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先,《当前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缺失》在介绍《教授不教书》和《博士点》等小说中描写几个“人格卑下”的知识分子之后,张克明先生写道:“现实生活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果真如此……这绝不是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不代表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批评,表面看上去非常雄辩,可深究起来,却没有丝毫的说服力,其次,张先生又说“对这方面的描写应当适度,不可随意夸大,以偏概全,”笔者认为像这样的文学批评,已经是背离了起码的文学常识,再次,张先生在史实的概括方面存在“失真”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在《四世同堂》作品中,老舍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那段危亡岁月的同时,也深刻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现实痛苦与内心纠结。如果说爱国情怀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那么知识分子的士人情怀就是小说最重要且伴随始终的“和声”。文章以作品中知识分子的人性书写为研究对象,探讨老舍先生对士人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歌颂。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后,陈独秀由“伦理觉悟”转向“社会革命”很有象征意义,它预示着一个革命斗争时代的来临。在集体取代个体、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从个体走向大众的角色转换。当革命搅和着青春激情,引导知识分子奔向革命的彼岸时,透过集体、大众等革命标识,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疑惑与彷徨。  相似文献   

4.
李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0,14(1):16-18,,27,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基主要内容,一是拨乱反正,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段的一部分”,为知识分子的阶段属性科学定位;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分子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让知识分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5.
从维熙的“大墙文学”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1957年“反右”至“文革”的这段触目惊心的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处境的描写,重新审视并反思了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这其中也包含着作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打破了当代不能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禁区,塑造了党员干部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型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7.
《红路》是少数民族文学在“十七年”间唯一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成长为主题的作品,其以内蒙古工业专科学校学生会主席——胡格吉勒吐矛盾复杂的精神成长为主线。然而,他的成长路线相较于一般“知识分子”革命成长叙事的范本,又显现了相当意味的独特性,体现在主人公胡格吉勒吐逐步成长的方式、内容,以及纠缠于其中的爱情叙事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对建国后17年文学的研究中,由于受到“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小城春秋》的文学史地位被《青春之歌》遮蔽了。其实,《青春之歌》的文学史地位的获得,主要来自知识分子类型化的设计和处理,而这一写法发端于两年前的《小城春秋》,《青春之歌》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完善和使之更加成熟。两部小说对知识分子类型化设计、处理的要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准”、“两个向度”、“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中较早地正面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一部成功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林道静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和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的实际锻炼,其成长道路就其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从一个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人公多为犹太裔高级知识分子.贝娄着力描写他们在美国社会环境中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资本主义文明面临着崩溃的问题,对当代文明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2.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儒家知识分子的描写可谓浓墨重彩,儒家知识分子对帝王的人生成长、性格养成、文化积累以及建功立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书中有数十位知识分子,他们对三位帝王的霸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以伍次友对康熙的帮助为例,探寻儒家知识分子对帝王的成长所起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几乎占了五分之三,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新旧两类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势》历来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出路的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作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5.
考察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我们发现 :以 1 957年为界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前后有所不同。 1 957年以前 ,毛泽东把知识分子当作“劳动人民”看待 ,1 957年以后 ,由于对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的错误分析 ,他把知识分子看作“资产阶级”一部分 ,因而在知识分子政策上采取了一些不当的措施 ,给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尽管如此 ,但就毛泽东的一生来说 ,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功绩与贡献远远大于其过失与失误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7.
论杨绛《洗澡》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人生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绛的长篇小说<洗澡>以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为背景,描写了知识分子的芸芸众生相,尤其着重塑造了姚氏母女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渗透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态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18.
池莉在描写知识分子形象时,总是将他们放逐到市民阶层中去通过对照、漫画式、传奇性的描写达到其放逐目的.池莉放逐知识分子缘于她对历史情状的洞察,随着时代的发展,池莉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又有所回归.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启蒙的悖论——以《呐喊》、《彷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是知识分子对大众的“唤醒”,自五四以来这一“唤醒”成为知识分子在为人和为文两个方面努力的方向。在为文中,却存在想唤醒而不被理解或者知识分子难以克服的矛盾,进而成了启蒙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和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八骏图》是两篇针砭知识分子的讽刺小说,虽然都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两人却显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试从创作旨趣、明喻与隐喻的写作手法,女性知识分子等几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