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知名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的小说《苏茜的世界》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运用女性哥特的文学理论,解读分析小说《苏茜的世界》中的露丝·康纳斯的人物形象。露丝·康纳斯所具有的超自然的能力,她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我,以及她不断尝试书写属于女性自己的写作,使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秦腔》被称为"乡土中国叙事的终结"。"清风街"便成为式微的故土,与此同时,在《秦腔》中伴随着"乡土世界"消亡的背后是乡土中男性世界的式微。而《秦腔》中的女人们则继续留守在乡村之中,女性品质往往被男性权利所遮蔽。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近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近年创作的《青衣》、《玉米》与《玉秀》三部中篇小说,表现出了作家美学追求的最新动态:一、关注女性生存,着重从女性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发掘走向人性迷失的内在基因;二、在几乎无事的悲剧形态中勘探女性的悲剧命运;三、通过隐喻与细节化的描写,建构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4.
历达 《职大学报》2013,(2):44-46,19
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是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形象极其细腻极其传神的男性作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男性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1]毕飞宇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朴素地刻画出女人在荒诞的时代、荒唐的社会中,骨子里身体里欲望的挣扎和人性的畸变。《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和《玉米》,表现了不同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类型,体现出了作家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5.
汤洁 《职大学报》2007,(1):59-61
王安忆的《长恨歌》,铁凝的《永远有多远》、池莉的《生活秀》在城市的怀旧书写中不约而同地试图以一个生活在该城市传统空间中的平凡女性来隐喻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和精神,追忆逐渐消失的城市记忆。分别建构了上海——弄堂女性、北京——胡同女性、武汉——老街女性三个各具文化内涵的城市/平民女性同构书写的叙述模式。本文拟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尝试分析这种同构书写的模式和形成的动因及其所隐含的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6.
小说《红字》代表了霍桑的最高文学成就,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长达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为出发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了小说《红字》,由此批判了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目的是呼吁人类应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的视角,通过对《红楼梦》中薛宝钗与《飘》中梅兰妮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揭示中西在研究女性文化时所体现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袁博 《职大学报》2013,(2):47-51
城市女性的出走问题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城市女性的出走渊源在现当代文学中始于五四时期。到了20世纪90年代,城市女性的出走这个问题依然是很多作家的关注点,其中包括毕飞宇。毕飞宇《家里乱了》与《林红的假日》两篇文章,分别从自我的发现、性欲的涌动、宿命的表象和男权的主导几个方面展开,探究城市女性出走的背后所隐含的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女性关怀与女性批判--梅娘水族系列小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娘的小说主要是通过大千世界中女性生活的纷繁世相,展示女人的不幸和人世间的不平,剖析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身心诸方面所承受的压迫,触及到了婚姻、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从她的水族系列小说《蚌》、《鱼》、《蟹》,就可以看出梅娘小说中的女性生存状态和从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弗兰肯斯坦》是西方经典流行小说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关注.该文分析了《弗兰肯斯坦》中女性角色的弱者地位,并从另一个新的视角解析了女性的潜在力量,揭示女性对男性和家庭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到《玉观音》,在海岩演绎的一个个缠绵悱恻、错综复杂的男女爱情故事中,都深藏着一个人性的“罪与罚”的主题,这种“罪”与“罚”又大多由女性承担,为什么?论文分别从“道德归罪”与女性邪恶原型;“自我归罪”与女性认命心理论述了海岩的电视言情剧所隐含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2.
《伊利亚特》展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最悲壮的一页,整部史诗围绕着那些耀眼夺目的、为争夺荣誉而战的英雄而写,女性只处于这个以战争为核心的舞台边缘,所以《伊利亚特》中的女性较少为人所关注和研究.但女性却是这场战争的关键,这部战争史诗中对女性符号的诠释代表了荷马时代的女性观和性别观.  相似文献   

13.
《飘》主人公郝思嘉身上有着后来商业女性小说女主角的共有特征。就她的个人成长、事业、爱情这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小说世界里事业成功女性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4.
周大新小说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湖光山色》围绕着楚暖暖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展开,将女性的成长从个体意义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女性在与男性、权力、金钱等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反映出当下乡村世界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作者通过女性成长叙事这一母题,凸显了当下女性的现实境遇与男权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制,及女性对现有生存机制和生存秩序的挑战和反抗。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和乡村的恋人们:故事一》中,作者纳丁·戈迪默将南非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作为黑人和女性所承受的种族歧视以及性别歧视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女性悲惨的境遇与生存状况图景,揭示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残忍.  相似文献   

16.
身体写作指的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来自身体直觉的、内在的、潜意思的、女性自己的感受。这种写作在海南表达自身欲望、寻找灵魂与身体整合的《马帮城》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维多利亚时代普通知识女性生命体验的真诚言说。首先,它讲述了一个孤独女性的爱情白日梦,表现了普通女性的集体无意识。其次,它呈现了普通女性生活、爱情中极其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这亦为它至今为广大的女性读者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卡勒德·胡赛尼凭借《追风筝的人》一举成为美国文坛中不可被忽视的作家,而2007年胡塞尼又凭借《灿烂千阳》再一次撼动人心。在《灿烂千阳》中胡塞尼凭借高超的文学素养和笔触刻画出了为了追求快乐与希望可以牺牲自身,用爱的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并战胜恐惧的故事。作品中不仅刻画了环境对女性个性与人格的摧残,更突显了人性的光辉。本文对作品中女性主义进行分析解读,结合区域特点与时代的发现,深刻探讨了《灿烂千阳》中女性主义对世界女性权利维护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管子》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及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提出男女不杂、忠贞、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勤奋劳作的女性道德教化内容,认为女性道德教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因势利导、顺应人情,上行下效、榜样示范,陶冶感化、循序渐进,人啬夫任教、以俗化民。《管子》对女性进行道德教化,主要以所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为依托,采用“训”的方法。相较于后世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对女性的道德教化还没有完全限制女性的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20.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里显示出她对黑人女性的出路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她的小说里主要通过四个女性描述了黑人女性所受到的双重压迫,指出黑人女性要找到出路就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才能真正地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