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书院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教育组织形式.但是,在书院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书院的官学化趋向.书院的官学化在南宋就已初见端倪,元代更是具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发展到明清时期则彻底地官学化了.  相似文献   

2.
书院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教育组织形式。但是,在书院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书院的官学化趋向。书院的官学化在南宋就已初见端倪,元代更是具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发展到明清时期则彻底地官学化了。  相似文献   

3.
书院的官学化造就了书院一时的辉煌,也给其带来了致命的灾难,使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最终走向消亡。对书院官学化的过程、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当前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宋书院教育盛极一时,但作为南宋书院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嘉定更化后南宋书院发展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较于嘉定更化之前,嘉定更化后南宋书院的发展更加迅速,并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这些官学化的特征于南宋书院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作为一个整合了各个方面资源的教育机构,南宋书院具有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显著的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5.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初始动机是要将其办成官学,①这既与理学书院长期在野讲学得不到朝廷政治认可有关,更与有宋书院官学化的"主动"特征相关联。文章以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为蓝本,分析了朱熹将书院主动"官学化"的政治因素和政体原因。得出了追寻政治上的"教化权力"与"治统"、"道统"形式上分立,本质上却高度和合的政体文化背景是宋朝书院官学化和朱熹欲将白鹿书院"官学化"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具有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作用,在建立和维护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巩固和加强国家政权力量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加强对人才培养、思想文化的控制,自宋以后各代封建王朝采用引入科举制度轨道、进行师生人事控制、掌控基本办学条件等方式,逐渐将民间书院纳入政府官方教育体系,并于清末基本完成了官学化进程。这个结果的出现,对当时的教育事业、社会意识、国家行政等发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书院经费运作形成独特的体制。探讨清代书院经费的来源、管理、经营、使用的特点,透视书院经费运作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当今教育改革和鼓励社会兴学助学给予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苏江宁、苏州设立的多个省会书院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和学术机构。从书院山长的资料看,书院的教育特点可以归纳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学术修养、指导自学和鼓励学术争鸣、通过考课发现和培养人才等三个主要方面。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其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其人才培养的经验在今天仍值得认真总结、学习。  相似文献   

9.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者的伟大创举,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但通过对其内外生存境遇、自身发展以及儒学传统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官学化是一条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者的伟大创举,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但通过对其内外生存境遇、自身发展以及儒学传统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官学化是一条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儒家文化的起源可上溯到先秦,私人讲学亦自孔子始。悠悠千载,私学之风未有停歇,每逢乱世又担当起学术传承的重任,敦隆教化,扶持治道,功不可没。自宋代开始,书院教育日益形成规模。大小书院并  相似文献   

12.
书院的经费管理对书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清代,管理更加完善,加强对清代书院经费管理制度及其方式的研究,对我国独立学院的经费如何更有效的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书院经费运作形成独特的体制。探讨清代书院经费的来源、管理、经营、使用的特点,透视书院经费运作的成功经验,能为当今教育改革和鼓励社会兴学助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凌飞飞 《教育评论》2012,(4):129-131
石鼓书院一波三折的改制历程表明:晚清书院改制是历史的必然、教育近代化的必然,但书院改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推进、逐步完成的。对书院改制的再审视和再研究,折射出知识分子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从竹山书院看徽州的书院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山书院是雄村这一传统文化村的重要历史遗存,人们从中可窥见徽州的书院文化情愫及其渊源与归结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崔来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2-143,145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肇始于唐朝,止于清末,拥有长达一千余年的历史,在科举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鼎盛时期,地处岭南一隅的广东省拥有书院达500余所,其书院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冠。以清代广东书院为范本,对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经费投入与经营机制、经费支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考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书院肇始于唐,而发展于宋、元、明,至清代而达到鼎盛时期.在清王朝存续的260多年间,全国各地修复和兴建了大约5000所书院,这些书院分布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问,遍及全国城乡,成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育及学术研究中心,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清代书院的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乾隆以降,清代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官办书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8.
学租是维持书院正常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但清代书院学田在经营中问题重重。九江德安敷阳书院的学田在租佃中因田亩不实、田米不清、刁佃不惩及兑票不靖等原因,造成书院办学经费入不敷出,书院有名无实。虽然时人曾开出合田、内票、择人、专差、减课等对策,但依然无法挽救书院于咸丰四年化为乌有的命运。清代书院学田的经营不善,是导致书院兴废旋踵和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唐五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的书院制度,在我国教育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它依附于官学的地位、经济基础的脆弱性,科举以及政治的影响,使它最终未能在教育史上占据主流地位,直至最终消亡.书院的盛衰兴亡,给我们的经验教训都是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20.
书院兼具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种教育功能,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的瑰宝。书院自唐代在石家庄开始漫长的发展,历经唐、宋、元、明的曲折历程,到清代,石家庄书院不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历朝之最,而且从规模上来看也是空前的。清代石家庄书院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课制度等方面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研究清代的石家庄书院,对于推动石家庄市的教育事业、社会文明和旅游产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