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文]心里话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被城里的孩子笑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教室简陋/还经常  相似文献   

2.
六月,因为高考的介入,增添了许多的喧嚣和浮躁;然而今年的六月,因为林清玄的一篇美,似乎空气中真的注入了阳光的香味。  相似文献   

3.
【赏析】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小小说。作者的匠心之巧、技法之妙,着实令人叹服。细细读来,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三月三",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节日。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壮族同胞"三月三"歌圩盛会,那欢乐的场面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5.
山中避雨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父亲的“背影”勾连起全文的情节,四次背影,四次落泪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和关爱:同时也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激。这种构思巧妙有新意,另外作品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中,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话,文字简约素淡。 简洁、朴实的语言却格外生动传情,于平淡之中孕育了神奇。  相似文献   

7.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心灵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帖,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我无限神往的地方,想去那里,在雨季时分,感受一份诗情画意。 读《昆明的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汪老播撒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文人情怀。有评论称,汪氏散文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  相似文献   

8.
读《高堂在上》,平淡质朴的文字里流泻了对于老母亲刻骨铭心的爱,读来撼人心扉。作者对于老母的拳拳挚爱及难报三春晖的感伤咏叹,作者对于无私母爱的讴歌,浓烈而深沉。作者把这种浓重的情感加以沉淀、浓缩、力避浮华渲染,用散淡而稳静的文笔娓娓道来:文字因平淡质朴愈是深切感人,主题因迂曲蕴藉而愈见厚重深刻。文章惟造平淡难;淡中见深、淡中见情、淡中见巧,更是文章难以企及的境界。《高堂在上》恰是以淡制静而隽永耐读。  相似文献   

9.
也许看多了都市中伪饰的清纯、苍白的矫情.当读到杨炼的《海边的孩子》时,一股清新而芳菲的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0.
章叙述的“老爱情”的故事,看上去“老土”平淡,却很是感人。这感人从“朴实”二字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原文】 某个人的父亲 王秀兰 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北京的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行人都放慢了脚步,就连汽车也像是爬行的乌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午饭后,我信步走向教室,想看看孩子们在干什么。透过玻璃窗向教室望去:学生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作业,教室里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  相似文献   

13.
“你还要在那份报纸上耗多久?能不能赶紧过来,叫你的宝贝女儿吃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纪自钊 《新疆教育》2012,(11):45-45
一首好的歌曲,经久流传,脍炙人口;除歌词意境深远、主题鲜明,旋律上口易记、富有感染力外,还好在哪里?怎样对一首歌曲进行美学分析?本文作者以《草原之夜》为例,从创作角度,尤其是从旋律创作角度对歌曲进行审美剖析,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沈光春 《语文知识》2006,(11):39-39
储光羲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诗风质朴自然,率真清丽。清代的贺贻孙在《诗筏》中曾将储光羲和王维的诗作了如下比较:“储韵远而王韵隽;储气恬而王气洁;储于朴中藏秀,而王于秀中藏朴;储于厚中有细,而掣于细中有厚;储于远中含淡,而王于淡中含远。”  相似文献   

16.
《诗经》的篇目不算多,流传至今的数目无法与“唐诗”、“宋词”相比。毕竟西周离我们更远一些,在我们细细品读时,能感受到的更多是它所透出的一种质朴美。  相似文献   

17.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城小镇,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故事就在翠翠朦胧的爱情中开始了……在这里,没有虚伪,没有尘杂,没有喧嚣,有的只是澄澈、明净、真实。走进《边城》,我感动于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18.
那天天气特别冷,放学时,好多家长都准时接走了孩子。热闹了一天的教室很快安静了下来,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小玉两个人。小玉的爸爸是开理发店的,每当放学也是他生意最忙的时候。为此,家长跟我打过招呼,每天晚一点来接孩子。当然,我每次也会一边批作业,一边陪着小玉。今天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岳红梅 《云南教育》2008,(10):42-42
秋日的多媒体教室,阳光灿烂,听于永正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感觉到于老师虽已过了花甲之年,但在课堂上,仍充满激情,童心洋溢。  相似文献   

20.
得过三观古,因上岱宗颠。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 孰谓方域广?回环睥睨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