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捷 《今传媒》2016,(4):139-142
晋剧音乐的结构是"板腔加速体",其唱段的组成是由各种不同板式的运用与转换得以实现的.只有充分掌握并深入了解每种板式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与性能,才能很好地把握戏曲音乐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才能对本土音乐文化内涵有更深入准确认识,并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给养.  相似文献   

2.
宝卷与道情的关系是宝卷研究和道情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山西永济宝卷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的交互影响。分析了永济宝卷的两个特点:文本上的道情借用宝卷文本和表演上的宝卷被道情化。在此基础上指出二者交互影响的结果是永济宝卷被纳入河东道情之中,在民俗信仰之中发挥着与河东道情相同的功用。最后,文章强调应重视宝卷在民间文艺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庙会、神会以及人生仪礼等乡俗礼仪场合中。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王逸所著《楚辞章句》一书,是我国第一次对《楚辞》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为后人准确解读《楚辞》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流布的方式与历史均较为复杂,本文首先将就其流布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论述,然后对王逸《章句》一书的流传版本系统情况加以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5.
东汉末王逸所著《楚辞章句》一书,是我国第一次对《楚辞》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为后人准确解读《楚辞》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流布的方式与历史均较为复杂,本文首先将就其流布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论述,然后对王逸《章句》一书的流传版本系统情况加以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具有丰富的戏曲史价值、文献学价值和文化史价值.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的发现、整理、使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20世纪的长足进步.本文回溯了20世纪至本世纪初100多年时间里数部重要的古代戏曲专科目录文献的整理研究历程;回顾了与戏曲著录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目录的整理研究状况;客观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宗教背景和民间信仰文化的民间说唱,宝卷与道情都具有信仰色彩、教化作用、娱乐功能。同处于俗文学的大系统中,宝卷与道情具有共同的故事题材、文本体制、通用的韵唱形式。经过漫长的实践与磨合,宝卷与道情在实际演出中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戏曲广播包括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不言而喻,它要受到广播形式和戏曲艺术实践的制约。首先,它必须遵循广播听觉艺术规律发展,这与音乐广播、文学广播等具有相通之处;其次,戏曲广播离不开戏曲艺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戏曲艺术的存在,戏曲广播将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两种制约并不是束缚戏曲广播发展的绳索,恰恰相反,在这两种制约关系中,戏曲  相似文献   

9.
"弦索"是戏曲史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明代中叶经过不断引申和拓展,一度成为北曲的代称,格律典范的代表。从明代后期至清代,弦索在昆山腔兴起后经历了南曲化的过程。弦索南化及其与昆腔的关系,映射明清时期南北曲的兴衰消长。北衰南兴的背后,潜藏着戏曲受众审美倾向的变化,而这一倾向变化的核心其实始终未变:即多方面地追求戏曲的精致化,这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此后戏曲发展的方向,进而呈现为由曲辞格律的精致化转向曲腔格律的精致化。受众对戏曲全方位精致化的审美要求,对于了解与把握当下戏曲发展的走向及未来的趋势,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浩 《文化遗产》2023,(2):74-81
戏曲作为兼具雅俗、融合案头和场上的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学类别中,与图像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古代戏曲图像研究包括单个戏曲图像释读、类别戏曲图像剖梳和以图证史三个层面,虽各有不同侧重,但彼此犄角,互相贯通。单个戏曲图像释读需在辨真伪、识主题、审虚实、慎分寸的基础之上,尽量获取准确而充分的有效信息。对类别戏曲图像的特征、脉络和生态等进行概括和梳理,总结其演变发展规律,对比各类图像之异质和同调,不仅有助于对其中单个图像的释读,而且可以加深对当时戏曲生态的理解,从而丰富我们对中国戏曲图像这个整体及其与戏剧史、美术史关系的认识。戏曲图像研究的最终旨归是将图像作为史料来解决戏曲史上的具体问题,但以图证史尤要留心“程式”和“文图共谋”两方面的陷阱。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之外,能将戏曲的传承提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层面上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由于政府的领导得力、规划正确,新加坡的戏曲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它的传承经验为:采用华族之外的民族故事和发生在本土的故事为题材来编创剧目,培养各族青少年戏曲表演人才与忠实观众,在戏曲中使用英语和华语,努力使戏曲本土化;由民间和政府共同办戏曲,使经费有了保障,并让民间增强了传承戏曲的责任心;与戏曲的源发国中国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积极地参与国际戏剧节,紧跟世界戏剧潮流。  相似文献   

12.
正白明理,男,汉族,1943年出生,陕西清涧县人。初中文化水平,天生一副好嗓子,8岁开始拜师学唱道情,一生从事陕北道情的演唱与传承。现任清涧县政协委员,陕西省文联会员。大器晚成,64岁第一次参加陕北民歌大赛,荣获"陕西十大民歌手"。成名后,出版了《白明理清涧道情专辑》,参加了县、市、省、中央电视台等各类演出及比赛活动,荣获很多奖项,声名远扬,现为陕北道情国家级传承人。如今,75岁的他,老骥  相似文献   

13.
王全章 《兰台世界》2012,(30):25-26
西夏蹴鞠运动是随着唐宋时期中原地区蹴鞠运动的发展而逐步传入的.蹴鞠活动流布于西夏民间,贯穿在西夏军事系统,繁盛于宫廷贵族之间,促进了西夏军事强盛和民间体闲娱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曾莹 《文化遗产》2014,(6):53-60
《春阳曲》作为唐代著名的声诗格调,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因子和情感内涵.汤显祖《牡丹亭》一开篇即显露出与声诗《春阳曲》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其戏曲整体结构当中更不乏《春阳曲》相关要素作为线索的点染与穿插.本文通过探寻《牡丹亭》与《春阳曲》之间的关系问题,意在更好地认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结构意识和尚趣观念;另一方面,亦希望能够就声诗和戏曲之间存有的关联性问题做出进一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戏曲典籍刊刻的重要时期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代,其数量大、品种多,尤其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出版空前繁荣。随之,私人收藏戏曲文献日益增多,私家编撰的戏曲目录也日益丰富。本文探讨古代戏曲文献刊刻和出版的情况,对私人收藏的戏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私人藏戏曲文献的彼此传承关系,从而了解古代戏曲出版传播和收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保军  孙新 《新闻界》2022,(8):4-13+57
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是人类进入智能新闻时代后才成对出现的概念。人主体作为直接行动者形成了人主体新闻,由算数、算法、算力、有形载体构成的智能体作为直接行动者形成了智能体新闻。在数字新闻环境中,人主体新闻可分为职业主体新闻与非职业主体新闻,智能体新闻可分为人机辅助智能体新闻、人机交互智能体新闻和人机合一智能体新闻。在智能体新闻对人主体新闻的模仿与拓展,以及智能体新闻激发人主体新闻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之间形成了辅助、协作、共融三种关系。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表现为人主体新闻的“主体性”与智能体新闻“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以智能体为中介建构的人与人之间的新闻关系。随着智能体新闻的拟人化与人主体新闻的智能化发展,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将会成为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的核心问题;奇点人新闻可能成为人类新闻演进的未来形态;追问“人(普通人+奇点人)-奇点人新闻-世界(现实世界+元宇宙)”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关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洁 《青年记者》2013,(20):128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戏曲艺术遭遇困境,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探寻传统戏曲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务之急。电视戏曲节目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化电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它运用电视技术的手段,突破了戏曲舞台艺术的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降,外部侵略和外来文明输入所诱发的社会变革的规模和深度大大加强,戏曲活动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功能都呈现出浓厚的时代色彩。在这里,本文拟以豫剧为主体的河南戏曲为例,对戏曲活动在近代社会的变迁进行简单描述。总体来看,戏曲活动各元素的诸多变化,首先是与近代时期社会各阶层、各地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介入戏曲的传播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广播戏曲、电影戏曲、电视戏曲传播优势与传播劣势的分析,指出了戏曲在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电视戏曲的传播,解决的不仅仅是电视如何传播戏曲的问题,更包括电视戏曲自身如何传播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电视戏曲的传播现状出发,提出了电视戏曲区域化传播的策略,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论证,同时对电视戏曲栏目区域化传播的实现进行了策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