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品球 《高中生》2011,(21):28-29
考点解读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指出:"命题时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注意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试题的综合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因此,我们要抓住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近年来福建省的高考数学试题,严格遵循命题依据,全面贯彻"关注交汇,注重探究,规避模式,强调应用,体现理念"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把"交汇"作为高考试题命制与考查的主题词之一,目的在于通过在知识交汇处设置试题,全面检测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以期达到考查学生交叉、渗透、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强调“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课标版《考试大纲》指出“高考命题应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体现综合性,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这一要求,一方面更加强调了对主干知识以及知识和知识之间相互交汇与综合的考查,另一方面昭示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课标课程背景下必将仍然坚持的高考命题视角.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新课标数学高考命题具有如下特点:(1)在知识网络交汇处、思想方法的交织线上、能力层次的交叉区内命题;(2)关注数学素养、考查理性思维、凸显学科能力;(3)综合测试双基,重点考查新增内容.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数学命题来看,高考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数学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从而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运用知识之间的交叉、  相似文献   

5.
高考命题如何改革?教育部指出:高考命题应该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要“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的分量.’99上海高考卷的命题人员在这方面作了较大的探索,获得了广泛的好评.1.强化了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化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数学主要是考查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潜能两个方面.传统的知识立意命题偏重于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强调“70%的知识点覆盖率”,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着眼于知识点的深度上;而命题的能力立意偏重于考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应用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遵循在知识的整体意义和交汇点上设计试题的原则,加大了对问题的综合程度和思想方法的深度的考察.数列与函数的综合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两者交融的试题常作为能力考查的把关题.因此,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有关知识,以它的概念、图像、性质为纽带,架起函数与数列间的桥梁,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考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同时还要注重《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交汇处命制试题,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列与其它知识整合交汇,拓宽了高考命题思路,增强了试题的综合难度,考查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符号表示、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2013年全国各地数学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侧重于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试题结构——知识交汇题.这种试题形式简单地说,就是把两个或几个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合一起,但绝不是机械的拼揍.它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将不同的知识迁移到一个共同的情形中去,检测同学们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三角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题的结构框架.”由此可见,高考试题的知识载体往往落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而数列和几何的链接与交融,  相似文献   

10.
1.进一步深化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 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的命题特点,一是重点考查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二是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以提高考查内容的覆盖面.因此,同学们在第三轮复习中应该根据历年高考命题的情况和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力、电为核心,进行以点带面的复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