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的道隐、佛隐、儒隐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的道隐、佛隐、儒隐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贺伟 《档案天地》2007,(1):15-18
曾经两度主政中国的段祺瑞,人生的最后三年在上海渡过.其间常来庐山避暑、隐居。  相似文献   

4.
庐山一称“匡庐”,相传殷周时有匡姓兄弟结庐隐居于此而得名.山中群峰林立,峦蟑峨峋,林木葱茏,云海弥漫,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父亲一生到过许多名山,庐山可算去得最多,先后共有七次.1929年7月第一次上庐山,住了两个月.1932年6月、7月和9月,三次上庐山.1933、1934、1935年连续三年盛夏都在庐山度过.父亲对庐山留有极好的印象.1932年,我在美国留学没有随父亲上山,其余四次我都在父亲身边,所见所闻,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庐山的称颂。矗立于大江南岸、鄱阳湖滨的庐山,千百年来,以其重峦叠嶂、飞瀑流泉、松涛云海、变幻莫测的奇秀之姿,吸引着儒释道宦各界名人,孕育了丰富多彩、风格特异的“庐山文化”,成为我国的文化名山。庐山,同时也是历代隐逸之士乐于结庐栖遁之所,堪称隐士之庐,藏龙卧虎之山。蒋星煜《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列有全国二十名山历代隐士表,其中庐山一表收列先秦至清代隐士31人,高居嵩山、衡山、华山、武夷、武当、峨嵋、天台诸名山之首;民国吴宗慈纂修的《庐山志》所列历代名人中,曾隐居庐山者有60余人。其实,如果从上古的匡俗算起,至辛亥革命后挚家隐居庐山松树林的清朝遗老陈三立等,长隐短隐一并计算,庐山隐士大约不下百人。 庐山隐士文化的历史,约略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上古至汉末,这是庐山的古隐传说时期。庐山最早的隐士是传说中的匡俗,俗又作裕、续。释惠远《庐山纪略》云:“有匡裕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裕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托室岩岫,即崖成馆,故时人感其所止为神仙之庐而名焉。”民间传说匡俗在庐山遇真人刘越,拜之为师,因得道仙去。这是庐山及其异称匡山、匡庐山由来的较早的传说,在庐山北麓的莲花洞东,遗  相似文献   

6.
慧远与庐山     
公元三七八年(东晋太元三年),由于战争险情的逼临,慧远离开了道安率领下的檀溪寺教团,开始了独立弘道的南行之旅。当他踏上江州境内时,“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高僧传》本传),遂终身隐居于山中。对于飘泊的旅人来说,最使身心释然的处所无过于家了;而“足以息心”的庐峰,对出家人慧远来说,也许无异于故乡的感觉。总之,慧远与庐山的这一场遭逢是历史性的,在人文地理的意义上,慧远的名字与庐山从此难分难解了。 一、 南行背景 道安率领下的襄阳檀溪寺教团,利用襄阳处于南北交通要冲的地利,既得到东晋权贵奉佛者的物质帮…  相似文献   

7.
近日,江西庐山档案馆迎来一位八旬老者——殷荫元先生,殷老是庐山人大联络处一名退休干部,长期热衷于文学写作,多年来为庐山的史志编纂工作贡献不菲。这次他专程将他编著的《百年名人与庐山》一书捐赠给庐山档案馆永久收藏。《百年名人与庐山》  相似文献   

8.
贺伟 《档案天地》2007,(3):11-15
陈云在庐山 1961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前来庐山参加中央工作会议。这是陈云第一次上庐山,1959年他因病在大连疗养。未上庐山。  相似文献   

9.
庐山保卫战     
贺伟 《湖北档案》2008,(6):38-38
1938年7月26日,侵华日军攻进了九江市区。日军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后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踌躇满志。他眺望着庐山,兴致勃勃地画了一张庐山写生图。数周前,冈村率部从被占领的中国首都南京溯江而上。此时,他希望几天内又能登上中国政府的“夏都”庐山,一览慕名已久的风光。他万万没有想到.等着他的不仅是湖光山色,更有枪林弹雨。9个月内几次面对庐山却无法攀登,不由得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  相似文献   

10.
1930年初夏,徐悲鸿来到庐山,居住了近半年时间.他一方面整理居留法国近10年的绘画心得,同时在庐山写生,试图在西洋画和中国画的结合上探索新路子.徐悲鸿在庐山留下了不少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长江以南,鄱阳湖之西,雄峙于江湖之会,紧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点的庐山,峰岭绵延、巍峨雄壮、险峭深幽、瑰丽灵秀;春山如梦、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素以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蜚声中外,并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但是,庐山绝不仅仅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自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册之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鸿儒硕学、文人墨客、高僧奇士,纷至沓来,或寻芳探幽,或隐居修学,或讲学论道,或运筹帷幄,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物古迹、诗歌词赋、名人轶事;璀灿悠久的历史内涵、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鬼斧神工的冰川地貌、神…  相似文献   

12.
据2月1 5日《江西日报》,2009年12月1 7日,庐山综合垦殖场退休职工秦永言,在庐山花径公园用自己的摄像机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佛光摄录.当天下午,秦永言将他剪辑的4分47秒录像视频,交给庐山电视台编辑部负责人蔡某.在蔡某拟写佛光文字稿件时,电视台几名工作人员在编辑室内,将秦永言的录像带拷贝到电视台电脑中.事后,庐山、九江和江西电视台相继播出了 12月1 7日庐山惊现佛光的消息,画面暑了蔡某和秦永言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看中央电视台与江西电视台合拍的电视系列片《庐山》,有些明白为什么《庐山》不称风光片。似乎庐山风光只退居二线成了流动的美丽背景,众多的人向我们走来:主持人,游人,庐山人,外地人、还有摄制组的人……,让你看完之后,读出一个编导者精妙的构思,读出似曾相识又绝对是创新的一种感觉。李近朱这位“拍水”的行家又拍起山来,担当起了《庐山》的总编导;那么,就请看看在荧屏上他是如何去识《庐山》真面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蒙作为元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取得了重大艺术成就。他的隐居山水画的审美意境,可谓独树一帜。无论是画面内容、构图,还是笔法,我们都能感受到王蒙隐居山水画蕴藏的深邃苍茫之美。  相似文献   

15.
寻访韩少功     
早就听说著名作家韩少功离开喧嚣的大都市,在他早年当知青下放的岳阳山区“隐居”。  相似文献   

16.
作家叶永烈同志因另有工作没有能够参加这次会议,但是他寄来了书面发言。他说,三年前在庐山,大家所谈的是怎样为两亿多小读者解决“书荒”,制订了许多套少儿读物的出版规划。如今,我走进新华书店,艳丽多彩的少儿读物如百花盛开,满目琳琅。我常常想,这就是庐山上那次会议的功绩。那是一次播种的会议。没有播种,哪来丰收?  相似文献   

17.
朱载堉年幼时深受父亲教育影响,爱好音律。青年时代他淡泊名利,钻研学术。中晚年他隐居山林,专心致志研究音律。在父亲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启发下,朱载堉创造性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理论,解决了困扰中国古代音乐多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庐山不愧是文化名山,千百年来,庐山以其独特的风韵吸引了文人骚客前来游览观摩,庐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留传下一段段佳话。本期庐山历史文化系列之《文化名人与庐山》讲述了近代几位文化名人茅盾、熊十力、王芸生等与庐山的情缘。他们每个人在庐山的经历都可以引出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隐居54年的毛主席警卫如愿上韶山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中央警卫团有名的神枪手、曾当过毛主席5年贴身警卫……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老兵奉孝同,1958年复员回乡后隐居深山劳作,生活清贫,但他保守着秘密,从未透露身份。50多年来,  相似文献   

20.
李杰 《大观周刊》2011,(10):99-99
庐山云雾茶因其品质优良广受国内外消费者赞誉,凡庐山之游客大多都会带些回去自品或馈赠。庐山云雾作为庐山最主要的旅游产品,在庐山旅游产业链中举足轻重。如何打好庐山云雾茶这张牌,弘扬庐山云雾茶文化,树立庐山云雾品牌,使之成为庐山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