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计算思路却是一致的,即必须是相同的计算单位才能相加、减。而这正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转化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将成为本节教学的基本思路。 1、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为知识的延伸做好准备。 2、巧妙设疑,引入课题。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1、讲解例1 (1)出示例1,启发提问:①1/2和1/3的分数单位相同吗?②不同分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88至89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5.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矛盾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计算法则,难点是理解算理。由于有“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而教学时,可以紧紧抓住“异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会把分母也相加?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中归纳总结了这样一段话:“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分母不变,这里讲得十分明白,而有的学生在计算分数加法时,分母也在相加。如3/7 2/7=5/14,1/2 1/3=2/5。我分析了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相似文献   

4.
北京景山学校编写的《速算练习卡片册》第10面关于分母是互质数的两个分数的加减法是这样说的: “分母是互质数,分子是1的分数相加,不要经过通分,可以按照‘分母相乘做分母,分母相加做分子’的方法,直接写出它们的和。如果一个分子是2,在分母相加时,应把另一个分数的分母先乘以2再相加。例①:1/3 1/5=(5 3)/(3×5)=8/15;例②2/3 1/5=(5×2 3)/(3×5)=13/15。  相似文献   

5.
如何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要求、难点及关键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懂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推导。教学关键是通分。二、重现旧知,唤起联想,引入新知教学时先出示预备题:六一儿童节,五年二班学生表演节目,其中唱歌的占全班人数的1/4,跳舞的占全班人数的1/4,参加这两项表演的共占全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P66-67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66 ̄67"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能力训练点。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运用谈话法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两个片段:(一)师: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②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是怎样的?生:(略)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生:不能.师: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新授课。引入新课之前,李老师照例让学生复习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和通分的方法。接着,他又请一位同学口述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怎么把它们相加或相减呢?”随着老师的问话,新课开始了,黑板上出现了今天的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数学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其计算法则,李老师早已成竹在胸。不过,今天这节课上,他想着重把“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周经华 《广西教育》2013,(33):62-62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段师:像1/2+1/4这样的分数加法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呢?生:通过通分来计算。师:好办法,通分的目的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加减法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加减法来进行计算(板书:转化)。请大家尝试计算下面两题:  相似文献   

12.
这样解更巧     
贵刊猴年第一期“巧解1/4>( )>1/5”一文中所谈解法确是巧,但有其局限。一是,此法只适合在两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数间填数;二是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几倍,如数字较大,学生容易出错,且速度不快。 我以为用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求出要填的分数更简便。 比如“1/4>( )>1/5”之间的分数应是“(1+1)/(4+5)”等于“2/9”; 又如:3/4>( )>3/5(?)3/4>(?)(3+3)/(4+5))>3/5(?)3/4>(6/9)>3/5(?)3/4>(2/3)>3/5;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记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记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记住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教学背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一、调查。调查对象:五年级两个班的96名学生。调查内容:(1)独立完成12+1412-13(2)个别谈话,说说自己的想法。调查结果:(1)计算正确的83人,其中格式比较繁琐的36人,计算不正确的13人。(2)个别谈话中发现:学生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通过通分才能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二、分析。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具有较…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简析在第六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已接触过分母不大于10的分数加减法。本单元紧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全面、系统地讲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相似文献   

16.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倡的“温良而知新”,“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进行新知识教学.”对于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进行某一知识教学时,要正确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抓住新旧知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对比,准确地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一个更为扩展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必须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是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这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会用通分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其实质是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计算.这样学生利用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等旧知识,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知识,有利于学生认知的主动构建,扩充了认知.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中某些概念的建立,法则的推导,往往是教材的难点之一,单靠老师叙述,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或列举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形象化地讲解,学生便容易理解,易于掌握。如带分数加减法一节中的“5 1/4-2 5/6”一题,这是一道异分母带分数的减法,必须先通分得出5 3/(12)-2 (10)/(12),这时出现了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P66-67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9.
初学分数的小学生,在计算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在分数计算中的错误,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是很有裨益的。 一、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掌握不好产生的错误。 有的学生这样做异分母分数的加减:3/5+4/7=7/12 7/10-1/3=6/7或这样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1/2+1/2=2/4错误原因是这些学生设有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在一开始讲解分数概念时,一定要再三强调分数单位相同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根据;异分母分数必须先通分再加减。只有学生切实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节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基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重点,带分数加减法是难点,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是综合运用。一、法则和算理分数加减法包括三茶计算法则,教学这三个计算法则时应让学生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