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王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王。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王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3.
九嶷山,因“舜葬九嶷”而千古闻名.据《史记》记载,“舜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五帝本纪》),“德自舜明”(《尚书·舜典》).  相似文献   

4.
纪信祠怀古     
王若冰 《档案》2014,(7):25-26
正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性命,是一位名叫纪信的将军舍身换来的。位于天水市中心的纪信祠,就是安放这位"忠烈将军"灵魂的地方。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创建于明初的"汉忠烈纪将军祠"是天水的城隍庙。既然纪信祠是城隍庙,纪信便自然是替全城百姓驱恶镇邪、保佑福祗的城隍了。纪信舍身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部有简略记述。  相似文献   

5.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抄写在一幅高约48厘米的帛块上,出土时已经断裂为16大块及一些小的碎块,经过帛书整理小组的拼缀,现已大致复原②.《五星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书,整理小组的释文一经发表③,就引起了中外天文史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帛书残损得比较严重,整理小组曾据《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唐开元占经》、《乙巳占》等一些相关传世文献,对帛书残缺的文字做了一些拟补.  相似文献   

6.
对于“三皇五帝”的说法,自古以来就各家意见不一。在《史记会注考证》一书的《五帝本纪》考证中,曾综合了古代各家看法,大体是三种意见:一种见于《孔子家语》及《大戴礼》,认为五帝是伏羲、神农、黄帝、少昊和颛顼。另一种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把五帝写成是:黄帝  相似文献   

7.
正《史记》和《汉书》的一段相同的史料中,有对"星"的不同记载:《史记·孝武本纪》: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中华书局,2013年,页598—599)《史记·封禅书》:"候独见填星出如瓜……"《索隐》:"乐产、包恺并作‘旗  相似文献   

8.
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家政策。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9.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二十五史》(12册)本《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载:"鲁共王馀,景帝子,[二年]三月甲寅立为淮阳王,二年徙鲁。"(见第1册第402页)单读此记载,以为"立为淮阳王"与"徙鲁"同在一年,其实非也。《史记》卷11《孝景本纪》载:"三年……六月……徙……淮阳王馀为鲁王。"(见同上第1册第49页)又《史记》卷59《五宗世家·鲁共王》载:"鲁共王馀,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淮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赵策四》“触詟说赵太后”章,亦见于《史记·赵世家》和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裘锡圭先生曾据帛书考释过其中四则文字。今援其例,续考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今本《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十九年伐赵纪事文意混乱,难以解读。对照《册府元龟》《通志》保留的早期《史记》版本面貌,可知今本《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十九年纪事存在行间文字错乱、文字脱漏等问题。结合《史记》古本信息,以及对相关史事的分析,本文最大程度地复原了《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十九年纪事的原始面貌,并推测相关文字错乱发生于《史记》以抄本流传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名垂千古,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读《史记·李将军列传》却常常让人一边唏嘘于"李广难封"的悲剧,一边又感觉司马迁对此的记述有些隔靴搔痒."飞将军"李广名满天下,威震边陲,是三朝元老,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册封,最后还以自杀结束了生命,何以至此呢?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李广难封是因为生不逢时...  相似文献   

13.
《史记·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秦汉以至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夏小正》记"夏时",为夏代之作。晚近以来颇有人怀疑其真实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揭示《夏小正》蕴含的仪式文化内涵入手,借以探讨其性质、产生年代和传播演变问题。作者认为:《夏小正》是用于授时仪式的韵文,从其中记载的星象、历法等内容以及其语言形式来看,它的产生年代应在商周以前。《礼记》中的《月令》及《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等类似韵文都是在《夏小正》基础上改造、附益而成。  相似文献   

14.
新见《何簋》铭文"■殷"一词,可与《逸周书·度邑》篇相合,再结合《何尊》、《天亡簋》及其他西周文献,可考定《度邑》确为周初文献,这给我们重新讨论《度邑》文本内容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车辆的国家.<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夏禹治水时"陆行乘车,水行乘船",说明夏朝初年已经把车辆作为交通工具.夏朝末年商汤"乃以革车三百乘,伐桀于南,放之夏台",显示着车辆用于战争.  相似文献   

16.
《洪范》乃《尚书·周书》中的一篇,相传为箕子所作。箕子,名胥馀,商纣王诸父,封子爵,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箕子谏而不听。《史记·殷本纪》谓比干强谏,纣剖比干腹,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箕子被释后,并未死守故国,而是跟随武王归于镐京。《尚书·洪范》"以箕子归,作《洪范》"句下,伪孔安国传称:"归镐京,箕子作之。"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曰:"武王伐殷,既胜,……以箕子归镐京,访以天道,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作《洪范》。"可见箕子作《洪范》之说,其来久矣。"洪  相似文献   

17.
李淼 《大观周刊》2012,(9):36-38
《史记》以十二本纪开篇,足显其于纪传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史记》成书两千年来,内容错乱,真讹交杂,莫辨其实。故笔者以不才之学,针对先秦诸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所存疑问,加以辨析,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18.
张际会 《军事记者》2011,(10):59-59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文学两方面肯定了《史记》的地位价值。在一部史学著作中为后人保留了许多鲜活面孔,是《史记》一大特色,这得力于司马迁赢余历史人物的传神之笔。本文试从《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挑出"泣数行下"这一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9.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本纪以《五帝本纪》为首、世家以《吴太伯世家》为首、列传以《伯夷列传》为首。《春秋》篇首和《史记》的三种体例,都以“让国”之事发端,表达了一种以礼让精神为内涵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20.
姜嫄被当作周族的始祖母而写进了《诗·大雅·生民》里,当我们读彻《生民》,就知道姜嫄生了后稷《就是那个司农大神),同时知道后稷没有父亲。那么后稷的母亲姜嫄是怎么生的他呢?按《生民》的说法是“履帝武敏歆”,按《史记·周本纪》及后来一些典籍的说法是“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这就是姜嫄履迹致孕”的史录。《生民》及一些史册在“履迹致孕”的记载之后,同时记载了姜嫄生子而弃之,而且是“三弃三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