征而名垂青史.遵义的山山水水因遍布红军足迹而独具灵气,遵义更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西部开发而成就彰显。如何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红军长征的光辉史迹与遵义人民的精神面貌?2006年,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配合全市系列纪念活动,《遵义日报》沿当年红军长征进入黔北地区的历史足迹,以记史为主线,结合写人、写事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社会变化,推出系列报道,并在日报头版醒目设置“红色遵义·长征接力”专题栏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彭鹏  刘冰 《军事记者》2006,(9):22-23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颗“红星”在征途中闪闪发光。它指示前进方向,激励斗争勇气,传播胜利捷报,颂扬英雄壮举;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这就是长征途中坚持出版的红军机关报《红星》报。《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它在中央苏区时期发行量曾达117万份,是发行量仅次于《红色中华报》的中央级报刊之一。1933年8月,邓小平开始担任《红星》报主编,但随着革命形势的转变,1934年10月10日黄昏,邓小平口袋里装着《红星》报“编辑部”,跟随突围…  相似文献   

16.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吴英德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生前曾担任隆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7年了,虽然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红军精神。父亲常给我们讲的红军长征故事已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脑海,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有一个名字让我魂牵梦绕,这就是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红军领导人夏曦;有一个地方使我心向往之,这就是夏曦牺牲地贵州毕节七星关。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档案》2006,(5):41-41
红军长征时期,胡耀邦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曾经沿着雪山草地这条路线进行过艰苦征战。当时他负责直属红三军团救助队工作,人们亲切地称呼他“红小鬼”。1985年9月26日到10月5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故地重游,视察了阿坝州的小金、马尔康、红原、松潘、九寨沟等县,他回顾了当年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对红军长征走过的万里山区发生的历史巨变表示赞许,并对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与内地的横向联系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20.
川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四川档案》2006,(5):42-43
自红一方面军1935年1月进入川南,至红二、四方面军1936年8月离川北上抗日,红军长征在川行程万余里,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军在川期间,川军及国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留下了丰富的档案史料。如今,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被妥善地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及红军经过的各地市县档案馆内,成为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不揣浅陋,权充一次导游,带领大家浏览这多达数十万字的档案史料,希望大家能从中真切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体会到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