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自觉地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系列,人物悲剧的核心是精神悲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精神的痛苦与戕害,灵魂的苦难与毁灭,使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磨”,这种精神悲剧的冲突根源是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伦理视野来规范悲剧的基本内涵,这对西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尼采在反对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把悲剧理解为出自生命形而上学的生存游戏。在尼采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悲剧这种伟大艺术定位为一种审美的摹仿活动,导致了西方悲剧精神的没落。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艺术不是人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审美摹仿活动,而是在生存痛苦的深刻体验中出自生命整体的万物欢唱。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短篇小说《摇摆木马上的赢家》中悲剧产生的原因。借助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白日梦、恋母情结和潜意识因素,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出发,本文分析了该悲剧产生的心理原因,以期加深对劳伦斯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乔海珠 《文教资料》2011,(25):33-34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青春期少年霍尔顿以他特有的敏感冷眼观看世界,捕捉社会的虚伪和混乱,同时做着一场白日梦。小说叙述了他精神崩溃的过程,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本文解读剖析了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悲剧源于人类所共有的精神和情感。它所展现的苦难与人在现实中所遭受的痛苦并不是完全同一的。悲剧中的人物不同于欣赏者,欣赏者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欣赏悲剧主要是一种情感过程,这种情感通过审美期待与人的关系经验相联,同时又经过审美理想与人的意志相关。  相似文献   

6.
痛苦与悲剧     
没有谁会徜徉在痛苦与悲剧的氛围中留连忘返。欢乐与幸福才为人们所向往追求。但痛苦与悲剧又常常赋予人们拼搏的力量、追求的信念。幸福是愿望的满足,追求是满足愿望的过程。当你精疲力尽仍可望不可即时,痛苦就产生了。有时,人的灵魂会被外在力量所扭曲,当人际关系被种种不和谐音响所破坏,本该单纯美好的却因此而复杂丑恶了,悲剧就产生了。转换一下视角:有痛苦就意味着有追求,有追求就意味着生存的价值。悲剧固然是人之不幸,但揭示悲剧、警示人类,以减少悲剧又意义深重。因此,在诗人的眼里:“苦难也是美的。”  相似文献   

7.
《长日入夜行》代表着奥尼尔家庭悲剧的最高成就。在剧中,象征手法完美地编织了一张以雾和梦为中心的大网,蒂龙一家无处可逃,最终在醉酒、争吵、痛苦、沉默、压抑和无望中沉入浓雾笼罩、暮色深沉的暗夜中。在最浓的雾、最深的夜中间,一家人继以为生的只剩下了白日梦;雾与梦化为了这出奥尼尔“家庭悲剧”惊叹号。这惊叹号是用出色的象征手法写成的。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可分三个阶段,1892年至1899年为早期,探索人性的本质和人生的道路为其主要倾向。围绕着个人与个人的悲剧冲突、个人与群体的悲剧冲突、个人与社会的悲剧冲突,高尔基对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人性与兽性的矛盾,主体与客体的矛盾给予深刻揭示,从而提出自由即“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还人以人的尊严”的思想,显示出充分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他一生的创作,使他探索,使他痛苦,也使他伟大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0.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悲剧,只有悲剧人物的价值表现得越充分,悲剧人物的毁灭给人的痛感才越强烈,欣赏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肯定和再生,悲剧产生的社会意义才更大。悲剧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把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悲剧人物一起欢欣,一起痛苦,在痛苦中思考,在痛苦中奋发,在痛苦中升华。因此,《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二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从而使学生深悟其悲剧的悖反性,使祥林嫂悲剧的美质不言而自明、无言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悲剧曾是西方文学中至高的文学样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学的灵魂。悲剧精神主要凝聚在西方历代伟大的悲剧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身上。深入研究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把握。本文认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的根本特征是他们具有实现自由人格的强烈要求,具有强烈的超越冲动。他们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重视悲剧人物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提高欣赏水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都是很有帮助的。对学生进行悲剧人物美感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悲剧人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给人一种强烈的道德震撼,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前进,而不是使人悲观失望。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①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悲剧人物往往是具有崇高品质的英雄人物。当然,要让学生明白,悲剧人物不一定都是英雄人物,但一般都是正面人物,或是遭受欺压的被损害的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具有美…  相似文献   

13.
悲剧源于人类所共有的精神和情感。它所展现的苦难与人在现实中所遭受的痛苦并不是完全同一的。悲剧中的人物不同于欣赏者,欣赏者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欣赏悲剧主要是一种情感过程,这种情感通过审美期待与人的关系经验相联,同时又经过审美理想与人的意志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伟大悲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代表作之一。剧中"白日梦"(p ipe dream)概念的运用,表达了作家对人性的同情和怜悯。但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教人们认清现实,努力争取自己的命运的"同情";作家认为真正的同情是对人性的包容和忍耐,服从命运的安排。本文借分析"白日梦"概念在《送》剧中的运用,试图揭示作家独特的同情观。  相似文献   

15.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这十九首诗歌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可以断定大多作于汉末桓灵之际。从题材看,可分为游子思妇、感慨人生两个方面。不论是哪种题材的诗歌,其间的悲剧意识都是很强烈的。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痛苦;相思离别、亲人难聚的忧伤;人生短促、岁月易逝的悲叹成了贯串整组诗歌的一条情感纽带。本文试图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这组古诗作一番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悲剧精神。一、《古诗十九首》悲剧精神的装现形态歌德认为“悲剧的关键在于冲突而得不到解决”’‘’。《古诗十九首》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16.
“你又做白日梦了”,这是人们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爱幻想的人时常说的一句话,然而,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最初都源于让人嘲讽的“白日梦”,会做“白日梦”的人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悲痛的往事》是《都柏林人》中的一篇,作品以第三人称选择性的全知叙述角度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辛尼科太太试图逃离冰冷的婚姻和死寂般的家庭生活,但却惨遭失败并走向死亡的故事。本文将结合尼采悲剧理论中对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阐释,分三个部分解释小说中的辛尼科太太人生悲剧的本质,以此揭示了其在死亡的痛苦中燃起的对生命意志能够永垂不朽的狂喜,不仅表达了乔伊斯的悲剧人生观,而且赋予了小说丰富的悲剧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尤金.奥尼尔于1946年复出美国剧坛,推出了他最重要的晚期作品,包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此剧是奥尼尔剧作中自传性最强的一部,在这部家庭悲剧中,奥尼尔将其所经历并深刻体会到的家庭悲剧典型化为美国社会的悲剧。众所周知,奥尼尔在其一生的戏剧创作生涯中深受哲学家尼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剧作家斯特林堡等人的影响。这可以从本剧中发现其明显的踪迹。奥尼尔认为美国人的悲剧来自当时盛行于美国的物质主义,同时,人的命运由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这也是人的悲剧之源。而生活在悲剧中的人们最终发现白日梦却能够成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古代爱情悲剧的作品,象一派浩浩荡荡的洪流,带着古代化思想的光辉,驾着历史风云的呼啸,包含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流过荒郊的原野,淌过人类心灵交融的轨迹,留给欣赏永恒的回忆。描写人的痛苦、灾难和毁灭,让欣赏潸然泪下,这是悲剧的本质所在,然而对这一本质进行深层发掘,就会发现,悲剧的真正本质不仅在此,而是通过这一过程的描写把人生潜藏的价值加以肯定,使有价值的东西得以回归。为了取得强烈的悲剧效果,悲剧作家总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表现悲剧人物的价值,唯有对美的破坏更能激起人们对丑的憎慨;唯有对善的压制,更能唤起人们对恶的愤慨。  相似文献   

20.
马炜 《文教资料》2009,(18):91-93
冯至早期叙事诗中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他通过爱情悲剧的叙述达到了对荒诞的人生处境的揭示,以及对正常人性被压抑的痛苦挣扎过程的展示.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生存的关注,使他的叙事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