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展战略,被实践证明是不完善的。“北京共识”是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我们试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找出发展中的共性和特异性,寻求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人伦关系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们能否就关涉大家现实利益的诸多问题达成普遍的伦理共识;二是在伦理共识形成以后,各伦理主体是否具有信守共识的道德自觉。然而,各伦理主体彼此问达成的共识却并不一定就是一种“善”,人们在达成了共识之后又背弃信诺也不一定就是一种“恶”。  相似文献   

3.
卫杨春 《文教资料》2007,(2):213-214
“北京共识”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人们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但“北京共识”不能取代“华盛顿共识”,不具有普世意义,“北京共识”是未竟的中国模式,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重叠共识”理念是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一个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哲学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在罗尔斯看来,政治自由主义才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从美国高盛公司中国顾问雷默提出"北京共识"概念以来引起颇多争议。本文认为,北京共识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作为一种独特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对提升我国对外软权力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一种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治共识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有关“共识”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人们共有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准则。在政治意义上,它指的是与政治体系有关的信念。”从这样一个界定来看,作为政治学的权威辞典,对共识一词的诠释是与政治共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有这样一些要素:第一,地理范围。这是共识形成的疆域界限。对政治共识而言,缺少这个界限是空洞的。第二,社会成员共有的。  相似文献   

9.
师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品格教育,其模式的要旨在于使教育对象形成某种价值诉求的共识,进而转化为普遍性的道德行动。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众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诉求表达,与师德教育模式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应然成为师德教育模式的“一般性价值共识”。而这种价值共识在师德教育模式层面生成的基本逻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思想为理论原点,积极借鉴西方品格教育的有益成果形成“合正当性”的品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思想共识凝聚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当前社会成员思想发展的“无界”态势与意识形态的“有界”要求的矛盾困境中凸显出来,它揭示了思想意识领域“多与一”“实然与应然”的对举。而从理论上澄明新时代思想共识凝聚的基本问题,是这一命题在实践领域得以展开和建构的内在要求。这些基本问题包括:在其本体论域上厘清“何为思想共识凝聚”,在其价值旨归上追问“为何凝聚思想共识”,在其逻辑前提下阐明“能否凝聚思想共识”,在其核心内容上确证“凝聚哪些思想共识”,在其指涉对象上明晰“凝聚谁的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1.
以激进式改革为基础的"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与以渐进式改革为基础的"北京共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失败的原因成为许多学者争论的焦点.从比较制度的视角来看,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其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华盛顿共识"引起的制度协调失败,这也是激进武改革产生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第二,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共有信念决定的制度演化特征与激进式改革导致的制度集合未能完全有效实施之间的冲突.第三,"华盛顿共识"引发的制度变迁没有遵循制度学习的一般规律.由此而言,"北京共识"的借鉴与学习也需要在遵循制度学习与形成的一般规律下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拉美国家改革特别是前苏东国家的经济改革,与正在形成"北京共识"的中国经济改革之所以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的不同理解."华盛顿共识"的支持者所主张的"只有私有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站不住的;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也证明了并非只有实行私有化才能实现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和中国创新的着力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分别是“质量”“质量保障”“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创新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中国创新的着力点是深化“四新”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4.
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项程序工程,合作各方应按照“寻求伙伴、建立关系;形成共识,达成意愿;强化行政干预、制定政策保障;建立工作制度、保障工作进程”的程序,有务不紊地开展建设工作。而在“合作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下,由教育局(区教育体育局)、中小学、高校建立的“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模式,则是促进教师与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在新模式下,合作各方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承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重任,充分体现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发展的一体贯通。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现代社会正在经受多元化与复杂化考验,社会分歧加剧,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受到严峻挑战。对共识的渴求程度与共识的形成难度共同加剧成为当今时代的表征。共识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象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取向,也可以被理解为合意的结果。共识是现代社会秩序稳定和发展的规范性基础,因而也应该是现代民主所着力追求的理想目标。目前,我们最需要建立民生共识与法治共识,上述共识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  相似文献   

16.
“后真相”是介于真相与虚拟之间,影响人们价值判断的社会现象,呈现出的理性乏力、个体思维固化、群体极化、媒体消费主义和娱乐化运作等时代特征,不断解构传统主流价值共识,从而引发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共识困境,主要表现为社交传播模式“的去中心化”、主流价值共识被冲击、传统信任体系被异化、价值虚无危机等。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后真相”引发的价值共识困境,需要从价值引导、制度完善、公信力重塑、技术引领等方面建构全新的网络新秩序,刚柔并济的将主流价值融入社会大众的精神共识之中,进而有效消解“后真相时代”的价值困境,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道德共识日益萎靡,同当代人的道德需要脱节,也因此失去了其在传统社会中的整合作用,现在已无法适合人们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内心的价值多元化,传统道德已难以在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社会出现了“道德共识”困境。在此环境下,为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内心约束作用,应该在改进传统“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人道德要求的法律,从而实现对人们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有比较才能鉴别.在半个多世纪里,中国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大国走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选择的是两种不同的改革开放模式,从而也获得了两种不同的效果.中国是一面镜子,从比较中,我们可以鉴别“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不同性质、宗旨及其效应,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揭示许多重要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学习化社会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为成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教的发展,有赖于制度创新。“宽进严出”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改革思路。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具体讨论操作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形成理性共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道德共识是凝聚大学精神的道德前提和必由之路。面对道德虚无主义、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多元价值思潮对道德共识的解构和大学精神的消解,我们需要重建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依据道德共识建构逻辑,大学精神的重塑有集体主义、交往实践、制度伦理三种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