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话长廊     
《老年教育》2010,(9):39-39,51
澳洲蚂蚱 一个美国人来到澳洲访问,这个家伙很高傲,谁也瞧不起。一天,他参观澳洲的一个农场,当看到农场养的牛时,轻蔑地说道:“这也叫牛?我们美国的狗都比它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2,(12):60
秋天,一片将要成熟的玉米地里,有一只灰蚂蚱。旁边的草丛里,有一只绿蚂蚱。一天,灰蚂蚱猛一使劲,一下子飞出了玉米地,飞到绿草丛里,忽然听到一声,"喂,谁到这儿干什么?""谁喊呢?"灰蚂蚱向四周张望了一会儿,没有什么呀,——噢,一只绿色的蚂蚱就在自己的眼前,  相似文献   

3.
耿雪丽 《山东教育》2002,(27):33-33
主题的产生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冯静亭:“这是蚂蚱。”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与教学构思:本课围绕"写好人物对话,善于表达自己观点,渗透生态环境观念"这一教学目标,开发课程内容。以郑渊洁的《蚂蚱和蜻蜓》、洪汛涛的《神笔马良的故事》两篇童话,与漫画《马良的难题》组成文本教材内容。《蚂蚱和蜻蜓》讲述了蚂蚱和蜻蜓围绕"谁是益虫谁是害虫"进行争论的小故事,渗透了动物与人类彼此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5.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谁何”二字怎么解释,“谁”与“何”又是什么关系,历来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谁奈之何”的省略,有人说“谁何”就是“谁敢问”。教材注:“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种理解,结构上又有两种分析法:一种是,“谁何”就是“谁”,前面省略了动词“问”;一种是,“何”通“呵”,“谁何”就是“谁呵”,就是“呵谁”,呵问是谁。  相似文献   

6.
戏蚂蚱     
放暑了,小惠跟妈妈上山放羊。妈妈把羊拢到“丫”字型的水泉边,山羊就像蜜蜂看见花朵一样“飞”了过去。惊飞了水泉边青绿的水草里的蚂蚱,蚂蚱是绿色的,翅膀是浅黄色的,突突地飞,飞出不远就像飞累了的样子,落下歇着了。淘气的山羊羔不喝水,它们吃完奶,就追蚂蚱。蚂蚱一看不好,又飞起来,山羊羔歪着头看着蚂蚱飞,一看蚂蚱落下了,又去追,蚂蚱一看山羊羔子又追上来,又得飞。这回落到小惠胳臂上,小惠一看,蚂蚱跟树叶一样颜色,透明的,很好看,眼睛绿汪汪的亮着光泽,两只后腿又长又细。小惠想逮着它,就悄悄把小手弯成凹状的拍,还没等拍,蚂蚱飞了。“…  相似文献   

7.
在乎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周都要去乡下一趟。每次出门的时候,女儿总是小尾巴似的把我送到门口说“:爸,回来的时候给我带点儿好吃的呀!“”你想吃什么?”我问。女儿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什么都行,只要是我没吃过的就行。”我摇摇女儿的脑袋说“:行了,我知道了。”在乡下办完公事,我便赶着回家。坐车的时候我见路边有卖炸蚂蚱的。炸蚂蚱我小时候常吃,城里卖的炸蚂蚱太瘦,又都是小蚂蚱,而乡下卖的炸蚂蚱又大又肥。我想女儿一定爱吃,便高高兴兴买回了家。到家之后,我把炸蚂蚱交给女儿,说“:我从乡下给你带来了炸蚂蚱,这东西可是纯天然绿色食品,高蛋白,…  相似文献   

8.
巧克力猪和泥巴猴坐在蚂蚱爸爸的背上,嗖的一声,蚂蚱爸爸扇动翅膀,粗壮的后腿一跃,真的像飞机那样升到了空中。小蚂蚱在前面带路,同时注意警戒周围的情况。“谢谢你们!”蚂蚱爸爸对他俩说。“谢我们?我们应该谢你们父子俩才对。”巧克力猪觉得蚂蚱爸爸真逗。“我的儿子小蚂蚱需  相似文献   

9.
李非超  张晶晶 《中学文科》2007,(11):155-155
学校教育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理应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客观地存在着冲突与对抗,如何认识这种冲突和对抗?谁该为师生冲突“买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永远     
永远,是个很吓人的词,既缥缈又虚无。只要这两个字从嘴里蹦出,它就变成了两只蚂蚱,倏地跳入草丛,无影又无踪。谁能告诉我:永远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11.
永远,是个很吓人的词,既缥缈又虚无。只要这两个字从嘴里蹦出,它就变成了两只蚂蚱,倏地跳入草丛,无影又无踪。谁能告诉我:永远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12.
“把”的宾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是“受影响”关系,动词的后附成分(或宾语)和前加成分(状语)对这种关系有促成作用,“把”字句的主语是引起这种关系的原因。“把”的语法意义在于点明“受动词影响的成分是谁”。  相似文献   

13.
我们曾经开展了以“夏天的昆虫”为主题的观察活动,通过喂养和观察,幼儿了解了蚂蚱的食性、习性及生长特点,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我们在透明的塑料桶里铺上泥土,种上豆苗和小草,还插上树枝,做成一间“蚂蚱小屋”。在这里,不仅有蚂蚱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生长的空间,而且便于幼儿喂养和观察。观察小蚂蚱的蜕皮过程一天,原原突然叫起来“:老师,你看小蚂蚱怎么了?”大家围过来,看见一只小蚂蚱的触须被身后的什么东西缠住了,它在努力地挣脱,整个身体变成了弓形。这是一个让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好时机,我说“:小蚂蚱正在蜕皮,你们可要…  相似文献   

14.
割草记     
作业,考试;考试,作业……没完没了,我整天对父母叫嚷读书苦! 这天,妈妈说:“辉辉,去帮妈妈割草。”“割草?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眼前展现出一幅美景: 潺潺流水,碧草如茵……捉几只蚂蚱,打两个滚……  相似文献   

15.
小蚂蚱     
前两天,我在草丛边捡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蚂蚱。这只小蚂蚱身长大约有两厘米,全身是浅绿色的,头上有两只小而灵活的眼睛,两只眼睛的中间伸出两根像毫毛一样的小触角,两条前腿又短又细,两条后腿却比较长,它的翅膀也很短,两翅下露着白白的肚皮。小蚂蚱很喜欢跳,跳得又快又高,所以我就把它放到了一个盒子里养着。早晨,我起床后,发现这个调皮的小东西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我心里感到很失落。中午,我意外地发现小蚂蚱就在我的床上。我赶紧开始给小蚂蚱收拾“安乐窝”了。我把报纸铺到了篮子里,把小蚂蚱放在了报纸上,然后把保鲜膜盖到篮子上,用绳…  相似文献   

16.
教材萤火虫找朋友萤火虫提着蓝色的灯笼飞来飞去,人家问它,你在干什么呀!萤火虫说:“我在找朋友。”萤火虫太孤独了,它想找许许多多的朋友一块儿玩。有一只小蚂蚱正在草丛里乱跳,萤火虫拿起它的小灯笼一照,见是小蚂蚱就说:“喂,小蚂蚱,你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17.
我的同桌     
问起我印象最深的同桌有哪些,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有“刀子嘴”、“臭美”、“闲事王……第一位同桌———“刀子嘴”我和“刀子嘴”本是拴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关系铁着呢可自从我和她成了同桌后,时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闹不休,可谓真假孙悟空大闹天空谁也不甘罢休。说到她那薄薄的嘴皮,可是人人皆知!要是谁惹火了她,可真是捅了马蜂窝哟她发起火来,声音又大又尖,连我这“巧嘴丫头”也得让她三分。不是有一句俗话吗?“刀子嘴,豆腐心”,她就最符合这句话了。我和她吵架后,只要我遇到困难,她仍像往常一样,热情地帮助我。当我缺笔少墨的时…  相似文献   

18.
《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一句,在教材注解中将“谁何”注译为“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觉得“呵问他是谁”这种注释给了学生一种误导,即误认“谁何”为“何谁”,因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谁何”不能视为“何谁(呵问他是谁)”。若将“谁何”视为“何谁”,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方可。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何”前置在“操”的前面,因为这是一个疑问句。而“谁何”不是疑问句,故“何”不能前置。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  相似文献   

19.
801上的蚂蚱     
“嗨,让开,让开!你踩到我朋友的脚了。”我刚上公交车,就听见有人在喊。“踩到谁了呢?”我低头去看,发现周围根本没有人。“真奇怪!”我想,“也许说的是别人吧!”“嗨,你这人怎么回事?还不让开?你踩到我朋友的脚了!”声音听起来有点愤怒了,我赶紧挪开脚,扭头一看,发现肩膀上停着一只小蚂蚱。  相似文献   

20.
蚂蚁和蚂蚱     
秋天,红红的太阳把大地晒得金黄黄的,一派丰收的景象。勤劳的小蚂蚁们正搬运过冬的食物,这时,忽然传来“傻瓜、傻瓜、大傻瓜”的声音。一只小蚂蚁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蚂蚱蹲在草叶上,正在笑话它们呢!蚂蚱对看它的小蚂蚁说:“别忙了,现在离冬天还早着呢!干嘛去瞎忙活,趁天气暖和,快点上来跟我享乐一番。”小蚂蚁说:“蚂蚱先生,你现在不准备食物,到冬天吃什么呢?”蚂蚱才不理会小蚂蚁呢,继续玩去了。一眨眼的工夫秋天就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临了。一只蚂蚱又冷又饿快不行了。突然看见一个蚂蚁窝,于是它就过去敲门。门开了,出来一只小蚂蚁,蚂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