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跋太炎先生《遗嘱》——为纪念太炎先生逝世六十周年而作汤炳正1936年太炎先生逝世时,我正苏州在苏州就学于“章氏国学讲习会”。其中,只闻先生留有《遗嘱》,而未见公布。缪篆先生《吊余杭先生文》中,也曾谓先生“曾草遗嘱,其言曰: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勿...  相似文献   

2.
由作家严歌苓执笔、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一经上映就引起了热议。《芳华》是一部回忆性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在革命年代刘峰、何小萍及文工团众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充满了人文气息。从美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芳华》的审美效果和审美价值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9日,赵松庭先生纪念馆暨赵松庭笛子艺术教育研究所,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办揭幕仪式。当晚,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主办的"松庭流芳——笛坛宗师赵松庭纪念馆落成典礼音乐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赵松庭先生嫡传弟子登台演奏《婺江风光》《忆故乡》《幽兰逢春》等曲目,纪念笛坛大师赵松庭先生逝世15周年。《文化交流》2016年第7期刊有《江南笛王赵松庭》一  相似文献   

4.
启功先生的墓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这是启功的内侄、侍奉启功30年的章景怀先生精心擘画的安置。今年6月30日,启功先生的忌日上午,在“老师走好”的祝福中,景怀先生将启功的骨灰盒缓缓送入墓穴。盒内与启功同在的是师母几件日常用品和二老的合影——刻画在有机玻璃上的合影。师母病逝于我中华民族“浩劫”中的1975年,骨灰荡然,只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不过即使没有骨灰合葬也了却了启功的心愿:师母逝世后,启功先生有《痛心篇二十首》倾诉苦情,最后茫茫然祈求:“爹爹久已长眠,姐姐今又千古。未知我骨成灰,能否共斯土。”(启功“自幼呼胞姑为爹…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总目录(总第11~14期)卷首:文化的清醒选择阎纯德(11/1.96)1……………………………………………………………………中国文化专论跋太炎先生《遗嘱》——为纪念太炎先生逝世六十周年而作汤炳正(11/1.96)2……………...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也就是在梅兰芳成功赴美演出后的第五年,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梅兰芳携梅剧团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进行访问演出,受到苏联艺术界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中国京剧的艺术特征和梅兰芳的精湛技艺受到许多国外戏剧家的推崇,使东西方戏剧产生了交融。一、中方的剧目选择和宣传准备鉴于1930年赴美演出的经验,此次访苏,梅兰芳特地聘请戏剧专家张彭春、余上沅担任指导。剧目的选择是经张彭春、余上沅、欧阳予倩、谢寿康、徐悲鸿等一些学  相似文献   

7.
6月7日晨,我收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美术家协会“杨可扬同志治丧工作小组”寄来的信,心里一沉。清明时节,可扬先生还寄给我一函25枚新出版的《新年好——杨可扬木刻贺年卡》呢。拆开信封,一纸《讣告》,通报老先生于5月31日逝世。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10日,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应邀赴福建宁德市参加“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海峡两岸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京剧演唱会活动。梅派艺术掌门人、梅兰芳先生的哲嗣梅葆玖先生邀集两岸三地各流派最优秀的京剧演员,传承国粹艺术,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储吉旺一向热爱传统戏剧,醉心于京剧、昆曲、越剧等国粹文化。他一直大力支持戏剧传承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启功先生于2005年6月3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7月出生北京, 满族,长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 论稿》等著作,1952年后任北师大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全 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等 职务。 鲍文清女士原为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资深记者.曾采访过诸多文 化名流人物,自1979年与启功先生结识后,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的交往 和友谊,并于2004年写作出版了《启功杂忆》一书,获得了社会好评。 为追念启功先生,本刊特邀她撰写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梅兰芳编演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俊袭人》等"红楼戏"。从剧目看,三出戏均是新编古装戏,在剧本构思上颇多新思路;从表演看,梅兰芳于规矩中见功夫,创造性运用唱腔、表情、身段等戏曲手段,刻画了"红楼"人物形象;从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看,他从古代舞蹈、绘画及昆曲中汲取精粹,使"红楼戏"生发异彩;从布景、道具、灯光的运用看,梅兰芳积极接纳新鲜事物,使"红楼戏"的舞台设计古典而时尚。梅兰芳的"红楼戏"是其艺术思想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处处有创新,却"毫未出戏中规矩",坚守戏曲艺术之根本,创新的尺度拿捏得当,值得当代戏曲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