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的孤独     
莫言的成长伴随着孤独,但也正是这孤独成就了莫言。因为文革,莫言小学五年级没有上完就辍学回家了。当时他太小不能当劳动力,于是就被村里派去放牛。他和他的牛们一起看蓝天白云,听鸟虫鸣叫,但其实并没有那样美——他觉得非常孤独。  相似文献   

2.
牛锐 《辅导员》2013,(2):24-25
读书,无论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点不少名家已多次强调过,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前段时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莫言的成长之路,成功之道也受人们关注起来。但研究莫言的人却发现,莫言不仅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高材生,而且他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因"文革"  相似文献   

3.
<正>与莫言结缘是源于一位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正好在莫言家,问我要不要给女儿签个名。虽然当时莫言还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我很喜欢他书的风格,觉得机会难得,就欣然"要求"了。莫言送给我女儿的书是《蛙》。当拿到书时,打开扉页,看到上面一行洒脱的行楷:"送给心原小朋友,等你长大可看这本小说。"女儿拿到这本书时,  相似文献   

4.
作家声音     
正●莫言称自己的文学梦依然强烈日前,莫言带着他的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亮相北京,莫言说:"尽管这几年去过很多地方,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作了很多演讲,但我对文学的梦想依然强烈,一直在做着写经典文学作品的准备。"据莫言介绍,他一直在搜集材料,并到一些地方做了调查和采访。"我正在写新小说,新作品会跟我发表过的所有作品有一种内在联系,因为我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但  相似文献   

5.
<正>"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是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晚宴上的致辞结语,"照例",这又成为批判话题。所谓"照例",在于自莫言得奖之始,就一直存在争议话题,他的发言也成为瞩目焦点,不仅被放大检视,还常被切割放大,而成断章取义。甚至有说莫言这番演讲"严重贬低了文学的精神价值,极大降低了作家的社会评价",要将他告上法庭。有人认为诺贝尔奖奖金何其可观,带给得主的荣耀又何其巨大,这正是"文学之有用",而莫言此论实在虚伪。  相似文献   

6.
小狗做客     
一只有教养的猫和一只没有教养的小狗做了邻居。这天,小猫请小狗到他家里做客。原来,这一天是小猫的生日。他请了天真可爱的小白兔,懂事的小猴,勤劳的牛伯伯。本来啊,小猫不准备请小狗的,他早就有点受不了小狗的那些坏习惯。但是,他看到其他朋友都来了,怕小狗一个人在家孤独,于是就请小狗一起到他家来做客。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读来令人失望。一部小说的形式足够花哨,但内容却很苍白、浅薄,让人读后感觉并无新意,或者并没有多大意思,这应该是致命伤。《生死疲劳》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手法,比如章回体,比如驴、牛、猪、狗、猴的六道轮回,有人称之为“向我们伟大的古典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理解与把握世界的方式。同样,小说以蓝解放、大头儿和莫言三个人来叙述,在叙述中拼贴小说中“莫言”的一些作品,以及“莫言”作为小说人物的出现,也为新潮的批评家提供了理论阐释的广阔空间,但也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8.
正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村。小时候,他喜欢阅读,对书的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次,莫言到邻村一个同学家里去玩,看见他家有一本绘图版的《封神演义》。为了读到这本书,他便经常去那个同学家中替他推磨。推磨让莫言痛苦不堪,因为它非常单调,没有任何趣味可言。后来,莫言认识了一  相似文献   

9.
在黑暗、恐怖、饥饿中长大,仅有小学学历的莫言,最终登上了中国人渴望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在这一过程中,母爱给予了莫言最大的情感支持,支撑他度过了童年的艰苦岁月。除了作家本身所应具有的创作天分之外,其大哥这一高密东北乡第一个大学生形象给家庭带来的荣耀,以及父亲在村子里的十几年会计角色所赢得的村民的尊重,让莫言确立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价值观,知识成为莫言一生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支柱,支撑莫言最终成长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缺失性童年经验里有饥饿,有孤独,有暴力。他通过自己创作出的儿童形象延伸自我、确立自我,以达到精神健康、自我救赎的目的,这正是文学治疗的作用。文章从文学治疗的角度入手探讨莫言笔下的儿童形象,透析其通过“宣泄”与“幻想”达到内心平衡的文学秘密。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孩子都喜爱故事。你瞧,孩子们一读故事就立刻安静下来,一讲故事就眉飞色舞,一演故事就创意无限……这样的学习方式多么有趣又多么实在,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有了提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度过了"用耳朵阅读"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莫言自称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经历再一次验证了故事的魔力。用亲近故事的方式来学习语文,比教师一  相似文献   

12.
<正>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对他成长的影响。莫言的母亲不识字,一生历经饥饿、疾病、战争的折磨,但她的宽容、善良和坚强,给莫言的一生留下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宽容、善良、坚强,这些听起来简单的做人道理,却值得当今的家长,静心思量一番。一、言传身教树榜样  相似文献   

13.
讲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莫氏风格的演讲,一如莫言那独特的作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终身评委和全球新闻媒体面前,身穿中山装的莫言用他那充满了山东1味的方言讲述了一个有关自己,有关文学,有关人性的故事。瑞典翻译家葛浩然说:"如果把莫言今天的演讲比作一篇小说,那么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对母亲的爱是最能打动我的部分。"尽管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深的文  相似文献   

14.
没有伙伴的日子里,我孤独望天“在每一个空寂的黄昏里,孤独的我一个人坐在书桌前。透过玻璃窗,我看见一轮红日缓缓西坠,有鸟雀掠过,又变得无影无踪……我的眼前没有伙伴,我孤独望天。”这是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实验小学六(2)班的王路漫同学在回忆起那段孤独的日子时所写下的文字。王路漫是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他说那个时候他最怕双休日和假日,父母只知道把他关在书房里,孤独的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只好望天,对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羡慕不已。“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喜欢独来独往,我已经习惯了没有伙伴的生活。再说,电脑可以陪伴我,打打…  相似文献   

15.
"不管你现在认不认识莫言,但我相信明年中高考你可能就会记住他。"这是记者最近在武汉部分中学校园里听到的一句话。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与他的作品最近成了部分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备考的热点。不久前,语文出版社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此后,武汉市教科院有关专家也表示,将在修编的《高中语文读本》中,将莫言的作品收入其中,具体篇目尚在挑选中。一些中学生还集  相似文献   

16.
孤独便是人生厄运的一种,而孤独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孤独人生就失去了深度和质量。孤独可以给人以空间,让人更好的思索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深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在孤独中完善美丽人格。  相似文献   

17.
石湾 《快乐阅读》2013,(2):10-11
11日晚,我去一位朋友家取一本王世襄先生的书,未能收看电视节目和上网,十多年前去了日本、久未联系的作家黑孩,突然从东京打来电话。她说正在看电视新闻节目,得这次诺贝尔文学奖的不是日本的村上春树,而是中国的莫言。莫言的第一本书《透明的红萝卜》和第一个长篇《天堂蒜薹之歌》是你给他出的,是否已打电话向你表示感谢?我说,自我8年前退休后再没有见过他,也没有任何联系。但你还记得这件事,我已经很感动了。  相似文献   

18.
莫言是一位富于实验精神的作家,他在每一部作品的写作中都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色彩。他的小说对人生、对历史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剖析独标高格。对莫言作品中"我"之视角的心理分析是贴近作家的文本进行的分类,没有先入为主地用既定成说的文艺理论术语去研究和评价莫言,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那天一上班,同事小李就告诉我:"莫言去瑞典领奖了,你知道吗?"我笑着说,这是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文化事件,作为莫言忠实的书迷,我又怎能错过呢?小李笑了,说现在不光你这文学青年是莫言的书迷,我现在也成莫言的粉丝了呢!这两天,我正在手机上看他的《生死疲劳》,看着真过瘾!我点点头,心里充满着感激和欣慰,她一个平时只关注衣服美食和化妆品的小姑娘,现在也读起莫言的书来,这不能不说,是莫言获诺奖的功劳。如果不是此次获奖,她恐怕连  相似文献   

20.
<正>格林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他没有朋友,他每天独来独往,不跟任何人说话。听老师说他在学校很孤单,上课也从来不回答问题,从来不跟同学交流,成绩一直上不去。父母很为格林担忧,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了。于是,他们把格林送到医院去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格林没有任何疾病。父母束手无策,更加忧心,这可怎么办啊?孤独的格林不但没有朋友,在学校里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