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果同志是一位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长者。我乐意同他谈话、交心,喜欢听他讲话、作报告,爱读他的文章、专著。近日收到他的新著《出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我立刻展卷细读,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读后如沐春风,感觉与读他的前两部著作(《刘果出版文集》和《刘果出版论集》)有所不同。《笔记》收录的是刘果同志1997年以后的文章,这段时间我们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读了耿相新的《英美出版文化行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我的脑子里一直在想着"事业与视野"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3.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先霈教授就出版过《文学心理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书。与当时出版的那些“文艺心理学”一味介绍西方的知识不同,王先霈的书充满了对于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的追问和阐发。他似乎要证明中国古代也有文艺心理学。差不多二十年后,王先霈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我读后欣喜万分,我觉得王先霈有一种难得的对中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去年暑假,朱光烈先生对《光明日报》1996年8月3日第8版讨论传统文化的11篇文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1994、1995两年8期的文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传统文化研究普遍存在着眼界过窄、话语陈旧、缺乏与当代世界联系的问题,所分析的样本只有李慎之先生的文章是个例外,李先生共有两篇文章,都是站在当代世界全球化发展这个大背景下观察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来文建议传统文化与当代相联系并向未来学方向发展。成文后寄给包括李慎之先生在内的几位先生请教,下面就是李先生因此写给朱先生的回信。中国思想界有“南王北李”之…  相似文献   

5.
蓝云春 《中国出版》2014,(17):67-67
在作家去世两周年、《野兽国》获得凯迪克金奖50周年之际,中国引进出版了《野兽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以纪念被称作“图画书创始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这一旷世大师——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其手稿被美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贵州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的《野兽国》由知名图画翻译家宋珮译自“50周年纪念版”,该版本真实地“还原了原作”,是唯一获得桑达克认可的版本。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2日,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新共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衰落的迷思》的文章,是他新出版的著作《美国缔造的世界》(The World America Made,Alfred A.Knopf,2012)的一部分。之所以提出卡根发表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赵金 《青年记者》2008,(9):49-52
《美国传媒体制》对中国媒体生态建设的借鉴意义 赵金(以下简称赵):辜总编,您好!您于2002年出版的《走进美国大报》(简称《走进》,下同),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反响,后来又多次再版或修订,还被台湾购买版权在台湾、香港、北美等地发行繁体字版。这部《美国传媒体制》(简称《传媒》,下同)必然也包含报纸,与前部著作有很大区别吗?  相似文献   

8.
朱农 《出版史料》2005,(4):75-75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30年共印行了十五版。1929年收入“万有文库”出版时,经作者提议,书名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195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此书时,作者为此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中说:“我的意思是要让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单独流行,将来我写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后,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后的见解来重写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不预备修改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了。”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在本届订货会刚刚度过30岁华诞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格外引人关注。作为有图书出版界“航空母舰”之称的中国出版集团的主题社,大百科社此次隆重推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吸引了无数读者和图书经销商的目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国家“九五”、“十五”重大出版工程,是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全面修订重编,自1995年至今,前后历经14年,是面向21世纪,代表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大百科全书。全书打破第一版按学科分类排序的编排顺序,按汉字音序统编出版,是我国第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末的美国,一批新闻学者和新闻业界人士感觉到,愿意参加政治活动的美国民众越来越少。他们希望通过新闻业务改革,把缺乏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的民众拉回到政治活动中来,于是发起了一场名为公共新闻的改革运动。郑一卉在武汉大学读博期间就热情关注这一运动,我鼓励他一探究竟,不仅要完整呈现美国式新闻改革的来龙去脉及其所蕴含的思想纷争,还要为当下中国式新闻改革提供某种参照。后来,他又到美国拜哈林(Dan Hal in)、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等传播学家为师,几经修改、补充,最终出版了《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相似文献   

11.
《出版视野》2005,(6):20-20
2005年11月12日至17日《中国出版年鉴》编辑工作会议暨2005年专栏主编奖评选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版胁领导和各省(市)自治区版协领导和年鉴编辑组组长等共约30余人。会议总结交流了2005年卷各地专栏编辑工作经验,评选了《中国出版年鉴》(2005)每栏主编奖,讨论《中国出版年鉴》2006年卷各地专栏编辑内容及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哈姆林·加兰——这位普通的“农民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中国的教科书和相关评论虽然也会肯定,但也常见两个批评,即他在文坛成名和生活境况改善之后,人和创作都日渐庸俗。(请参阅常耀信:《美国文学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杨仁敬、杨凌雁:《美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二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通过文本阅读和背景检阅可以发现,这应该是出于某种担忧、恐惧而产生的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13.
尚杰 《网络传播》2006,(1):78-79
我面前这本新书《美国:超级传媒帝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引起我两个兴奋点,一是书名本身,二是我对美国这个“超级文化大国”的评价,我称它为“没有文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难得的缘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苦旅》出版已有八个年头了。在此之前,我根本没有料到会造就一个畅销书作家,并引发一个大散文系列。关于《文化苦旅》出版前的遭遇及其出版背景,作者已在此书后记中基本说明白了。当时余秋雨是一个知名学者,但还不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他在《文化苦旅》之前,已经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而给他带来广泛知名度的显然是《文化苦旅》以及后来的多部散文著作。  相似文献   

15.
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斯道雷教授所著《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五版)》面世不到一年就在中国登陆,其翻译之神速、出版之快捷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6.
每当讲到编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时,我总会想到我们党的一位早逝的文化战士、太行山的老编辑家王春同志。王春(1907—1951),山西阳城人。生前是《工人日报》社长,工人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是我党的一位优秀文化战士、评论家和老编辑。王春出身贫寒,然而自幼酷爱读书。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与赵树理同校,比赵小两岁、高两级。王春在师范读书时特别喜欢梁启超、陈独秀的书籍和文章,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因为他能写一手好文章,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10,(1):43-43
《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12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辞海》(第六版)出版总结表彰大会。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切会见参加《辞海》(第六版)编纂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代表;  相似文献   

18.
二、晤见埃您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其时《西行漫记》的英文版还没有出版(该书1937年10月山伦敦戈蓝茨公司初版发行),这本书是收集斯诺在英美报刊上零星发表的一些报道陕北见闻的文章,和若干篇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纪录汇集而成的。——1937年初,斯诺自己把这些为报纸写的文章寄给北平的几位中国学生(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  相似文献   

19.
汪原放先生是我国第一个用新式标点和分段整理中国古典小说的老一辈出版家。从1920年起至1926年,他标点、分段出版了《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10多种古典文学名著,为祖国的文化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六十年代初,汪老退休之前,我在原上海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与汪老同在一个编辑组学习,听他谈过有关当时标点古典文学名著的情况,还看过他撰写的100多万字的《亚东图书馆六十年》。我想借《编辑学刊》的一角,介绍汪老整理《水浒》等标点本的一些片  相似文献   

20.
从“神实主义”说起 第一次听说《炸裂志》,还是在2011年,我对阎连科老师进行了一次访谈,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问他《四书》(这部书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在内地出版,但有繁体字版)之后的新作。阎老师提到,他正在写一本书,内容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而且这本书是完全按照“神实主义”观念而写的。对于这个观念,我更不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