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融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融合,广播媒体要想在众多媒体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效提升自身公信力与权威性,就必须发挥广播深度报道优势,通过移动收听、形象说理以及声情并茂优势在众多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向社会大众带来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广播报道。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报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
广播要在众多媒体中获得有利地位,提升公信力,就要发挥广播深度报道在声情并茂、形象说理、移动收听等方面的优势,立足长处,精挑选题、巧选视角、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写出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深度报道,更好地发挥广播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4.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形式。而目前广播深度报道一般采取记者调查+采访录音+记者述评的形式。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报刊的强项。报刊的深度报道优势体现在深层分析上,以比较长的篇  相似文献   

5.
6.
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因为电视特征、采访半径、观众定位等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电视台的深度报道,应从自身特色入手,以家庭和生活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普遍关心的事件为着重点,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以观众是否喜欢观看作为选题取舍的标尺,力求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备。应重质不重量,真正将深度报道做深,不使其变味变质。  相似文献   

7.
做好深度报道是全媒体时代纸媒的重要出路之一。虽然地方晚报受到地域、题材等的限制,但如认真琢磨,仔细打磨,同样可以做好深度报道。笔者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例,为地方晚报做好深度报道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传播方式中,没有哪种方式能比现场直播更令受众有身临其境、身在其中的、真实的感受。广播的现场直播具有传播及时、现场感强、双向交流等显著特点,同时也打破了对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常规思维模式.树立了电台的形象和品牌,成为各级广播媒体采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报道方式。运用好现场直播,充分发挥其优势.记者的现场报道成功与否是关键环节之一。笔者认为。做好现场直播,广播记者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丁俊霞 《新闻世界》2010,(11):54-55
广播电视报作为周报,无法在新闻时效性上多做文章,因此深度报道在地方城市广播电视报被广泛应用。在报业竞争中,如果广电报在深度报道上把握好精选题材、注重策划、创新写作这几个方面,那么深度报道将成为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吸引读者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莉蓉 《声屏世界》2011,(11):57-58
策划选题出新出彩 策划是地方广电报创新的灵魂.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深度报道的着眼点在于靠“深”来打动人.并让人发现新东西。这就要求前期策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对可预见的新闻.在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及铺垫。一旦新闻发生,按工作预案进行报道和追踪.并预见到其发生的情景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开始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正在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所有的媒体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特别对于“正在日益边缘化”的广播媒体来说,积极探索适合它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重大事件进行直播报道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节目形式。“龙腾九霄看神州”是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现象和新问题层出不穷。政府操心、社会关心、群众担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越来越多。广播新闻节目仅仅对此做出迅速的反映,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已经不能满足听众要求。听众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问题。这就要求广播新闻节目要作一些深度报道,即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报道,挖掘社会热点,为受众梳理出关于事实的认识。在此,笔者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录音报道作为最具广播特色的形式,始终受到各级电台的重视。搞好录音报道也成为当好一名合格广播记者的必修课和看家本领。录音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报道中有音响。长期以来,对录音报道中音响的要求和作用,一般认为是真实、自然、有现场感,有感染力,能有效提高报道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和生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更应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形成"首发效应"。本文探讨了广播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要建立的快速反应机制、报道原则和方法以及新闻采编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也是广播记者、编辑甚至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但是,中国广播音响报道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它与社会发展及经济技术发展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历来关注和研究很少。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点浅显的研究与考证。本文认为,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受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兴盛期三个阶段,并且有其独特的内部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朱林珍 《视听界》2008,(2):99-99
i.潜心捕捉新闻亮点 行话说,“脚板底下出新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矿藏”,存在着许多新闻亮点。要想捕捉住这些亮点,记者就必须“吃透两头”,深入实际,深人生活,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挖掘、寻找新闻素材,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愿望。  相似文献   

20.
当下,受众不再满足于简单化、表层化的报道,对信息深度、广度的需求日益增长。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报道,成为了报纸与其他媒体竞争致胜的利器。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笔者认为,可以从"发挥党报优势加强策划,另辟蹊径做好独家深度报道"和"对民生热线刨根问底,抓好追踪式深度报道"两方面来"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