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建建  张荣 《新闻世界》2013,(9):296-297
区域形象即是公众对某个地区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以河南的区域形象为例,从传播学的视角浅析现阶段的河南形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应对的塑造方法,力求为河南形象构筑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耿芳芳 《东南传播》2010,(11):36-38
区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同时区域形象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本文立足河南区域媒体形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河南媒体形象坍塌的深层次原因,并试图找出应对的方法,力求为构筑完整健全的河南媒体形象体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使河南的总体形象沿着一个良性有序的轨道发展,从而对区域形象建设和区域经济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年网民心目中的河南形象为切入点对近年来河南形象重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河南要重塑形象,必须全面提升政治、经济、文化、城市面貌等各方面的水平;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提高危机公关能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外界深入了解河南;河南形象重塑应有选择地利用媒体平台、讲究传播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王亚鹏 《新闻世界》2013,(5):225-227
传统媒体背景下,河南形象曾遭到"妖魔化",为此河南及河南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与物质损失。媒介即讯息,新媒体不仅变革传播手段,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河南形象重构要充分利用此良好契机,而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的用户主要由青年组成,故此调查以青年网民为研究切入点,调查得出新媒体时代的河南形象,为新媒体时代河南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根强 《大观周刊》2012,(23):278-279
本文根据地域形象理论,对河南地域形象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了河南地域形象的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赵淼 《出版广角》2014,(17):70-71
区域形象是公众对区域内在的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和未来发展期待的综合评估,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在网络传播时代,区域形象塑造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本文主要以河南的区域形象为例,探究网络传播时代河南的形象塑造问题,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分析其根源,力求提出可行和完整的策略并解决区域形象塑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是展现"软河南"影响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塑造形象凝聚人心,引导广大网民形成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共识,积极投身到美丽河南的建设,其构建路径包括:通过加快制度建设、生态省建设,打造美丽交通和美丽乡村来加强河南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网络影像、广告战略、网络问政等多维角度推动网络形象塑造。提升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有助于展现河南的实力、美丽和魅力,提高旅游、投资、务工和定居的吸引力,优化河南的生态、发展环境,加强与兄弟省市、国内外就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交流和借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全贞花 《今传媒》2016,(3):50-52
本文以河南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韩剧受欢迎的主要因素对韩国国家形象与产品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韩剧受欢迎的因素包括"演员的外貌与风格","背景音乐与画面","主题和内容",其中"演员的外貌与风格"与"背景音乐与画面"对韩国国家形象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并且"演员的外貌与风格"对国家形象与产品形象的影响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形象的媒体建构,离不开典型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典型报道的过程中处理好典型性和有效性的关系,通过提升报道理念,改进报道方法,创新报道视角,来增强典型人物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从而真正地发挥典型人物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河南媒介形象建构中增强典型报道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杜研 《新闻世界》2011,(10):177-178
城市宣传片是塑造一个地域或城市形象、展示内涵、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最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河南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的"记忆中原,老家河南"沉稳大气、注重内涵、彰显亲情,是河南以形象片为宣传手段向全国观众介绍自己的一次成功尝试。虽是影视艺术的分支,城市宣传片因其自身篇幅短小、目的性强等特性,往往与其它影视类型在制作和传播上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从视听语言、制作特点、传播方式等方面入手,分析河南形象片的特点与得失,探索城市宣传片制作与传播的特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河南形象成为问题,由来已久,但以集中爆发的方式显现于2000年年底,由于“尉氏搀假棉花”、“洛阳大火”等恶性事件接连在全国媒体曝光,一时间,河南省内外议论四起,评说如锥。有些  相似文献   

12.
郭小霞 《青年记者》2012,(11):10-11
形象,既附着于每个个体和群体,又蕴涵着特定的深刻内涵.河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然而,自上世纪末,河南的形象曾一度被扭曲、被误读,这和媒体的新闻传播是分不开的.如何让世人正确理解和认识河南形象,还需政府和媒体共同努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规律就是那些蕴涵在事物活动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河南形象的媒体建构,也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充分认识并正确处理自我建构与他我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河南的广告营业额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一直在第15名左右徘徊。如何提高河南广告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内陆省份,河南形象的塑造问题,同样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关键要素包括建筑形象、职能形象和文化形象。对国家图书馆的建筑形象、职能形象、文化形象的内涵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国家图书馆这三类形象的定位方法,最后分析国家图书馆建筑形象、职能形象、文化形象的层次递进关系。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5.
胡凡 《新闻前哨》2005,(9):69-70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虽不同于电视主持人的形象那样直观,但同样具有“可视”性。它是指人们通过声音可感知的形象,是在听众心中形成的立体的形象,是主持人的一种知名度。它包括主持人的社会形象、语言形象、思维形象和人格形象。因此,合理地把握看不见的微笑,用声音塑造在听众心中良好的“可视”形象,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用声音塑造形象,意味着主持人不只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电台负责。因为主持人赖以存在的节目及其形象是电台精心  相似文献   

16.
凸现人文:I=S+B+V——论图书馆形象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图书馆形象包涵着精神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即I=S B V。无论精神、行为 和视觉形象的建设,都必须凸现人,重在人文关怀。凸现人文是优化图书馆形象的本质。参考 文献10。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的形象往往会给人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档案馆也不例外。所谓形象,就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地区、国家都以其自身素质、实力、能提供的服务产品以及所享有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从而构筑起特有的“形象”。档案馆形象是一种社会组织形象,它是人员形象、管理形象、服务形象、公关形象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馆员形象对图书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读者视角和馆员视角下的图书馆员形象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读者和馆员对图书馆员形象的看法,解读其社会及文化根源,提出图书馆员形象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河南固有的价值体系承受着时代潮流的冲洗,一些不和谐的音节进出,河南人在国内的诚信形象饱受质疑。以《河南人惹谁了》一书为代表,河南人表达出强烈不满。2002年,河南省著名诗人王怀让先生在《一棵比一个世纪年轻十岁的大树——为河南大学90年而作》一诗中无奈地吟唱道:“河南,河南,何其难矣!”如何让他人更多地了解河南,认识河南,河南的对外宣传策略要注重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在西晋存在两种不同的形象,一是民意形象,二是官方形象。民意形象是诸葛亮真实的形象,而官方形象是政府刻意制造的被丑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