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和磁天平实验,对分步浸渍分步煅烧的硫化态样品MA、MCA和mMC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Mo/A12O3中助剂钴能提高MoO3的硫化度和MOS2的还原能力,有利于催化加氢反应;第二助剂镁的加人能降低钴钼硫化物的还原能力,提高它们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步浸债法和混碾法对相同组成的Mg-Co-Mo/γ-Al2O3耐硫变换催化剂进行制备,利用活性评价、XRD、TPR实验研究了两种样品mMCA(I)和mMCA(I)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样品比混碾法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低温活性,同时具有较差的高温活性和耐热性,其主要原因是制备方法严重地影响了流化物催化剂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二甲基二硫醚对Ni/Al2O3上模拟裂解汽油原料油中主要化合物芳烃、单烯烃和共轭烯烃的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二甲基二硫醚对以上化合物加氢抑制的顺序为:芳香环单烯烃共轭烯烃。通过XRD和XPS表征分析,推测了Ni/Al2O3催化剂失活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XRD、TPR和催化活性评价手段,考察了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气的负载型Ni催化剂的阈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0℃和空速为2500h~(-1)下,NiO载量为14.0%NiO/γ—Al_2O_3(相当于0.163gNiO/gγ—Al_2O_3或0.077gNiO/100m~2γ7—Al_2O_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NiO在γ—Al_2O_3表面上分散阀值为0.238gNiO/gγ—Al_2O_3(相当于0.112gNiO/100m~2γ—Al_2O_3),能明显体现负载型Ni催化剂在重整反应中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XRD、TPR和催化活性评价手段 ,考察了助剂对CH4 与CO2 重整制合成气的负载型Ni催化剂的最大分散量和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为 750℃和空速为2 50 0h- 1下 ,NiO载量为 14%NiO/γ -Al2 O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反应性能 ,NiO在γ -Al2 O3表面上最大分散量为 0 .2 38gNiO/gγ -Al2 O3(相当于 0 .112gNiO/10 0m2 γ -Al2 O3) ,其最大分散量随MgO、La2 O3助剂的添加不同程度地增大 ;助剂能影响负载型Ni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MgO、La2 O3的添加对改善Ni催化剂的重整活性和抗积炭能力有明显效果 .La2 O3助剂的突出作用表现在维持Ni为低价还原态和促进CO2 转化等方面 .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压(3.OMPa)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不同Co含量对MoO3/Ti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o助剂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对加氢活性影响较小.Co/Co+Mo原子比在0.25~0.45范围内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NiO-MoO3/γ-Al2O3的恒温和变温还原性能,求出了还原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到了还原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XRD和催化活性评价手段,考察了助剂对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气的负载型Ni催化剂的重整活性和其抗积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O在Υ-Al_2O_3表面上最大分散量随MgO、La_2O_3助剂的添加不同程度地增大,助剂能影响负载型Ni催化剂的催化性能,MgO、La_2O_3的添加对改善Ni催化剂的重整活性和抗积炭性能有明显效果,并与助剂的种类、添加次序有关。La_2O_3助剂的突出作用表现在维持Ni为低价还原态和促进CO_2转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应用脉冲色谱H_2—O_2滴定法在多功能测试装置上测定Pd/Al_2O_3催化剂中Pd的分散度.在300°C,以高纯的H_2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在100°CN_2流中进行滴定.实验结果有很好的重复性.本文还考察了操作条件(载气流速、催化剂重量、预处理温度、滴定温度)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和H_2吸附法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利用半峰宽法快速测定了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0.
选用ZrO2(5wt.%Y2O2)和Al2O2为粉体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锆基氧化铝(YSZ/Al2O3)复合陶瓷,研究了悬浮体的Zeta电位、分散性、流变性及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pH=9~10附近、选用SD-00为分散剂,加入量为1.0wt.%,粉体最佳配比为70wt.%ZrO2(5wt.%Y2O2)和30wt.%Al2O3获得固相含量为50Vol.%的悬浮体,制备出了均匀致密、高强度的YSZ/Al2O3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11.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混合溶液作为复合沉淀剂制备氧化铝粉体.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粉体的激发光谱是以247nm(5.03 ev)为中心220nm到270nm的宽带激发;在254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是以395nm(3.15 ev)为中心340nm到460nm的宽带发射.  相似文献   

12.
Li/SOCI。电池是目前所有化学电源中能量密度最高的,适用性很广,因而引起研究开发和应用部门的广泛兴趣.由于该电池的能量过于集中,故安全问题至今未能妥善解决.为解决Li/SOCI。电池的安全问题,许多工作者对C极上SOCI:的还原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十年来,研究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对SOCI。还原的电催化机理,不仅有助于制造高效可靠的Li/SOCI。电池的碳阴极,而且丰富了电催化理论.四一(二氯代一对一二硫杂环已烯)一四氮杂叶琳配合物(记为MT(TCI)TAP,简称八氯代八硫杂酞育配合物)是本实验新近合成的一类大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共沉淀法和纯铝水解法对比研究了纳米超纯Al2O3粉末的形成、结构、形貌和各种因素对粒度的影响,得到了平均粒度小于5纳米的超纯纳米Al2O3粉末.  相似文献   

14.
以苯酐和2-乙基己醇为原料,在自制的TiO_2/Al_2O_3复合型催化剂上合成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确定了反应中催化剂的最佳配比及催化剂制备温度。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体系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合成的DOP产品色相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水处理的酸度对催化剂先驱体和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如果水处理的pH等于或高于3.0,先驱体为纯(VO)2P2O72H2O,活化后催化剂为(VO)2P2O7和β-VOPO4.如果水处理的pH小于3.0,先驱体为(VO)2P2O72H2O和(VO)2P2O74H2O,活化后催化剂为(VO)2P2O7和α-VOPO4.在pH=3.0处理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选择性和顺酐收率.但是不同pH处理的催化剂对丁烷具有基本相同的活性.而且,催化剂中(VO)2P2O74H2O含量越高,催化剂对顺酐的选择性和收率越低.先驱体中的(VO)2P2O74H2O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水处理pH≥3.0来消除.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Muchattentionhasbeenpaidrecentlytothestudyofspinpolarizedtunnelinginjunctionsoftwoferromagnetsseparatedbyanonmagnetictunnelingbarrier(Yaoietal.,1993;Nowaketal.,1992;Suezawaetal.,1992;LeClairetal.,1994;Plaskettetal.,1994;Miyazakietal.,1995;Tezukaetal.,1996).Asigni…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KF/Al_2O_3催化合成肉桂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KF/Al2 O3为碱性催化剂 ,采用微波辐射催化合成肉桂醛 ,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 0 .2mol,苯甲醛 0 .3 0mol,微波辐射功率 1 60W ,辐射时间 1 1min ,产率可达90 .7%。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一系列的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XRD、IR、Mo|¨ssbauer谱、TEM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理化性质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O_2和磁性基质配比的增多,晶型转变温度推迟,延迟了ZrO_2由四方向单斜转化的趋势,磁性基质的引入赋予了固体超强酸以超顺磁性;晶粒生长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磁性固体超强酸显微结构为片状结构,层板取向于[101]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发现对Coats Redfern积分式进行适当修改后,可用于MnO_2与KClO_3催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并找出了MnO_2与KClO_3催化反应中MnO_2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20.
以 L i2 CO3-Si O2 为液相掺杂剂 ,采用一次烧成工艺 ,制备出半导体的 Sr Ti O3基压敏与介电性的双功能陶瓷 .通过电性能与微观结构分析 ,研究了液相掺杂浓度、L i/Si比值及烧结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 6× 10 - 3mol/L的 Li2 CO3 Si O2 为液相掺杂剂 ,L i/Si=3 /2 ,温度为 13 80℃时 ,在石墨和氮气形成的还原性气氛中烧成的 Sr Ti O3基材料可获得优异的压敏与介电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