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1]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如适应单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或听课教师的需要等)。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和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公开课,归根到底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时下乃开放年代,国家之间尚可国门大开,学校之间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则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走动(雅称“观摩”)亦渐渐频繁起来。而在各种各样望闻问切一般的观摩活动中,有一道大菜是非要品尝不可的,这便是——听课。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教学模式的推广离不开公开课的示范作用。我参加工作那年,正在大力推广“目标教学法”,也曾多次看相关资料,可就是联系不上实际,只会说不会用,不知如何用,心中干着急没办法。恰在此时,县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公开课,这节课真如久旱逢甘露,从这堂课里我深深地领悟到目标教学的精髓。在以后的教学中,把学到的应用到课堂上,逐渐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段佳辰 《现代语文》2009,(10):13-14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图景 课堂文化是“在长期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形成和共同创造的课堂规范、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整合体,它直接反映的是课堂乃至学校的精神风貌,深层体现的是不同教育观念的交锋和人们对现实教育不同的追求和价值体认。  相似文献   

6.
孙兴德 《教育文汇》2006,(11):38-38
案例1:新课伊始,教师让二年级的学生回忆描写西湖的诗句,学生纷纷举手,答案纷呈,各不相同.足足有十来句。从表层看,似乎教师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把握准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但再细细考虑,二年级学生哪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古诗积累啊?课堂上老师一个提问,学生怎么可能表现得如此精彩呢?案例2:上《田忌赛马》第2课时,学生明白了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懂得了文章要揭示的道理之后,教  相似文献   

7.
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开课诠释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播着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同时也让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学期工作结束了.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要说今年教学工作的感想,一言以蔽之,公开课教学特别多,但也总算由“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0.
李应平老师《为什么公开课会出现“不买账”的现象》(《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8期)一文,呼唤公开课返朴归真,写得实在。在中小学。公开课决非在同行面前给学生上节课这么简单。公开课往往关乎集体形象与面子,关乎教师荣辱与评价。关乎获奖与评职称……本是一堂公开的课堂教学而已.却承载了它本不该承载的太多东西,于是乎,公开课失真扭曲。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促使音乐公开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主要形式,它越来越受到领导和教师的关注。但是不少教师在听完公开课后,却仍有这样那样的疑惑:怎么课上教师的问,学生的答都那么流利,为什么学生的表演都那么出色,怎么没有一点点惊奇……这样的公开课能反映出真实的课堂情况和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自诞生以来,赞成和反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对于公开课这种特殊的教学研究形式很有必要加以研究。笔者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开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一堂公开课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执教者的教  相似文献   

13.
王育香 《福建教育》2005,(11A):10-11
一宜因课置评。忌评人为主。公开课评价应重在评课,而不是评人。当前,各级教研活动中,评人重于评课,以评人代替评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一些人热衷于甄别执教者的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准,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分析、反思与解决,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反倒漠不关心,这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好言 《河北教育》2003,(4):11-11
提到公开课,自然就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所担任的六年级就迎来了一名从A校转来的学生张兴。当时我认为该生从一所各方面条件都比我校好的名校转来,可能是所谓的“差生”,被原校劝其转校吧。否则,临毕业,再换一个新的环境,对其本人带来的不利因素,他作为中学教师的父母不会不清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张兴同学思维敏捷,学习刻苦,严守纪律,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慢慢地,借其家长到学校了解孩子情况的机会,我也了解到张兴转学的原因:他原来的语文老师是学科带头人,不论哪一级有了讲“公开课”的任务,全落在这位老师肩上。试讲,领导、教研员听课辅导……讲一节课要在班上四五六遍的试讲,这样一来,使学生厌烦了公开课的内容,又耽误了新课程的进展。为不使正常的学习受到影响,故张兴选择了转校。  相似文献   

16.
每次听完公开课,老师们总会由衷感叹:“要是每节课都这么上,该多好啊!”是啊,看那课堂上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师生对话,精美的多谋体课件,  相似文献   

17.
不久之前,我参加了当地一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这位教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这位教师用了十八分钟的时间,让两名学生来摹拟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一部分内容。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学生课桌作道具。一张课桌代表"铁道",另一张课桌代表"月台"。课上由一名体形较胖的学生扮演文章中的"父亲",先爬过这"铁道"和"月台",然后再去为"儿子"买橘子。买上之后再由原路返回。课堂上,由于这名学生不慎,在返回时差点从"月台"上(即学生课桌)摔下来,于是,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时教师并未对这一"意外"情况作任何处理)。紧接着,  相似文献   

18.
官芹芳 《现代教学》2002,(10):22-23
“适应教育”是彭浦新村第一小学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性思路,学校现代教育中心主任陈维昭老师在给我们介绍该校计算机教学之前,首先讲到的就是“适应教育”的问题。他说,教育从来就面临一个问题,即适应和不适应的矛盾。教育必须适应社会,而社会不断在变革,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鲍道宏教授对当前流行的"公开课"都在关心教师的表演从而造成错误导向这一情况提出批评,强调学生发展才是教育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教师发展"也只有在"学生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离开学生发展的课堂,就是瞎折腾,就是招摇撞骗。  相似文献   

20.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