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深刻地接触社会,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古人特殊的思想观念他们还不是很理解,还无法正确地跨越古代和现代的时空差距,将传统与现实结合起来。由于时代相隔太远,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器物、服饰、风土人情等的理解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不利于主客体之间的和谐和一致,阻碍了审美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信息的把握,不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今天对年轻学生推行古典诗歌教学有三难:第一是语言的隔阂,这不只是古今语言的差异问题,更是对语意的理解与感受不足的问题。第二是场域的隔阂,古人的文化氛围、生活形态,以至于宇宙观、价值观,对现今年轻的学生来说,通常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不明白这些,就不能理解作者何以如此想如此写,这种困惑对诗的审美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们琅琅上口,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教媒体并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彰显古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江海  陈虹 《班主任》2003,(9):22-23
刚教高中那年,我毕竟年轻,和学生没什么年龄隔阂,自己又刚脱离学生生活,对学生特别了解,理解他们的追求、爱好、想法,也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权利。而且由于自己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不同,特别主题显得深邃。学生既要理解文言,又要突破时空隔阂,体会古人情感,认识并理解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信息是比较困难的。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特点决定文言教学和主题教学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在历代的特点,阐述了服饰的时代特性,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内涵、人性化的表现。时代性是服饰最为突出和醒目的特点,服饰的使用趋势,反映着时代背景、经济状况、文化思潮等对人们生存心态审美趣味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英语教学中也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因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载体。”我们学习英语,也就是说学习西方文化,除了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外,还应引导他们吸取西方文化中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健康的审美观。 关于“美…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对美的追求上有其特殊性,把握他们服饰审美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服饰审美心理,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分析能力,美的表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9.
王三东 《快乐阅读》2011,(5):124-125
时代背景指的是一个时代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诗人,当时的社会状况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文学创作。因此,鉴赏诗歌,就应当考虑到相关的时代背景,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要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离  相似文献   

10.
一、讲解提示。有些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如果学生不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作一些必要的讲解或提示。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必须先跟学生讲解当时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句中“黑洞洞”、“碰壁”等词的含义。。、朗读品味。有些句子的含义看似极易理解,但句中的情感必须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如讲《狼牙山五壮土)}中“五壮士”跳崖时所喊的口号,就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壮士们的英雄气概。三、对比探究。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最为关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语文教学。 一、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1.历史的角度。把人物放任发展的历史潮流中,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理解人物性格。作为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若把其单独地放在一个片段里去理解,那只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把尺子。学校里师生的衣着打扮,既是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的缩影,又是校园生活的独特色彩。中学生的服饰倾向,既是他们审美观的反映,也是其审美能力的反映。引导他们追求服饰美,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校园服饰文化,促...  相似文献   

13.
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而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力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畏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地理风物,表现了祖国锦绣河山的雄奇壮美.多姿多彩,新美如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笔财富,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提高学生认识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借助教材中的自然美,陶冶、锻造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但是如果单纯进行审美教育,不注重学生学习的关联性,就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那么,基于关联视域下的教学活动该如何实施与开展呢?教师可以从文本与生活关联、朗读与感悟关联以及模仿与表达关联等方面展开教学,以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17.
阳光活动目标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服饰审美观点,但学生的服饰审美观点往往来自电影电视明星、同伴效仿等,并不具备符合学生实际的审美情趣,本次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是非美丑辨别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让着装打扮大方得体、整洁美丽。  相似文献   

18.
博山炉是汉代考古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汉代以来也有不少歌咏博山炉的文学作品,将这两者互相印证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各自的进一步认识.一方面,用“博山”称以山峦形制为特征的熏炉至迟从晋人开始,晚于实物的出现.并且当时还有不少器物也具备这种山峦形制,也可以称为“博山”.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博山炉只是一种精美的实用器物,并非模拟“海上神山”而作.即使放置在陵墓中,也是视死如生的需要,并不出于祈求升仙的目的.另一方面,出土的博山炉实物为准确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南朝咏物诗人在歌咏博山炉的时候,高度融入了自己的审美体验,这种以表现物象美为最终目的的主体创造性,需要文学研究者重新估量.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随父母来到了法国的图卢兹市生活,进入了乔利蒙特中学读书。法国的老师们通常都没有架子,和学生们之间完全没有隔阂,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受到学生们的监督呢!  相似文献   

20.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现阶段,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美术课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审美能力为导向,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