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篇问题设计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一、以"称呼"切入,问题设计用心巧妙稍有生活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人与人之间,抑或人与物之间,彼此关系的亲疏能通过称呼体现得出。即便是对同一个人或物,因为场合和情境的不同,人们对他(它)的称呼也会有所差异。本课教学设计,李老师就从作者对常春藤的不同称呼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称呼",依据情境释"称呼",透过"称呼"析情感,探究"称呼"揭隐征,不知不觉中,学生逐渐梳理出作者从卿卿"小我"迈向民族"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和某些正式场合,一些地方党政干部逐渐流行用一种"名+官职衔"的称呼语替代传统的"姓氏+官职衔"的称呼语进行面称或他称。该文对"名+官职衔"称呼模式在称谓系统中进行定位,并试从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的多方视阈分析"名+官职衔"称呼语模式的言外之力,论证这种称呼模式的矛盾性,这种不彻底的改革创新,残留着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并不能拉近称呼者与被称呼者,被称呼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与情感,因而不适宜在正式场合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较正式的场合以及被指称者的社会影响足以让我们对其表达敬意时,"先生"、"女士"这一对称谓语的使用是对称的。除此,两个称谓语在分布上是不对称的,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可以用"先生"来称呼男性,但一般不用"女士"来称呼女性;另一种情形是可以用"女士"来称呼女性,但一般不用"先生"来称呼男性。  相似文献   

4.
邹莲 《现代语文》2007,(9):61-61
一、称呼语的定义 <汉语大词典>对"称呼"一词的解释有两种:①叫,对人称呼其身份、名称等;②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称呼语是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尤其要注意是"当面"使用.这个当面不是说一定是被招呼的对象确实在场,而是在于言语的使用,用语言形式表示对被称呼对象的称呼.许多学者对称呼语的定义已经达成共识:"所谓称呼语,指的是人们彼此问当面招呼所使用的名称".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正1.Addressing people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或Madam。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Wang"(王老师),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老师为"Mr Wang",女教师为"Miss Wang"。2.Thankfulness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笔者针对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称呼,探究了为什么不叫"贺六嫂"而叫"祥林嫂",剖析了"祥林嫂"这一称呼在文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角色"定位,是开展交际活动的依据.在经济改革的大潮冲击下,以往"姓名 职务全称"经典模式的称呼语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一种新的称谓方式--缩略称呼语悄然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多元文化对语言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6,(1):35-38
翁衮是蒙古语中的一个常用名词,其本意是"神圣"、"神灵"之意,是对蒙古族萨满神偶的一种专用称呼,后被人们用作对敖包、部落、姓氏、人名、地名、山水、寺庙等的称呼,但"翁衮"一词仍为"神圣"之意,无太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语言实践中,不仅形容词能表现情感色彩,就连语气的轻重、声音的延宕,都可以表达个人情绪色彩。对人喜怒哀乐褒贬憎恶之情,也可以通过称呼表达出来。在共和国过去的数十年中,称呼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解放初期,"同志"是最时髦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往往多以"老师"称呼,80年代中期,人们多以"老板"称呼,扫黄打非时,"小姐"的称呼已彻底异化……一个小小称呼,不仅体现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同时也折射出政治气候和人们认识的变化。故在生活中,要注意称呼所表达出来的这种客观语言现象,在自己的阅读、写作和生活中,注意灵活使用不同的称呼,这既是素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生活中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十年,改革改变了许多东西。一些美好词语的败坏是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改变"。请允许我信手说几例——"小姐":这原本是过去有钱人家仆人对主人女儿的称呼,或者对年轻女子的称呼。这个称呼意味着一种举止优雅的教养、一种知书达理的修养、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丽(注意,是"美丽",而不只是"漂亮")。当然,1949年后因为"阶级论","小姐"一词长期在生活中消失,只存在于旧小说或电影戏剧中。"文革"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具有多种功能,其选用更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制约。因此,对称呼语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和交际学意义,而且便于分析社会对语言变异的影响,充实社会语言学研究。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分析"称呼语"、"称谓语"界定三种意见,并综述了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缺环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寻找上海     
一生中,一个人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刚出生时叫"毛毛",稍后叫小名,上学起叫学名,中年称呼是当官的带"长",有钱的称"董",老了,德高望重,就敬称某老了.称呼变了,人还是这么一个人.比如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开始叫"沱沱河",一路叫"通天河"、"金沙江"、"长江"什么的,最后从上海穿城而过入海时,就叫"黄浦江"了.  相似文献   

13.
许之所  李岩 《现代语文》2007,(2):104-105
一、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名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您(nín)"含有敬意,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在古代汉语中,礼貌的称呼规定很严格,称呼用语要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第一人称常用谦称,第二、第三人称用敬称。  相似文献   

15.
林凤 《考试周刊》2007,(46):60-61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的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面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这不仅仅涉及语言学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试对"小姐"称呼语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家习惯以赵宋来称呼宋朝。然而,学界又称宋朝为"天水一朝"、"天水之世"或"天水一代",此种称呼方式以王国维和陈寅恪二位大师使用最为频繁,其中缘由,有待探讨,现对此称谓由来加以考析。  相似文献   

17.
江娟 《考试周刊》2008,(9):203-204
1.引言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由于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称谓也各具不同特征.我们这里的"以名面称"主要指的是交际人在称呼对方时,只用名而不带姓的称呼.所谓"面称",是指交际双方当面使用的称呼.  相似文献   

18.
马保奉 《老年教育》2014,(10):46-46
<正>当今社会上流行的称呼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称呼。同志——新中国成立后流行的称呼。人们不分社会层次、男女老少,皆以"同志"呼之,体现了平等、温馨、亲切。眼下,虽然"同志"已不能适应各阶层民众彼此称呼的需求,但毕竟有一定的影响力,至今在公务场合,在国家  相似文献   

19.
郭祖彬 《班主任》2006,(11):45-45
不知从何时起很少听到有学生喊我"郭老师"了,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上;无论是他班的学生,还是我班的学生,都一律称呼我"老师".起初,我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觉得学生不带姓称呼老师,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我们经常叫某某时,往往省去姓而直接称呼其名一样.可是最近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在称呼某某老师时,都省略了姓氏而直呼"老师".我隐约感觉这里面似乎潜藏着一种不和谐的因素.试想,如果所有学生都不带姓氏而直呼"老师",那么"老师"这个饱含神圣感情的词汇岂不变成了一个空洞干瘪的某类人群的简单命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某些汉语称呼语呈现出商业化的趋势。详细梳理了商业化的代表性称呼语"老板"的来龙去脉,重点考察了它在商业、官场、军队、娱乐圈和各方言区的使用现状,探究了其泛化的具体原因,并根据称呼语发展的"伸缩率"针对性地提出了"老板"在交际中的使用建议,以期为汉语社会通用称呼语的健康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