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人与一片土地的感情,来自具体的山水、文化、生态、乡土菜肴的回味和对往事的追忆。品尝一个地方的美食,就是欣赏一个地方的文化;品味一个地方的味道,不仅是分享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是感受一曲曲关于乡土文化美食的"田园牧歌"。寻味:那一抹味蕾上的乡愁不论在何地,总有些味蕾上的记忆在提醒着我们,故乡永远是心之安处。从睡梦中闻到那一缕油烟味,有炊火的气息,有外婆的味道,使人自然而然地体味家乡的亲切,而这种  相似文献   

2.
彭佐扬 《文化学刊》2016,(4):113-118
本文主要从四方面探讨乡愁文化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功能:首先,以乡愁概念的理论梳理为出发点,得出乡愁文化的理论概念界定;其次,分析乡愁文化的诱发因素,包括故乡的原风景感念、现代性多元理性反思、人性对质朴纯净情感的需求、时空的流逝与错位等;再次,探讨乡愁文化的载体构成与特征;最后论述乡愁文化的现代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3.
理解中央城镇化发展决策文件提"乡愁"的深义,应建立在梳理中国乡愁传统的基础之上。在传统中国,"乡愁"并非消极体验,而是发生于人们在去乡之后因在他乡获得安身资本的回头一望,是对去乡事实的价值升华。传统中国的"乡愁"发生于城乡一体化的格局框架中。在当代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走出农村的人无法在城市获得安身资本,难获生存尊严,"乡愁"的实质是"乡仇"。中央决策文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是要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与过去不同的中国农民去乡模式,使农民真正获得生存尊严并重建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4.
至味乡愁     
赵畅 《文化交流》2022,(1):28-31
如果说春节是把我们推向故乡的一双温暖有力的时间之手,那么赶上年夜饭,便是每一个人最热切的期待.是啊,年夜饭是每个家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那里有亲情的聚首,有孝心的涌动,有乡愁的交融. 说到年夜饭,这些年来餐桌上的菜品结构总有些许调整变化,事实上,这也是由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但传统菜肴仍是不变的主角.因为这些菜...  相似文献   

5.
杨欣悦 《文化学刊》2023,(4):102-105
陕西“90后”作家范墩子的长篇小说《抒情时代》以奇幻凄婉的笔调描述了一群小镇青年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命运与成长史,反映了一种基于经济发展的现代式的乡愁,这种现代式乡愁不仅是地域性的背井离乡,更是文化的断层、身份认同的缺失,代表了一种普遍性的迷茫与漂浮状态。而要解决或对抗这种乡愁与离散状态,需要挖掘乡土文化的内生性力量,从而实现精神的栖息。  相似文献   

6.
"记住乡愁"是中央城镇化战略中被讨论最多的一个新提法。近年来江南水乡古镇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思乡对象,不仅是受全球怀旧文化的影响,还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从本质上说,江南文化是中国传统城镇文化的典型代表。以江南水乡市镇为指向的乡愁绵延于游子、文人、士绅乃至现代中国的集体记忆中,作为城镇中国的文化原乡为新一轮城镇化战略寻找最适合中国传统与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脍炙人口,广为传诵。2003年1  相似文献   

8.
对于优秀的作家来讲,生活中的地域性能够成为一种源头意义的精神力量,作家创作的故乡"原点"存在一个难以割舍的精神气场。故乡对于作家的浸润就像一块永久的文化胎记,化作文学作品的精神血脉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之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已经构成特定的精神符号和艺术喻体,在文学的天堂中实现生命与思想的双重圆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乡愁记忆的古老村庄正在悄然消失,失去精神领地的作家,今后还依靠什么来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学王国"。  相似文献   

9.
鸟之灵韵     
正拂晓遇啼鸟乡愁纯粹是对故土的山川阡陌、鱼虫鸟兽、老少爷们、风俗民情、传说轶闻等的自然情感的自然流露。即便是松林中的蘑菇、老槐树上的鹊窝、山藤上的蝈蝈、棘子上的蜂巢,都能把乡愁撩拨得浓浓的。最近一段时期,故乡那只鸟儿的啼啭萦绕耳畔,纠结于心……前不久,我回故乡探望,意犹未尽,又住了一宿。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穿越了近半个世纪,很多人还是会被余光中的《乡愁》打动。在外游子无论身在何处,心底对家乡都有着一丝牵挂。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年轻劳动力纷纷外涌,小时候随处可见的古村落正在逐渐走向衰落。2017年年末之际,作为国内马克笔画的先锋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夏克梁带领“边走边画”写生团队,进驻三门为当地的古村落作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