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墟:3000年前的帝都 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达仁堂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他意外地认出了其中一味“龙骨”上的陌生文字。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1996-23-1“甲骨档案·商代龟甲”;JP85《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但商贾们为独揽身价百倍的“龙骨”而隐瞒了它们的出土地,直到1908年罗振玉探明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11月15日,我国将发行《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纪念邮资片。 汉字的产生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但今天还能认读的最早汉字便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  相似文献   

3.
关于虎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虎于200万年前起源于东亚(即现今华南虎的分布区),是亚洲的特产动物。殷商时期,虎就已是我们祖先的重要狩猎对象,因此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不少“获虎”的记载。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最初的形制属于象形文字。如甲骨文“虎”字就是虎的左侧视图,对虎的整体形象进行了描绘:巨口锐牙,利爪长尾,身有花纹。  相似文献   

4.
将于9月发行的《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2702页介绍了其中第1图“商代龟甲”。现就第2图“汉代木牍”及作为古代档案保存形式的龟册、简册作些说明。 简是简牍的总称。<诗·小雅·出车》云:“岂不怀  相似文献   

5.
郭润康 《集邮博览》2009,(10):57-57
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文字,是方块字的字祖,也叫殷契契文、契文、刻辞、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等,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成为商周时期的通用文  相似文献   

6.
山底居 《集邮博览》2018,(1):102-103
狗,也称作犬,有研究大约在15000年前就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野生动物。我国发现最早的家犬遗骨,出自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00多年前殷商先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犬”字了,说明狗同人的关系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7.
张懋镕 《收藏》2008,(1):160-161
《文博》2007年第2期刊登彭曦先生的文章《四川甲骨〈作堇〉版初释》(下简称《作堇》),介绍一版私人收藏的四周甲骨,上有文字4行32字,并指出此版甲骨“颇为重要”(图1)。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29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古代书院》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4枚邮票图名为“白鹿书院”,其画面主图表现的是该书院第三院落正门的景象,并可见“白鹿书院”匾额。笔者收集研究极限片多年,在此套邮票发行时,我从自藏的198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庐山》套片中找出“白鹿书院”白片制作成了极限片。其画面与邮票一致,无疑这是一枚票、片、戳三位一体的佳片(见图1)。后来我又收集到两枚极限片,一枚是用198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历史名人》套片中的“朱熹”白片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邮票博物馆是汇集我国邮票及相关文献的收藏、研究、交流、展示于一身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收藏了清代、民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邮票资料和相关档案,新中国成立后邮资票品的原图、原版、样票及发行档案和相关文献。另外,还保存了中国与万国邮政联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换的邮票。馆藏总量30多万种,上亿枚邮票,其中包括大量的珍品和文物。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7,(10):21-21
北京2008年奥运会纪念银盘为两种规格,其中1公斤银盘发行量为2008枚,8盎司银盘发行量为8888枚。奥运银盘不仅蕴涵了深厚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而且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造币技术,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精神,激发了人们对奥运的关注和热情,将掀起一次奥运纪念品收藏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10)
正宝鸡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不仅历史文化深厚,而且自古就与文字结缘,是中国书法重要发源地之一。青铜时代,宝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在这些钟鼎彝器上,大多都铸有铭文,有的还是长达数百字的长篇铭文。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等重器上铸刻的金文,从西周早期的波磔肥笔到春秋战国的纤细流畅,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金文书法典范之作。自1977年至今,岐山周原共发现西周甲骨两万余片,其中有字的卜甲逾千片。每片甲骨上的字数不等,少的仅有1字,多的近40字,这些甲骨字体小如粟米,笔划细如发丝,显示出了娴熟的书刻艺术。  相似文献   

12.
刘藏之  朱子 《垂钓》2002,2(3):48-49
提到甲骨文,不能不提一段广为流传的掌故。据说清朝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99年,在北京担任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偶染疟疾,从宣武门外的达仁堂抓了一剂中药,其中有一味名为“龙骨”。王懿荣惊奇地发现,“龙骨”上竟然刻有奇怪的篆字。他平生最爱古董,家中收藏了不少青铜器和古代石刻,是个小有名气的金石学家。  相似文献   

13.
陈立 《收藏》2008,(9):129-129
《收藏》2008年1期王兰生先生《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实寄封》一文读来十分亲切,因为我同样珍藏有一枚王先生所叙及的南极考察纪念封。所不同的是封的正面“中国南极考察1984·11”的文字为烫金且无钢印,背面为红色仿汉瓦当圆形“中国南极长城站印”(图1)。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老的甲骨文字中有诸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一些包含有体育因素的文字形象地再现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些项目.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古代文献,对甲骨文字中反映的体育因素,如角力、乐舞、礼仪、射箭等进行分析,以揭示殷商时期这些活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邮政于2003年2月22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一套2枚,各地纷纷刻制纪念邮戳加以配合: 由任怀平先生设计有3枚纪念邮戳和1枚邮政宣传戳,均以中英文(前3枚)表述主题文字:“济南、潍坊(临)、泰安、潍坊(图1-4),1、2、4均有西周·毛公鼎为主图,泰安一枚以“泰山极顶”与“秦·泰山刻石”为主图。  相似文献   

16.
金宝山 《收藏》2009,(11):110-112
加拿大华人杜维善先生收藏与研究中国古币40多年,收集数万枚古钱,仅半两钱就达2万多枚。他先后4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丝绸之路”古钱币近300枚,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捐献了一些古钱。撰写出版了钱币研究专著6部,可谓著作等身、名副其实的古钱币收藏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7.
篆书     
罗雄 《上海集邮》2003,(2):16-16
篆书是人们对甲骨文、金文、籀文和秦篆(小篆)等书体的总称,为我国最古老和最长久的字体,它的实用性则自汉代逐渐由隶书取代。 甲骨文 甲骨文为殷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的通行文字,因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15万余  相似文献   

18.
朱国平 《集邮博览》2011,(11):59-59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集邮活动刚复苏,集邮界尚未形成收藏原地封的风气,很少有人刻意收集原地封。1981年,邮电部发行了J68“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当时的南京市邮政局发行了两枚首日封。其中一枚贴J68(3—1)“孙中山像”邮票一枚,销中国南京“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七角形纪念邮戳,封图为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设在南京煦园的办公室外景图(图1)。封背为文字说明及“中国南京邮政局”字样(均为中英文对照)。  相似文献   

19.
张国柱 《收藏》2021,(3):126-131
瓦当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其中的文字瓦当更为藏家所推崇。文字瓦当最早见于战国,汉代十分流行。从唐开始,很少有文字瓦当,明清时期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前些年,西安市西门外沣镐东路189号院内,发现了一方清代文字瓦当(图1、图2)。该瓦当面径14厘米,边轮宽1.5厘米,当心饰九叠篆“佛”字,当面未分格,饰6字篆书“重修大崇圣寺”。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我从抗美援朝前方胜利归来后收藏的第一枚邮票就是黄军邮,后来又陆续集到几枚。其中一枚的销票邮戳是1953年9月1日,距黄军邮发行仅一个月,可属较早的记录。这枚点线三格邮戳上格的地名是左读的“江苏”,下格是“[南](收)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