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始建于明代的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景色秀丽的翠微山南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寺内壁画在我国现存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1988年国务院将法海寺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佛教题材,其制作内容与技法都必然受到佛教理念的制约,可以说佛教典籍中的美术理论与敦煌壁画有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中国壁画源远流长,其中寺观壁画蔚为大观。东汉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宣扬佛法的威力,扩大佛教的影响,各地大修寺院,在寺院中绘制佛教题材的壁画成为当时社会之急需,因而佛教艺术也被大量引进,使中国壁画艺术发生了重要变化,佛教内容逐步占有了重要地位。中国道教虽然没有佛教发展得那样迅速,但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感情上更接近于老百姓,所以在道教的寺观里也绘有许多壁画,如山西省芮城永乐宫的壁画。历史上我国人民就很重视孝道,为此建立了许多  相似文献   

4.
从大云院壁画可以看出,唐末五代以降,禅、净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当时的画风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即从人物画向山水画过渡。大云院壁画的艺术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艺术的流变,而且为佛教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故显得异常珍贵。  相似文献   

5.
坐落于大同城中的华严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也是一座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瑰宝。在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墙壁上留下大面积的彩绘,记录了辽金时期和其他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华严寺壁画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绘画的本身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以大同华严寺壁画在清代的发展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华严寺壁画在清代的继承和重塑,为研究清朝时期大同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研究大同佛教艺术及其地域文化特点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6.
甘肃发现的北魏至隋代千秋图像作为中原句芒、千秋向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转变的中介,更多源自它们在死后世界想象中的角色功能,而非仅为人首鸟身的组合形式。迦陵频伽是作为中国佛教西方净土思想的组成因素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迦陵频伽最早应为出现于唐初的"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是印度紧那罗形象、印度迦陵频伽文本、敦煌唐代佛教画工、唐代净土信仰、中原先唐人首鸟身形象等多种因素碰撞的结果。"敦煌风格"迦陵频伽的共同点体现在华美头冠、伸展双翼、修长卷尾、站立姿势、乐舞角色、净土场景等方面;有些迦陵频伽在双手合十姿势、献鸟献物角色、边饰纹样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敦煌风格"迦陵频伽在盛唐以后东进中原,出现在中原佛寺塔基地宫、佛教金棺银椁、皇室贵族墓葬等艺术载体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中艺术类文献的变化轨迹,暗含着古代艺术内涵的演变过程。通过梳理汉至清代多部公私目录学著作中的艺术类文献,发现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中的艺术门类从产生到最终定型,大致经历了唐以前的发端期、唐至宋元的发展期、明代的变革期和清代的定型期四个阶段。目录学著作中的艺术种类经历了"少—多—少"的过程,内容具有"重技艺—艺术并存—以艺为主"的特点。这些变化体现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数量和稳定性的差异,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艺术的追求从实用性到审美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角度而言,新疆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枢纽,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繁衍的重要场地,尤其是佛教艺术在新疆历史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以体现佛教禅悟和参拜之丰富内容的石窟壁画,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龟兹风格,在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起到了引领和感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隐喻的艺术     
隐喻是思维的常态,隐喻思维借助于语言形式形成隐喻概念,贯穿人类语言的始终。作为载体的语言是隐喻艺术性的表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语言更能体现隐喻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佛教美术包含雕塑、壁画、色彩和结构造型等艺术形式,在传入中国后因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与传统绘画相融共通,成为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最大的外来艺术。古代佛教美术以思想文化为媒介,完善了传统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促成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形式的主动式改变,给中国传统绘画的衍化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篇传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近些年来受到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其版本源流、作者、艺术特征、思想内涵及其与时代的关系,对后世的影响等很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之外,笔者认为,明代中篇传奇小说的编辑出版方式同样值得关注,它的出版编辑方式体现出了非常浓重的商业化气息.  相似文献   

12.
史跃军 《传媒》2021,(18):82-84
随着新兴科技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壁画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成为建设可交互社区的新着眼点.本文从壁画的公共艺术属性入手,对数字化壁画的交互属性进行溯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壁画的发展及其在可交互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并指出数字化壁画将通过与社区环境、社区居民的交互,展现出更为多元的功能,进而为建设富有创意的、可沟通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3.
企业品牌是一个既能反映国家经济硬实力,又能反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目前,美资品牌不仅占据了全球相应市场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更成为美国文化、生活方式乃至意识形态、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后在华美资品牌的传播变化、公关危机、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的变化等,考量美国软实力在在华美资品牌中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及变化,并进一步探寻这些变化对“在华美资品牌”生存、发展、运营、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佛教艺术,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结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艺术得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的滋润,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为其特性,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又精致,宏博而又深妙,品  相似文献   

15.
敦煌壁画舞姿,其动态、神韵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凸显中原舞蹈特点,又融入西域特色风格,独具艺术魅力。以下本篇考究敦煌壁画舞姿,为传承敦煌壁画舞姿艺术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篆书金刚经》又称《三十二体金刚经》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古籍文献。文章从古今字体的演变,宋初僧人梦英18体篆书到道肯32体篆书的发展,论述了《篆书金刚经》的形成过程;着重从明正统二年刻本默庵后序、北京石景山区以壁画著名的法海寺碑文等,考证出刻书者李福善即明英宗时极有权势的太监李童;最后简述了该书的文字、艺术、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评价档案学基础理论的这种变革以及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在后保管时代的适应性问题,可以利用"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作一认识基础,既能保持研究的针对性,同时又能相对全面地彰显档案学基础理论在后保管时代的变革特征,体现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彦彤 《大观周刊》2012,(28):36-36
陶艺壁画以陶瓷材料为主,是壁画设计中的一种装饰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多维空间的视觉表现形式展现出了材料和艺术的魅力。现代陶艺壁画把握时代的转变,并且在创新的道路上一直没有止步。本文就以传统的陶瓷壁画的发展开篇,重点阐释出现代陶艺壁画的创新观念、创新表现、创新语言。从而对当代陶艺壁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沥粉贴金是我国古代壁画一门特有的、装饰效果显著的制作工艺.最早出现在唐代,兴起成熟于宋金时期,在现存宋代高平开化寺和金代繁峙岩山寺两处壁画中应用广泛.本文对沥粉贴金工艺的概念、演进过程进行简要阐述,并以宋金两处壁画中的沥粉贴金工艺为例,对其技法特点和艺术特色作一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