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朝华 《围棋天地》2005,(23):72-73
【教官】一串流光溢彩的名字,一群卓尔不凡的栋梁。岁月流逝,斗志不衰,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坚强。  相似文献   

2.
3.
杨文星 《围棋天地》2010,(15):119-119
6月25日下午,由黑龙江省黑河市弈友围棋协会会长孙德金、秘书长刘祥明、办公室主任李迎久组成的弈友棋协代表团应邀出席了黑河学院围棋协会成立仪式。孙德金会长在祝词中说:围棋是中国的国粹,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经常下围棋能够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尤其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黑河学院围棋协会的成立,将在黑河开启一个围棋进大学的热潮,为广大青年学子走进围棋打开了方便之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围棋三字经     
  相似文献   

5.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1,(24):96-98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一生经历平淡,却写出了一系列被称为“奇幻体”的小说。他的诗,亦充满了玄想色彩,充满对这个神秘的世界、宇宙的好奇之心。博尔赫斯没有到过中国,但中国作为神秘东方的象征,使他悠然神往。中国的长城、书籍、易经、八卦、铜镜、花园……都让他浮想连翩。他还写过一首题为《围棋》的诗:  相似文献   

6.
艾琳 《围棋天地》2004,(10):53-54
作为一个酷爱围棋的人,从几乎是世界围棋中心的北京来到英国——这个在围棋辞典里可以荒漠一词代之的国度,要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情来度过没有围棋,没有棋友,没有《围棋天地》,没有那种像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和习惯了的热火朝天的棋的氛围,感觉,那份沮丧和隐痛,是一般人难以置信和想象的。  相似文献   

7.
彬彬 《围棋天地》2004,(13):9-9
在中国职业棋界为冲击世界冠军而倍感重压的这些年,笔者经过留心观察,发现业余围棋的状况更加不容乐观,并因此而“杞人忧天”:如果不下力解决好业余围棋的问题,职业围棋能迎来真正的春天吗?  相似文献   

8.
戴俊夫 《围棋天地》2004,(12):49-50
自1995年至今,我先后6次前往法国,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与当地的围棋界有较为密切的接触。住此,将所见所闻介绍给读者,以共同感受这浪漫国度的围棋气息。  相似文献   

9.
围棋强国梦     
《围棋天地》2004,(18):5-5
2004雅典奥运会已落幕,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2块金牌、17块银牌、14块铜牌,共63块奖牌,列金牌数第二。  相似文献   

10.
11.
围棋美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颗明珠。人们对围棋不学则已,一学则迷,一迷则嗜弈终身。揭示围棋的内蕴,可以发现它闪耀着璀璨多姿的美学光彩,从中就可窥其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金钟烈 《围棋天地》2011,(18):96-99
通讯围棋时代:1990至1998年 1、通讯围棋的出现 1998年7月16日《朝鲜日报》围棋记者李洪烈在其围棋报道中称通讯围棋(对局)开始于1991年11月的千里眼围棋。  相似文献   

13.
14.
不识围棋     
李红梅 《围棋天地》2006,(23):73-73
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缘故,陪伴我整个童年生活的就是老家那大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田野,还有家门前日夜潺潺的小河。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那样的童年或许是充满魅力的。而在我自己的记忆里,童年不免有点像那春天里繁茂的原野,五彩缤纷又杂乱无章。到很久很久以后,也许是上了大学吧,我才知道,我在田野上无聊地溜达,和青蛙赌气看谁跳得更远,或者举着竹杆寻找那只打扰我酣甜的午睡的知了时,我就注定和很多东西失之交臂了。而围棋只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江志鑫 《围棋天地》2006,(21):72-73
一.末代国手周小松——古代围棋之绝唱 中国古代围棋几千年,水平最高、国手最多、著作最丰时期是清代。在这座高峰的一前一后,各有一个扬州人,在前面的是清初的黄龙士,在后面的是晚清的周小松。  相似文献   

16.
另一种围棋     
2004年12月5日,我踏上了飞往泰国曼谷的飞机,新的人生旅程拉开了序幕。曼谷对我来说还不算特别陌生的城市,2002年我曾经以中国大学生代表的身份前来参赛,那次的经历已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曼谷人非常的友善,每次见面都是双手合十,面带微笑,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0,(1):37-39
10月初至11月底,网上进行的联众一聂卫平围棋道场的10人擂台对抗赛吸引了众多棋迷、网友,在联众游戏网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创下了围棋网最高同时在线人数1300人,同时同一局棋的人数达到400人的纪录。几百人同时聊天的热闹场景(屏幕翻滚不停)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棋艺(象棋版)》2008,(9):47-48
前言:奥运来到中国,我们盼望了百年。奥运圣火的传递有围棋世界冠军的参与,这更激起了围棋界人的情愫,何时围棋可以像奥运项目主样普及?网络的发展已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它为围棋走向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06,(8):58-58
早些年,每看到围棋盘一侧或两侧端坐着金发碧眼的棋手,总感到有些不甚协调。似乎这古老的东方艺术配以黑头发黄皮肤才更为搭调。因少见而多怪,必然。身在欧美的中国棋手,或许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吧。《欧洲围棋见闻录》以翔实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以往被称为“围棋沙漠”的地方,正在渐渐生成越来越广的绿荫。围棋,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20.
杨佑家 《围棋天地》2006,(18):58-59
1983年8月,应昌期先生捐出一亿元新台币,在台北成立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确立了将围棋规划为青少年教育辅助工具,围棋自此与“教育”连在一起,担负起围棋在新世纪中全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