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卢强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183-186
移动增值业务平台是典型的双边业务平台.对于移动增值业务平台定价机制,关于不对称定价的静态研究居多.至于在平台的发展过程以及平台质量决策对比中的平台用户数目增多等因素变动的情况下,对移动增值业务的动态定价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于早期平台质量决策和平台发展过程中注册费和交易费的收取的变化情况,构建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议,并且以"移动梦网"作为发展的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3.
我国B2C与C2C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具有纵向差异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在潜在竞争压力下会趋于分化.双寡占模型中提供高质量产品的潜在进入者将较之提供低质量产品的在位者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与利润.低质量产品供应平台商倾向于选择平台分化.平台分化导致垄断模型中平台间竞争趋于内部化,从而削弱了不同子平台间均衡价格差异.具有纵向差异的子平台间存在交叉平台效应,该效应影响平台提供商的均衡价格与利润.在子平台后向兼容假设下,交叉平台效应将提高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子平台的价格与利润,提高市场集中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国内外主要网上技术市场的盈利模式,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研究网上技术市场在3种不同收费方式下追求垄断平台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2种视角下的定价策略。在分析比较各种定价策略的基础上,得出垄断平台下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初期应在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下制定价格策略,而随着平台发展成熟,应在平台利润最大化视角下制定价格策略的结论,并给出3种不同收费方式下网上技术市场具体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5.
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以特定产业集群为支柱的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意义重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分析了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机制,揭示了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双边区域创新平台的研发成果定价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是一个类型依赖型博弈主体进行贝叶斯博弈的过程,博弈均衡结果取决于集群企业与区域创新平台研发成本的相对大小;区域创新平台是一个对接研究机构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供求的双边协调者,交叉网络外部性等双边特征决定了其实施非均衡两步定价方式,集群企业与平台之间的双方叫价模型是平台实现不对称两步定价的关键机制,而供给主体不同的区域创新平台在研发成果交易性质、均衡交易数量、产业化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主导型区域创新平台契约性突出,而龙头企业主导型则更具关系性.  相似文献   

6.
双边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市场双边保持非对称的价格结构,即市场一边的价格加成远远高于另一边。通过对市场弹性最大的一边收取可能的最低价格,能够产生最大的需求,高弹性和低价格吸引一边参与到平台中,同时对缺乏价格弹性的一边,平台收取较高的价格,这样在需求弹性不变条件下最大化非对称价格可以实现平台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电力市场下无功辅助服务定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国电力市场的逐步展开,无功辅助服务成为关键的辅助服务之一。本文对目前世界上各电力市场的无功定价机制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建立电力市场的国家在无功定价方面采取的各自不同的机制。通过比较分析,对于我国建立适合自身的无功获取机制和无功定价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适用的4种定价机制,即统一价格拍卖、歧视性拍卖、广义VCG拍卖和累计投标制,本文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累计投标制下投资者更愿意搜集信息,但也更倾向于隐藏私人信息,累计投标制下的投资者对一级市场股票的需求最高,且对其所获得的股票的价值评价最准确;广义VCG机制下投资者在一级市场最有动力揭示私人信息,对其获得的股票也有较高评价,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入行为也较积极;歧视性拍卖下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入报价揭示了最多的私人信息,统一价格拍卖下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出售自有股票比例最高,表明两种机制下二级市场投资者过度乐观,对一级市场获得的股票的评价不高.总体上看,信息搜集激励较大的机制,倾向于在一级市场让利给投资者,并带来更平稳的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9.
从双边市场的判断基准出发,检验网上技术市场是否为双边市场。在对网上技术市场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为例,通过搜集整理其2010年5月至2016年2月发布的技术难题数量和技术成果数量,建立格兰杰检验模型,实证检验网上技术市场满足双边市场存在的充分条件(即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从而得出网上技术市场是双边市场的结论。并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实现网上技术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程度的测度,提出可在双边市场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结合对世界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美国、英国、日本)的天然气定价的市场结构、定价方法的分析,并通过对我国天然气定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剖,提出了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天然气市场结构及定价方法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竞争性电力市场中有效电价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中国软科学》2004,1(8):136-144
本文给出了一个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报价的批发电价的形成机制,进而讨论了蕴涵于有效批发电价之中的输配电价矩阵以及相关的金融输电权和物理输电权,最后分析了零售电价的形成。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电力需求的不稳定性,批发电价、输配电价和零售电价都应当是实时波动的,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电价不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审计定价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现有的文献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审计定价的难题,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审计定价的问题.借鉴西方资本市场上的做市商制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体系,试图从本源上解决审计定价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保忠  黄解宇  王保庆 《资源科学》2009,31(6):1069-1080
在对煤炭资源价格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1978年~2004年间山西煤炭产量、消费量与山西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山西煤炭生产量与GDP增长不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而山西煤炭的消费量与GDP增长有着很好的同步关系,煤炭消费量的变化最终影响了经济的增长。该结论解释了山西煤炭“资源诅咒”的现象。山西资源经济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从理论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面临诸多障碍,其中制度障碍对于资源富集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循环经济必须以经济循环为前提,经济性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从企业角度看,科学的煤炭资源价格的形成必将克服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障碍;从政府角度看,煤炭企业生产开采的外部负效应,单独依靠企业自身努力不能克服,而必须由政府从宏观调控及立法的角度对煤炭企业的税费制度进行配套改革,最终与企业内部努力形成合力,以解决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因此,一个市场化的科学的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合理的相关税费政策是富煤省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为分析对象,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需求与特点,并就提高信息的利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工程预算定额为计价依据的计价模武,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进而形成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是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产物,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本文在介绍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阐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定额计价模式的区别,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引起的市场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部门,发挥着利它和共利的作用.其作用的有效性与市场生产周期性密切相关,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其参与市场方式和行为必然会考虑自身利益.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利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博弈,这种政府行为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化,同时会形成恶性循环,而规范的政府行为则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研究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网络信息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得出无限阶段讨价还价模型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并提出基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网络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层面的调控,到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平台经济在全球化竞争中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运用VOSviewer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2366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平台经济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平台经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电子商务阶段(1999-2008年)、数字媒体阶段(2009-2016年)、共享经济阶段(2017-).创新和技术是推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后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对平台经济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力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电力管制价格改革又是关键所在,是其它改革措施的前提和保证。本文首先对中国现行电力管制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依据提出促进和深化改革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