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龙飞 《新闻世界》2014,(9):139-140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玉林的"狗肉节"并不被外界所知。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对"狗肉节"的声讨中,新媒体平台对舆论的产生和发酵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观当下,多数网民在网络这一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却有待提高。本文以玉林"狗肉节"事件在网络中的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民在其中的媒介表现,并对如何提高网民的新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6月21日的夏至狗肉节,是广西玉林市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不过也有人对这一习俗表示了强烈的抵制。随着夏至的临近,有网友在网络上呼吁取消玉林狗肉节,不少名人明星也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傀儡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文艺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傀儡戏受到"非遗"保护的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在"非遗"的保护环境下,中国傀儡戏得到了社会多方人士诸多关注和实践层面的推行,行业呈现出复兴趋势;另一方面,因片面强调其"非遗"属性,中国傀儡戏被固化甚至狭隘化为民俗文化,以至于其发展遇到瓶颈。目前,中国傀儡戏面临的三大内在障碍:宣传策略中民俗导向与艺术本体的冲突;生产创作中的民俗性与艺术性的矛盾;观演关系中民俗类与艺术类傀儡戏的错位。在"非遗"的视野下,理清傀儡戏民俗性与艺术性的区别及关系,促进傀儡戏艺术属性的回归,是解决其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12生肖中的狗年。狗是西方国家居民百姓中最流行的一种宠物。美国又是畜养包括爱犬在内的宠物最多的国家。最近几年,美国畜养宠物之风比以往更加盛行。 美国全国的居民目前为宠物的开支达每年200亿美元,这个数目比全国居民家庭为看电影和录像所花费的每年157亿美元还多。美国新闻媒界不无讽刺地说,今天的美国年轻人在寻找心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2010,(3):147-151,159-160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种融祭祀、仪式、节庆和歌舞为一体的民族民俗活动,具有祭祀性、仪式性、节庆性和歌舞性等特征。"舞火狗"对蓝田瑶族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既是蓝田瑶族人自我认同、自我传承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又是蓝田瑶族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的特色资源。认识蓝田瑶族"舞火狗"文化类征与保护价值,是科学保护蓝田瑶族"舞火狗"的基本前提。蓝田瑶族"舞火狗"的保护,必须在蓝田瑶族人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初网络掀起抵制金华“狗肉节”的舆论声势,引人关注.在网络舆论波的理论框架下,基于对有代表性的网络论坛帖子和微博的文本分析和对典型微博的转发、评论及其传播路径的社会网络分析,发现这起事件是中国语境下的动物保护思潮及相关组织运动迅猛发展的一次集中式舆论风潮爆发,其背后的网络舆论潮波的能量源自社会风尚和观念意识的现代化变迁,长期以来积聚而成,并将不断对公共舆论空间产生持续性的表达压力.舆论潮波的持续性、周期性特征模式表明其策动的集群情绪宣泄、舆论行为表达并不会因“狗肉节”的“永久叫停”而停歇消退,还将会在新的舆论场域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及其自身的态度。民族文化不同,对动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民间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社会习惯的反映。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是人类对动物最直接的认知。通过对日本民间故事中猴形象的考察,分析日本人对猴的认知特点,探讨其与猴相关的民俗信仰,可以研究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及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彝族支系俐侎人居住于西南边陲的山地环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崇拜体系。其主要表现特征是系列庙文化中体现的无生命崇拜、以松树崇拜为代表的植物崇拜、以狗崇拜为代表的动物崇拜。这些崇拜既体现在岁时节庆、神话和民俗之中,也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中,反映了俐侎人所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9.
<正>本书作者在与小动物们一起生活的同时,用心体察它们的举止习性,以风趣幽默的笔调记录了108个小故事,用镜头捕捉200余个瞬间,呈现了人与动物有趣、有爱的日常生活。作品以小见大,借动物的细小日常观照人类自身,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合奏的天籁”。如今的都市人为排遣心灵孤独,养猫养狗并不罕见,但像无心插柳这般在繁华闹市中与松鼠、狗狗、乌龟、锦鲤、流浪猫、高髻冠、鹊鸲等动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有一项市场调查表明,今日美国大约有七千万条宠物狗和七千万只宠物猫.另据动物协会的研究表明,62%的宠物主人会用信和卡片相互联系,50%的宠物所有者会给他的宠物过生日,79%的宠物主人给宠物送生日礼物或节日贺卡,甚至猫和狗死了也送吊唁卡.由此,美国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宠物卡:送给猫和狗的贺卡,送给养猫人和养狗人的贺卡,这其中又包括:宣布收养卡、出生通知卡、生日快乐卡、节日快乐卡,优良猫和优良狗卡、祝贺卡、思念卡、幽默卡、致歉卡、祝愿康复卡、慰问卡,还有大量空白卡,可以用它作给宠物专家们的致谢卡,以及兽医、饲养员和宠物保姆用来联系客户的业务卡.当然每种卡片又有各种形状、颜色和图案,琳琅满目,从而形成了美国一个不小的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11.
猫狗市场潜力不小 说来并不奇怪,市场调查表明,今日美国大约有7000万条宠物狗,和7000万只宠物猫.另据动物协会的研究表明,50%的宠物所有者会给自己的宠物过生日;79%的宠物主人会给宠物送生日礼物,甚至节日礼物;有的猫和狗死了,也送吊唁卡,且其中62%的宠物主人会选择用信笺或者卡片作为礼物.  相似文献   

12.
说起来,媒体与狗也真是有缘.早先,有人把新闻的定义概括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据称,人被狗咬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不成一回事儿;若是狗被人咬了,那还得了?这才是大新闻!在他们看来,狗的新闻价值是明显在人之上的.这个理论后来被认定为资产阶级新闻观而受到批判,很沉寂了一段时间.然而近来,情况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狗们的形象频频在媒体上亮相,而且大有每况愈"上"的趋势.谓予不信,有例为证.  相似文献   

13.
"祭七"丧俗是佛教、道教和社会民俗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早的文献记载始自魏晋,在古今的地方志、风俗志以及明清小说作品中多有反映。古代的"祭七"多属于葬前的法事活动,宗教色彩明显;现代的"祭七"多属于葬后的祭礼,更突出对死者的悼念祭奠。如今"祭七"作为重要的民间丧俗,流传广泛且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4.
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它作为一个物种,进化是缓慢的,但它代表的寓意在中国古代却变化不小.这其中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原始时代的人类,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动物或无生物作为其部落的名称,这个动物或无生物就是这个部落的图腾.在最初大概是因为某一群团或部落以这种动物为其食物的主要来源,而被其他群团或部落给它加上的一种标志,如食蛇部落便被称呼为蛇图腾,食“三青鸟”的部落,便被呼为“三青鸟”图腾,食龟的部落,便被呼为龟图腾,等等.  相似文献   

15.
今年九十月间,一则关于“金华狗肉节”的网络消息,先后几度“变身”后,最终通过微博传播,在全国网民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余音未消,梳理、剖析这一微博传谣事件的群体症候,对纸媒探寻热点事件报网联动的有效路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恐怕没有别的什么动物,能像狗那样,引起中国人那么复杂多样的感情:有人爱若至亲,为它大把花钱花时间花精力,甚至食同桌寝同床;有人怕如蛇蝎,白天碰着狗,夜里做恶梦;有人嗜食如命,所谓“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也没有别的什么动物,能像狗那样,给人大、政协、政府、社区添那么多麻烦。虽然订出了那么多管理条例、办法,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修订,纷争依然四起,提案议案不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苏州"轧神仙"民俗活动及相关民间故事传说为例,探讨民俗活动与民间故事的双向互动关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在被人们附会上一定的传奇色彩或宗教意味后,衍生出具有浪漫色彩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神异内核充分发酵导致相关民俗活动的出现。民俗活动具有强大的惯性,在原本的故事传说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被淡忘之后,民俗活动仍然蓬勃发展。民俗内容与时代结合,又会催生出新一批带有时代性的"新民间故事",被新的大众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8.
"行通济",是佛山一项影响深远、而又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其核心的仪式是"过桥",内涵是求行运、生子、发财。佛山人"行通济"特意绕行一些关键节点,反映了人们对于古镇的安全、命运、福祉的一种深度关注,实际上整合了桥亭铺区的神圣与世俗空间,以象征性仪式表达了佛山人在剧烈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确保地方神圣和世俗秩序的愿望。佛山人选择正月十六日"行通济",是在实际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结合佛山作为工商巨镇的地方特性而形成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实践。"行通济"民俗,实质上是将个人对于丁财、安全、福祉、秩序的要求,与地方的空间布局、信仰系统、地方历史人物和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以此建构人们的文化记忆。通过对"行通济"民俗仪式的解读,我们认为,民俗本质上是一种地方化的文化记忆,其意义在于加强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19.
新年快到了,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这喜洋洋的氛围里,大人、孩子,个有各的事, 大家忙着、准备过大年。不知怎的,我对中国人这样看重这个"年"实实地不解,但这"年"确实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快乐,人们每年都期待着过 "年", "年"在中国成了一种大大的民俗、一种情结、一种文化。每每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拥挤着回家过"年"的人,那些为了能和家人呆上几天,过一个 "年",不辞辛累的人,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感动的我会默默地为他们祝福,祝他们新年快乐。而作为编辑的我,每年都会为这新的一年第一期的封面忙, 今年是狗年,要去寻只狗,寻一个"旺旺"回来,期望它可以给读者带来好运。  相似文献   

20.
冯菊香 《新闻知识》2015,(2):37-38,70
玉林"荔枝狗肉节"是2014年夏季的网络热点事件,其引发的争论仍未绝迹,还处在网络舆情消退期,是否会引发再度争议不得而知,本文努力跳出争论本身,从民俗文化传播视角出发,依据相关传播理论多维阐释此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