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差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初步判断是因学生的主动性较差。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联盛中学高二3班、4班、13班三个班的学生,经统计分析得知,95%的学生课前不预习,80%的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85%的学生从来就没有想过对课本知识提出问题。结果充分说明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出发,在教学中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的,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得到合适的课堂评价。学生做与不做一个样,那有惰性的、缺少自信的学生适得其所,更加不会主动表现自己。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对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都不是,这二者实际是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没有责任感,知识学不好,能力也发展不好。而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他自己就会认真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唯恐学习搞不好;而有的学生得过且过,从来不把学习当回事,能偷懒就偷懒,能不做就不做。这些都是学生责任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马宁 《班主任之友》2013,(12):21-21
在家校联系册上连续写了学生课堂不专心听讲的内容,写完后却隐隐有些内疚。到了晚上,这种内疚感愈发强烈,于是,将身边的小豆豆诉诸纸笔。小豆豆A:他是办公室里的常客,他会在课堂上随意插话,打断你的教学思路;他会完全不理会你的教学,与同桌大胆打闹;他的作业永远都是擦掉重写;你对他软硬兼施的效果永远不会超过一个转身的瞬间……  相似文献   

5.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现已基本上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不少教师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着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而人们在学习这些典型和经验的过程中,由于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或是对素质教育认识的程度、层次不同,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流于形式等不尽人意的状况。如有的教师想改革教学方法,却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理解为就是按照课本知识内容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做练习,提出的问题或是很简单,学生不用进行思考就可以回答;或是有一定难度而不给学生时间  相似文献   

7.
实现“双休”后,给小学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教学课时减少了六分之一。而由于我国教学课本课时改革没有跟上,使我国六年制小学课本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没有减少和减轻。加之小学都是年龄只有十几岁以下的小学生,他们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增加休息日,他们难以做到自我控制玩耍而自觉在假日学习。他们整个所学到的知识都是靠课堂上的40分钟所接受的内容,这样,减少了他们课堂学习的课时,势必影响学习质量。但减少学生的课堂课时,另一方面则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即以最少的时间和体脑消耗得到最好的学习结果。因此,实行双休日,减少课堂课时教学,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学习从记忆学习转为理解学习和掌握学习,是使学生提高  相似文献   

8.
蒋玉琴 《江苏教育》2004,(12B):20-21
“意外”,指课堂教学中没有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教学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课堂的“意外”也随之而来。她的产生在学生的情理之中,而又在教师的意料之外;她的出现如火花般稍纵即逝,而充分利用她,又会使课堂熠熠生辉;她引人人胜,而又发人深思。课堂“意外”在给教师带来几分惊喜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相信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 ;如果课堂上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主动提出问题 ,你就会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比学生太多的高明 .长期以来 ,我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虽然由此而多次在学生的问题面前“伤了自尊” ,但从中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1.0 0 =?如果有学生问你 :“0的 0次幂等于几 ?”你会怎么答 ?可能你会套用课本答曰 :“没有定义”或“没有意义” .但如果学生追问 :“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答呢 ?这样的事我就遇上了 .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 :“你…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常识教学大多是封闭式的,学生按照教师呈现的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是被动的,认知和实践不能越雷池一步,答案必须与老师和课本丝毫不差;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脱钩,课堂实验与课外探索脱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有时间做  相似文献   

11.
学生通过教学得到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高中英语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少这种互动,那么老师就会将英语课本上的知识全部机械化的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是否理解却不重要,这样就没有了教学的意义。只有让高中的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起来,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当你朝气蓬勃地走入课堂,学生也会精神振奋;当你无精打采地讲授课程,学生也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喜悦;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多方位的施行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情商和智商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王彩凤 《中国教师》2012,(19):68-69
<正>在目前大部分小学英语课堂中,都有类似情况:学生只懂得在课堂上跟着教师读认,看着课本背诵,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没有新鲜感,渐渐地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从而使学习的语言没有得到运用。分析其原因:第一,我们的教材内容没有趣味性。第二,教师教学方法死板,缺少多样性,没有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第三,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方法,而游戏教学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伪对话”处处都是:师生对话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虽是语文课学生却得不到语文训练;与文本对话只在同一个知识层面转圈,没有引向深入;对话只是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全体学生参与;对话只是一种课堂秀,本质上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一句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张莉莉 《小学生》2012,(11):64-64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中,数学教师都会认为数学学习就是数的运算,学生只要能把题目解答出来就可以了,数学课本只是学生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个媒介。因此,有时候根据教学内容,许多教师很少关注教材中的数学内容,有的数学课堂甚至是一节课都不让学生翻一下课本,而是以多媒体的形式来把教学内容给呈现出来,让学生不去接触课本。这样,学生的学习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被老师的设计牵着走,  相似文献   

16.
《浮图夜雨》是一种跳出课本,走出课堂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形式;是一种既能使学生学习愉快、健康成长,又能使教师在新课改浪潮中得到成长的教学方案,经教学实践我认为是可行的,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大纲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呢?笔者试图从“走出课堂学语文”作一探讨。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已陷入“泥潭”本来语文学习渠道千条万条,而我们却只走课堂这一条;本来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母系统,而我们却只抓语言文字,只让学生读一本语文课本,甚至课本也读不好,只抓应试的ABC,其结果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和打击。当语文课年复一年地单调重复着“作者———时代背景———生字、生词———分析课文———概括中心———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上,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中,教师经常会运用语言来评价引导学生。这种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伴随着教学的始终。目前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大多比较笼统模糊,如"你真棒""你再想一想"等等。被表扬的学生确实得到极大鼓舞,但大多学生不明白"棒"在哪里;发言错误的学生知道自己说错了,却不知道怎  相似文献   

19.
很多教师为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而烦恼,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郁闷。从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看,许多责任心强的教师也在想办法,但并没有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还没有找到或意识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课堂上,有的教师看起来很努力的讲课,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忙得满头大汗,一些学生在下面却无所事事,爱听不听,爱看不看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我们不能打动学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要从课本开始,因为课本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起始阶段。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会读书、乐读书,并把读书当作获取知识的自觉行为。所以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会读物理课本,这是培养物理自学能力、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