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时代是格拉斯顿思想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格拉斯顿从政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其间,围绕未来人生道路的方向选择——"职业选择问题",格拉斯顿经历了从执意充任圣职,到最终转变观念打定主意从政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深刻反映出当时的格拉斯顿对于宗教和政治的基本态度及其对宗教-政治之间关系的认识变化。格拉斯顿的"弃"教从政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宗教理想,相反,出于对政治与宗教之间工具-目的关系的内在考虑,格拉斯顿把从政视为服务于宗教的有效途径。他深沉的宗教气质预示着政治生涯早期宗教将对他的政治观及政治立场起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韦丛芜在抗战时期弃文从政,长期以来争议较大,也颇有微词。鲁迅先生哀叹其"神驰宦海",更有研究者认为是其人生败笔。然韦丛芜是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心走上从政道路,从政期间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理想与实践,对于今天新农村建设仍具有启示作用。只是他为这段历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生》2011,(17):34-37
走进"新鲜阅读",走进变幻无穷的世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他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  相似文献   

4.
"文多劝善无红紫",苏宗经的诗文皆是知人论世的"劝廉篇"。在家教导玉林"江岸苏"的子孙,他强调"孙曾应识思无邪",力求以"道德心性之学"扎下清廉根基。出任教职,他提出"循俗安能算读书"的质问,从精选书籍、重建士人标准和力主"内圣"等多方面,劝诫晚清广西士人开辟读书新径。学优则仕,广西读书人为官从政后,苏宗经又提醒他们:一要祛虚名,拒礼赠,防贪欲,自觉养就"功名富贵甘在后"的"廉吏"风范;二要慎"催科",坚守住一个清廉"循吏"的最低本分。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为恢复周礼而不懈努力,但因其"从周"、"尊君"思想的原则性和入世原则,以及当时的从政活动习惯等原因,他并没有到当时的周朝去服事周朝和周天子,成为早期儒家有原则地入世从政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卓著政绩来源于他比较先进的从政思想.他的以民惟邦本、经世致用、清廉狷介为主要内容的从政思想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卓政绩来源于他比较先进的从政思想,他的以民惟邦本,经世致用,清廉狷介为主要内容的从政思想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听到有机会从政,他是喜出望外得天真了。可是.一旦发现从政只不过是当皇帝的花瓶。他的态度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对后世的影响可以用"崇高"一词来概括。他不仅是一位能唤起我们崇高感受的崇高者,他一生的从政为文、建言兴制、身体力行,无不出于崇高的心灵。作为学术思想资源,范仲淹的崇高特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人格主体性崇高、态度认知性崇高、实践性崇高和审美性崇高。  相似文献   

10.
曹端是我国明朝初年一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也是一位理学大师.他的教育思想及特色主要包括"学为希贤"、"反佛辞辟"、"家庭教育和伦理道德"、"公廉"从政、"躬行实践"等内容,其鲜明的教育主张不仅在当时培养人才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现在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白作为一个大诗人,思想很复杂,在他身上,始终有一种纵横家色彩,他的两次从政经历表现尤为明显。他的从政理想就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由这一政治理想产生的希冀、失望、孤独,乃至愤世嫉俗等情绪,都与这一点相关。李白的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都与纵横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入分析李白从政经历及相关的作品,可以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有很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就是出仕从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这是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是他们的唯一理想,唯一价值取向。那么当这条路不能走通时怎么办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活跃着一批著名作家,他们既是文人又扮演过秘书的角色,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的政治生涯和文化生涯相互影响。欧阳修就是其中一位。欧阳修不仅是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人民喜爱的政治家,他在漫长的从政生涯中,还是一位"名人秘书"。他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卓越的能力对现今的秘书人员来讲,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从政为官一直以来都是知识分子的一条重要出路,但是他们涉足的官场并不是想象般的那么"好混"。权力天然的诱惑力,往往使得身临其中的知识分子不能保持坐怀不乱的姿态。在权力的角逐中,他们会付出不同程度的代价,迷失"自我",迷失人性,迷失灵魂。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矛盾"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人林语堂,始终是一位"边缘人物",他在理论上宣扬"出世",而在实际上不忘"人世",这种互相交替的生活态度,是他思想与性格矛盾的主要根源.他一生都漫步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部上,他用西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东方文化,又用东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西方文化.他的人生哲学是"中庸"、"闲适",但在政治这个敏感问题上,却走向另一极端,这是他性格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项天 《初中生》2007,(32):11
美国政治家福克斯有一次受邀参加大学的演讲,有大学生问他:"你在从政的道路上有没有撒过谎?"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初社会变革和新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下,结合王云五的早年经历、出版人的特殊身份以及迁台与从政的影响,他的教育均等思想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在从政时期,王云五提出了不少建议,希望通过学制以及考试制度的内部调整来实现教育之均等;而在先后两度执掌商务印书馆,投入文教事业时期,他更进一步从建立"社会大学校"的高度出发,希望在全民范围内实现教育之均等。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指出"仁"即"爱人".他有许多体现这一思想的名言一直流传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倡导"忠恕"、"孝悌".他生活的春秋时代,周朝衰微,诸侯并起.孔子宣扬"礼",主张恢复周朝的礼数.据<论语>记载,他的学生颜渊向他请教什么是"仁":他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0.
该文点击、揭开春秋战国历史.记载了楚国名相孙叔敖"三年治楚而楚国霸"的丰功伟迹,并对其一生从政、从廉进行了要说.作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伴君如伴虎,事必躬亲,楚国的兴衰,其具有很大的决定权.但是,名相孙叔敖作为一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楚国霸业初绽,他离开经世济民的舞台时,却没有购置棺木的钱,这对今日的中国,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性.该文对孙叔敖何许人也,也进行了辩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