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袁世凯对军事留学教育却经历了一个从重视到抵制、排斥的过程,对于学成归国的军事留学生也持怀疑、排斥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晚清法科留学活动经历了从萌芽到迅速扩大的过程。19世纪末,在西学东渐的时代浪潮中,法科留学生远赴欧美,研习"公法之学"。20世纪初,赴日研习法政运动兴起,法科留学规模急剧扩大。作为沟通中西法律文化的桥梁,法科留学生在传播法治观念、投身法治实践、开展法学研究、致力法学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进了中国法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阐述中国近代留学问题的史著,舒新城编的《近代中国留学史》提供了从清朝同治九年到民国十五年(1870~1926年)近六十年来实为详尽的宝贵资料,从留学创议、制度、章程到赴欧美、东洋等国留学情况。因此,《近代中国留学史》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研究留学问题的专著,奠定了中国留学史研究的根基。它可说是研究有关中国留学历史的必读参考书目之一,而且也成为日后书写中国留学教育史的基本典范或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留学教育的大学。优异的留学人才受益于北洋大学“严以治校”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其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泰斗名宿,他们为北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晚清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利,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的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和新教育的开始,海外留学政策的演变等动因的交互作用,使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得以肇始和发展,并相继产生了三次留学高潮,持续不断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近代高等教育的人力和组织保障到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从适合中国国情教育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近代留学教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遭受的深重灾难,需要向帝国主义列强支付巨额赔款,但美国政府在权衡自身利益后,率先决定退还部分赔款作为兴学之用。通过对美国退款的缘由,款项资助的留学人群,及最终学成归来的人才所做出的贡献的研究可得出,各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资助中国的教育及留学事业,积极运作为自己国家投资未来中国的过程中,无意中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近代教育的道路,学成归来的留学生成长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导,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为中国近代教育培育了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先提出在留学中学习西方"实学"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留学地位的思想家。他认为洋务派的派遣留学有局限,并且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驻外使臣,在出使期间,他积极推进当时的留学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他的留学思想和实践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作为西方近代学科中比较有影响的考古学知识在20世纪初也被引进中国.有着特殊学术背景的留学生群体凭借语言优势,通过翻译西方考古学专业的书籍、文章等向中国输入西方考古学知识,尝试改造中国原有的金石学学术观念,一度成为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以"五四"为界,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和局面有所不同,早期传播主体为留日生,主要以日本为中介大量转译西方考古学知识;"五四"后赴欧美留学生加入传播队伍并迅速成为传播主流,一些西方考古学专著和观念开始直接被引进中国.留学生的传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考古学学科的了解,为中国考古学的近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女子留学的出现要比男子留学晚半个世纪,但是女子留学要比男子留学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中国女子近代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旨在对清明民初女子留学教育的缘起及贡献作一定程度的探讨,以期对当代女子留学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雷佩鸿(1888—196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雷佩鸿早年参加国民革命,1913年赴欧美留学,专攻政治学、教育学。1921年回国后,雷佩鸿曾先后四度出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他决心通过对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理论标本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以一群学贯中西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书写的一段中国教育史话.在他们的实践努力和研究中沉淀了许多关于农村教育理论智慧,对我们今日进行农村教育研究具有标本性的意义."什么是农村教育"、"如何对待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农村教育由谁负责"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探析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在研究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的理论贡献,对深化关于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认识和丰富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女子教育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留学欧美人士的躬身实践.这些曾经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通过主持教育行政,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创建组织团体,推动女子教育发展;任职女校领导层,管理学校校务,缓解师资短缺问题,促进课程改革,用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与陆费逵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叱咤出版界数十年,创造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大出版神话,为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作为出版人张元济和陆费逵,在教育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他们从早期教育救国的鼓吹者,继而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最后投身出版业,成为出版与教育完美结合的实践者,彰显了一代出版人的教育情结.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始于1896年,此后至1928年的三十年间,东渡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学成归国后投身于各个领域,特别对浙江教育领域作出了新的建设与革新,推动了浙江乃至当时中国的教育改革,加快了浙江教育近代化的步伐。留日学生对浙江近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场所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湖湘女性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旗手,其中不少人曾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这段经历不仅对她们自身有塑造作用,还通过她们推动了中国妇女运动发展.湖湘女性在留学时接受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更有甚者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回国后身体力行地投身妇女运动,为湖南及中国妇女运动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惊鸿之笔.研究与弘扬近代湖湘女留学生的精神,对发展今天湖湘女性留学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留学教育的性质和特征,结合近现代史的分期,将近代以来的留学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分阶段进行历史回顾,评述各时期的历史贡献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及发展与洋务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洋务派首领中,李鸿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他是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倡议者之一,更是留学教育的主要筹划者,在此期间他二十余次请奏朝廷,议论与留学相关事宜,奏稿之多无人能比,他在外交上为留学教育疏通关节;在经费、师生管理、学生出路等问题上出谋划策;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具有明见,他为近代留学风气之开创、新式人才之培养作出了值得肯定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是国家留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国家需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为增进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派幼童官费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容闳的积极运作和曾国藩、李鸿章的认同和支持下,赴美留学活动终于成行。留学生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因顽固势力的阻挠和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而中途夭折,但留学回国人员对祖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赴美留学活动对赴欧留学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