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青年报》今年7月21日以“高考生不留作业成吗”为题,用两个整版报道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物理特级教师何文浩的教书育人之道。文章说:关于何文浩的传奇有三——课外不留作业;所教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都是重点大学;育人有术,顽石一块的学生经他调理能成玉……。何文浩从华中师  相似文献   

2.
在武汉,有这样一位高中老师:从来不给学生留作业,学生的全部学业都在课堂上完成,而他的教学成绩在全国却是一流的,多年来他带的班升学率达100%。如1996年,他任班主任的班三分之一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7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先后有37人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78人获省级奖,他本人连续6年被中国物理学会评为优秀物理奥林匹克教练员。此人是谁?就是近来被有关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誉为"神奇老师"的武汉外国语学校的特级教师何文浩同志。"神奇老师",一个多么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称呼。何老师何以成为"神奇老师"?…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地理教师,担任初中地理科教学,同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我所教的班中有这样一名学生:他经常不能按时到教室,上课也不太专心,喜欢搞小动作或睡觉,作业不按时完成,往往需要老师多次提醒才交,而且写得很不规范,对于老师的批评他从不放在心里,甚至有一些逆反心理。针对这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好心与好脸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后进的学生先后遇到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应有的惩罚:罚抄作业、罚跑步、罚捡纸……这位学生用逃学、旷课等方式对抗老师,并发誓要报复这位老师。后来班级换了另外一位老师。对于他的错误,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细心地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鼓励他。在尊重与鼓励下,这位学生慢慢地转变了。在考入重点中学时,他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好心,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好,为什么换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第一位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好心,但没有给学生好脸;另一位老师不…  相似文献   

5.
不急于逼其交作业。对于习惯性不写作业的学生不可能马上就有转机,对待这样的学生要让他知道老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课下走到他身边时总是抚摩  相似文献   

6.
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提起他,哪个老师和同学都会随口列举出他的种种劣迹:一天不与同学打架,他就坐立不安;上课发出种种怪声;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欺负小同学……他就是小安,一个让所有老师倍感头疼  相似文献   

7.
周建洋 《班主任》2011,(4):54-55
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那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是很让老师头痛的。对此,需要我们老师应冷静面对,认真分析,采取适当措施,因情而异解决学生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一、学生不完成作业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学生不完成作业通常有以下几种说辞或借口:一是说作业已经交了。当你找到他时,他会装  相似文献   

8.
某学生不肯做作业,老师想了个办法,让他写保证书。通过写保证书这一办法,学生的作业情况比原来好多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该学生又不做作业了。于是,老师又重新想了个办法,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番认真做作业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该学生的作业情况又有了明显的改善。可是,后来那学生老毛病又犯  相似文献   

9.
记得在给四年级四班的学生上课时,遇到这样一位从不交作业也更不想交作业的学生。一天,当我布置完作业之后,我看到这个学生趴到桌子上一动不动的。这时,我走过去弯下腰来用手抚摸着他的头并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浩浩,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了,怎么不记作业呢?”旁边的学生对我说:“闫老师,他从不写作业……”我根据  相似文献   

10.
姚美兰 《快乐阅读》2013,(11):117-117
每节课最后几分钟的固定模式,就是课程改革十多年这样的格局也没有什么突破。 不同的原因让减负变得沉重: 老师方面担心的是--讲解没有到达所有学生,学生上课漏听知识点。因此,布置作业就变得尤为重要,针对某个知识点,哪怕多做几次,选择题做了,再练填空题……。笔者任教英语学科,从教师本体考虑,除了上课让学生认真听讲,课后全是在做英语作业才好,一方面显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上去了,名誉也出去了,更加得到学校领导、家长的认可。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必不可少几轮复习,教学中没有见过哪一位老师布置作业不勤快的,一堂课下来肯定有一份练习甚至于一份试卷,真的不厌其烦。有的老师说他上课不布置作业(听说教育名家魏书生是这样的),那么,我对上级督导检查他能过关有疑问,魏书生是局长是没人查他的作业批改的,不说理科老师,退一步说文科老师可能很自信说不布置作业,但是记忆的知识怎么可能没有,曾记否,我们读大学时背英语单词,学精读泛读课文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大凡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不爱学生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着想的.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在作业中错了两道题,那就再奖励5遍吧.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教师会关爱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表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相似文献   

12.
大凡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不爱学生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着想的。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在作业中错了两道题,那就再奖励5遍吧。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教师会关爱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表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相似文献   

13.
告别厌学     
张锡英 《教书育人》2005,(12):30-30
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于大海,他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与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关系。他对学习虽然无心,但平日里对班级活动却非常积极,不管什么活动他都乐意争着去做。我决定帮助他摆脱厌学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思维敏捷,性格活泼,数学成绩一贯很好,因而希望自己将来象陈景润那样当个数学家。但他学习不够认真,不遵守课堂纪律,作业也经常缺交,对文科学习很不重视,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批评他多次不交作业,并因他流露过想当数学家的想法而指责他好高骛远。这时,他与老师顶撞起来,老师一气之下把他当场赶出了教室。对待这样的学生是批评他“胡思乱想”,还是批评他目无师长,不遵守纪律?如果当时我单从抓纪律这个角度,把他找来批评一通,写个检讨,也许他表面上会接受,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下会再犯这类错误,但这种“接受”却是被动的,不能治本。  相似文献   

15.
一日老师检查作业,问一位同学:"你完成作业了吗?"学生答:"差不多完成了。"我们一听这个答案,心想:昨晚的十道题大概他有两三道没做吧。可经老师一检查他只写了一道题!这样,他写的作业实在是差很多。可他为什么不说自己的作业只写了一点点却要去敷衍呢?且让我们换位想一想。  相似文献   

16.
在一所小学里,偶尔翻阅学生作文本,只见一篇不足三百字的短文后面,学生写了五百多个“鸟”字,经老师解释方知,原来这个学生总是把“鸟”写成“乌”,老师批评几次改不过来,使对他采用罚写的措施。开始错一次正写十个,如不见成效,就逐步升级,所以这次罚他写了五百个“鸟”字。我可以预测,这位教师的“高招”,仍然不易奏效。因为这样学生对老师的教诲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但会厌恶学习,而且还会疾恨老师;他们会不知道学习的好处,即使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了作业,那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一则学生案例说起。许某,13岁,活泼好动,身材结实,上课爱开小差,作业拖拉,经常迟到,平日喜欢与同学吵架,谎话连篇。据班上同学介绍:他以前上课时常打瞌睡,作业不是抄就是不做,考试成绩常是个位数,老师也拿他没办法。我问过教过他的老师,答案是:他一直这样差。打电话问家长,家长也拿他没辙,我真为他痛心!这样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他竟然坚持了四年,真是不容易啊!学习应该是快乐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教了二、三十年书,请他总结经验时,他却感到很困难。这往往是由于没有养成总结的习惯。实际上,任何一位老师,只要上了课,就会产生效果,不是好的效果,就是坏的效果。如果不注意总结,那么,即使取得过不少成绩,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也忘记了。一点一滴的经验就这样都从手边溜走了。我认为总结经验可以从研究一点一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做起。例如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埋怨学生作业不认真,不按时交作业,  相似文献   

19.
袁泉 《文学教育(上)》2011,(12):131-132
同样做老师,但教哪一科,那感受绝对不同。同样做老师,但做不做班主任,心态差别也极大。今年我所带的是高一理科班,记得第一天进教室,临放学的时候给学生留了一份作业:以“站在高中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作文,让他们好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两个胆大的学生就是这样开头的: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要我们写这样的认识,她肯定是一个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孩子,家长说难管,老师说难教。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思维陈旧,方法简单。空洞的说教,“榜样”的滥用,只能是扬汤止沸。如能另辟蹊径,巧施妙法,将别有洞天。将计就计有一个叫小宇的学生从不做作业,任你三令五申,依然我行我素。后来,老师发现他喜欢打赌,于是计上心来。老师跟他打赌,如果他能在一个星期内每天准时完成作业,就送他一本故事书。小宇为了得到这本故事书,那一个星期里真的没落下一次作业,老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几星期后,老师没有再说什么,可小宇的作业还是完成得特别好。其实学生的转变,要紧的就是那么一步。将计就计,投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