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前些日子齐鲁电视台做了一档子谈话节目,论题是“孩子的压岁钱该谁掌管“。参与谈话的双方意见相左,以两名校长为一方的“大人“认为,应该由家长掌管;而由四名中小学生结成的另一方则坚持说,应该由孩子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的幸福快乐是他自己的一种心理感觉,这种感觉或许不被大人支持和理解,但作为大人应该尽量尊重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选择。我认为小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玩自己想玩的,没有成人的干预,没有成人的模式。曾记记得问过一个小孩:幸福是什么?他说:"幸福就是当小狗舔你脸时,即使你一天也没有理  相似文献   

3.
一天中午,我正在值班,××小朋友的父亲气冲冲地拉着孩子来到教室,生气地告诉我:“这孩子太不像话了。我要去县城办事,他死活也要一起去。”我拉过孩子,对他说:“大人去县城是工作,不是去玩,小孩子跟着去干什么呢?好孩子应该不缺席,好好学习才对。”迫于老师的威严,孩子坐到了  相似文献   

4.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5.
肖舒楠 《成才之路》2010,(27):89-89
“你长大后自然就知道了”“大人的事小孩子别问”……一直以来。在不少家长的观念中,孩子就应该与成人世界“划清界线”。但近日,一项“带孩子上班”的活动在北京举行,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成人世界。活动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引发了不少热议。  相似文献   

6.
到一位朋友家去玩,朋友家的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哇哇大哭。朋友立即抱起孩子,一边念叨着“宝宝乖,不哭,我打死椅子”,一边用力拍打着椅子。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疑惑了:“椅子错了吗?”由于顾及着面子,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不说,这种做法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误导?孩子被椅子绊倒,这跟椅子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是大人的错。大人没有按照安全的要求合理摆放物品,导致孩子被绊倒,这时大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告诉孩子“我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做一则教育了孩子应该合理摆放物品,二则“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本身给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7.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儿无忧无虑。唉!其实当个小孩儿也不容易。小孩儿在大人心中永远是小孩儿,永远长不大,永远都要被大人们管着。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小孩儿不能批评他们,要不就骂你不孝顺,说你讲话没大没小。小孩儿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大人管教,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错了事,大人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甚至采取“武力措施”。难道大人就可以做错事,我们小孩子就不能做错事?小孩儿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不懂事的孩子”。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小孩儿要是插嘴,他们会说“: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一边玩儿去。”其实,…  相似文献   

8.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子无忧无虑,其实,当个小孩也不容易。听我说说,你就会和我有同感。在大人心中,小孩子永远不懂事。例如大人说话时,不许小孩子插嘴,只要小孩子一说话,大人们就说:“去去去,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一边玩去!”可是,小孩子有时也懂得一些大人不懂的事。  相似文献   

9.
女儿不足四岁,却不乐意做“小孩子”。每当大人们怜爱地说:“这孩子,多可爱!”她就会把手背在身后,唬起小脸、踮起脚尖、昂头挺胸,义正辞严地:“你们是大人,我是小人!”  相似文献   

10.
遭遇陌生人     
记得那是一年前的某天,我和两个朋友及我们的家长一起去金庄园吃烤鸭。风卷残云之后,我们小孩子穿上厚厚的棉衣到外面去玩,而大人们则按照惯例在一起谈话。她们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凡是可以说的基本上无一例外都被她们讨论过了。然而,她们却不知道,一件危险的事将会降临在她们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大人们总是羡慕小孩子无忧无虑。唉!其实做个小孩也不容易。小孩子在大人心中,永远是小孩子,永远长不大。大人们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且做错了小孩也不能批评,要不,就会说你“不孝顺”或是“没大没小”。而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小孩子处处受大人的管制,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一旦做错事,那可就不得了了,大人们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甚至还有打骂小孩的。小孩子在大人心目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可以插嘴。  相似文献   

12.
张萍 《师道》2009,(7):107-108
晚饭后,儿子写作业,一边写一边玩,很不认真。我忍不住说了他几句。儿子顶撞起来:“为什么你们大人不用写作业?为什么你们大人吃过饭就可以安稳地看电视、玩电脑,而我们小孩子不可以?真羡慕你们大人!为什么吃苦的都是我们孩子?”如此这样一番谬论,儿子已经不止一次向我“质问”过了。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风采     
宽心小站的朋友: 我是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此时的我一方面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又有一些疑虑。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不再是“小孩子”,而是小孩子面前的“大人”了。虽然我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可它真的要来到的时候,我又有点儿不知所措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该怎样面对幼儿园的大人们呢?还有,在工作中不拍领导马屁行吗? 小欣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的我,有点叛逆,对大人说的话总是怀疑。外婆说:小孩子不可以吃猪尾巴,吃了学习会是最后一名;小孩子不可以吃鸡爪子,因为鸡从来不洗脚。我偏不信,偷偷地吃,发现很好吃啊,学习也照样好。做一些大人们不允许做的事情,似乎总能让我们这样年龄的孩子,产生某种反抗权威的快感。  相似文献   

15.
我想做老人     
下午,我和妈妈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主持人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子好啊?”小朋友们有的说当小孩子好,因为当小孩可以让大人给自己买玩具。有的说当大人好,因为大人总是可以管着小孩,对小孩发布命令。妈妈笑  相似文献   

16.
孩子和大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大人的世界中被认为是很正确的行为,孩子们或许就不以为然。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则幽默:一位全托的孩子对他的父母说:“你们不是每天都爱我,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才来爱我。”看完之后,我并不觉得好笑,只觉得沉重,或许大人们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  相似文献   

17.
一、交给“拐杖”,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根据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理解,阅读教学就是“扶读”。譬如小孩子走路,大人开始扶着孩子走,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能够走。现在要把这个比喻用在阅读教学上,那就应该是教师的功夫不应下在如何讲解上,而应下在如何“扶”上。要以扶促读,而不应以讲代读。那么究竟怎样“扶”呢?首先应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代之以提问设疑,启发思考。课文的词语由学生结合注释,查阅字  相似文献   

18.
4月2日 晴 坐在暖暖的窗口,握住阳光向我伸来的手,抬头望,满目娉婷的风筝。走向广场,那里的风筝也飞满了天空。到处是孩子的奔跑和大人的吆喝。有人在放“金鱼”,有人在放“老鹰”,小孩子放的则是“奥特曼”。整个广场就是一幅千姿百态的纸鸢图。围观者发出赞美的笑语:看哪,那些飞翔的风筝!  相似文献   

1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理想让人印象深刻。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期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20.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