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相似文献   

2.
聆听     
<正>我认为中国正在变得更民主,人们有更多的自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一些美国人并不了解。三十多年前,我意识到美国未来很大程度将与中国密切相关。现在我们双方都知道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我希望现任美国总统会同我以及前任总统布什那样清楚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我希望双方以开放的姿态相互接受对方。——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针对中美关系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我从某网站看到“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那一夜,我失眠了,脑海中闪现出许许多多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尽管过去了一段时间,然而其中包含的复杂况味仍值得仔细解读。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诺贝尔文学奖基本是基督教文化区域的一种文学大奖。出于自身影响力与美誉度方面的考虑,该奖的文化姿态进行了三次调整,莫言获奖是其最近一次调整的主要标志。诺奖之所以选择莫言,除了莫言作品具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并在海内外得到较好的传播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非文学的因素。为了世界文学场域评价机制的多元化,中国文化界应该考虑设立面向世界的文学大奖,以便平衡文学文化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不同伦理文化背景下的中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伦理文化背景下,教育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着重从伦理文化的视角,从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和宇宙伦理四个方面探讨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综艺节目漂洋过海引进中国,经过本土化的改造,迅速成为中国大陆电视领域最靓丽的风景线,而在国民对于综艺节目的热情不断升温的同时,对于中美两国综艺节目的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本文基于对两者联系的研究,对新时代下综艺节目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虽然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但中美妈妈对孩子的舔犊之心却是类似的。猫妈也好,虎妈也罢,只要是爱孩子的美国妈妈,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是否应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话题引起了媒体热烈讨论,而针对其作品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观点针锋相对。抛开莫言获奖本身就可以发现,作品能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应遵循价值逻辑、心理逻辑、体系逻辑,而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入选教材的决定性理由。  相似文献   

9.
张鸣 《留学生》2012,(11):33-33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10月11日公布了颁奖结果,水落石出后,又是一番难以消停的争论。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前夕,有关莫言能不能获诺奖、该不该获诺奖,两帮人马在网上争得脸红脖子粗,这也是诺奖情结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什么可争的?对待诺奖,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安静等待。  相似文献   

10.
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一时洛阳纸贵,莫言的童年琐事、大小癖好等一一被发掘、被热议。1963年,莫言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前他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表扬他。50年后,莫言小学时的作文本出现在《文汇报》上,当时普通的本子现在成了珍贵的史料:封面上太阳光芒万丈,上方是"大作文"三个字,中间是三个共读一本书的孩子,后面摆着一个书柜,最下方则是校名、姓  相似文献   

11.
100年前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人有机会发现东方。20世纪后期以来,先后有十几位东方作家获奖,体现了西方人对东方的主动发现和对东方文化的不断接受。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具有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获奖的东方作家大多具有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在创作和演讲中突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东方文化元素。同时,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是东方文化百年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东方文化复兴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0月,全球最受关注的新闻莫过于一年一度诺贝尔奖得主的一一揭晓。2012年,除了欧盟之外,共有9位取得杰出成就的获奖者。其中,引得国内舆论为之沸腾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自不用说。  相似文献   

13.
莫言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是农民的儿子,能够在这庄严的殿堂里,领取这样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  相似文献   

1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主要从莫言的创作本身、从文学史的角度以及从获奖后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比较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认为莫言创作的丰富性、独特性可以说奠定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莫言通过欲望描写表现了人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莫言的获奖说明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生土长的作家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瑞典学院做了一篇《讲故事的人》的获奖演说。从这个演讲中可以看出莫言生活的环境以及成长的心路历程。结合作者多年以来思考的问题,从莫言的演讲中体悟到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从中看出现代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江健三郎在其199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我在暧昧的日本》中,特地提到他与中国作家莫言等在亚洲这块既贫困又富庶的区域上“共同分享着古老、熟悉而又鲜活的”隐喻形象系统。本文在此背景下,从边缘意识和怪诞现实主义两个重要层面对大江与莫言的文学特质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日本文学国际化的两种模式——川端模式与大江模式,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2月13日晴那年,我有幸亲临现场聆听著名作家莫言的讲座。莫言结合自身实际,畅叙读书故事,传授文学创作经验,让人颇受教益。莫言对文学创作可谓见解独到,他特别强调了三点:一是,在创作初始阶段,可以多模仿一些其他前辈的创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11日晴 梦想是来自宙斯的礼物。——题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更坚定了我的作家梦。还记得二年级时,有一次作业是看图编故事,很短的答题栏被我写得密密麻麻,在班上引起了不算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19.
【话题导入】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人首次摘取该奖项中的文学奖桂冠。  相似文献   

20.
莫言与读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掀起了巨大的“莫言效应”。 莫言的书立时被人们一扫而光,只剩下个别网站高价待沽的几本亲笔签名本,同时几大出版社加班加点的印制使得“洛阳纸贵”在当代中国也得到了一次完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