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斌主编的《有机化学》(2004年7月第1版第3次印刷)中,有一些明显的错误。有印刷校对中的不细致,有编写中的疏漏。一、印刷校对中的错误。教材中的一些错误容易误导学生。如:教材36页在归纳烯烃的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产物规律时,将氧化产物羧酸结构式错写为醛的结构式、66页在阐述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及其应用时,两处将间位错写为对位、108页在不饱和醛酮的命名举例中,将1-戊烯-3-酮错误命名为3-戊烯-2-酮。教材中的另一些错误,增加了教学中学生理解的困难。如:45页乙炔钠的结构式写错、44页1-戊烯-4-炔与溴加成产物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学和卫生常识教材中,关于眼球的构造和生理功能,通常应用眼球构造模型、标本和挂图进行教学,但这些教具都不能演示晶状体的调节功能、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析,教学效果较差。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制作了视力分析仪,应用于生物学和卫生常识教学,效果显著。 一、制作 1.晶状休、悬韧带和睫状体制作(见图1)选用透明度较高的乳胶管(例如避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第93页旋转的液体实验:在玻璃皿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他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然后在玻璃皿中放入导电液体,例如盐水。如果把玻璃皿放在磁场中(如图1a所示),液体就会旋转起来。若按教材所说的器材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制备乙烯是一个重要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2003年6月第1版)122页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瓶中注入约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翻腾时剧烈跳动(暴沸)。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这时就有乙烯生成。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生成的乙烯。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雷伊(Joseph Ray,1807-1855)的《美国小学数学》自1834年出版以来在美国流传了近一个半世纪,至今仍在使用的重要数学教学参考书.《美国小学数学》于2011年5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原文出版发行.这套教科书分为四册:初级算术、智力算术、实用算术和高级算术.从《美国小学数学》的内容出发,分析总结这套教科书的特点,试图找出这套教科书流传至今的原因.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使教科书编写工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56页,讲解氢氧化钠溶液跟二氧化碳反应,但教材中没有配套的演示实验,这对学习理解这一化学反应原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以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为此我构思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93页图16—6的原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必修3)》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论题,结合实例讲述了如何将人地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是对《高中地理(必修1)》和《高中地理(必修2)》所阐述的有关的地理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与旧版教科书相比,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3)》的内容安排具有继承性、发展性和变化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和用途 该教具用于小学自然第五册《眼睛的科学》一课教学,用来演示眼球成像原理,解决“晶状体随物体的远近,肌肉收、缩放松时自动调节凸度的大小,使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这一难以理解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进一步对近视眼的形成和预防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眼球成像演示器江西赣州市清水塘小学肖昭明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我们的眼睛形状象个球,所以叫做眼球。它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构成。周围的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  相似文献   

11.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1 开关  2 磁铁  3 干簧管  4 轴承5 摆线  6 摆  7 计数器  8 记录板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本教具用于演示摆的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现象直观形象 ,便于学生观察 ,科学生动有趣。(2 )用途 :本教具能够成功地演示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自然第六册第十五课《摆的秘密》两个实验 :主要说明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 ,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 ,摆线越短 ,摆动得越快。3 制作材料干簧管 1个 ,2 4轴承 1个 ,螺丝 (M4× 3 0 0mm) 1个 ,M4螺帽 3个 ,小磁铁 1块、计数器 1个 ,大小胶塞各 1个 ,1 2 #…  相似文献   

12.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页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但教材对该实验介绍过于笼统,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是多少?配制其酸性溶液  相似文献   

13.
本刊"基础教育研究"栏目,承袭《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栏目,以福建省稿源为基础,兼顾其他地区稿源,编辑出版较高质量的论文,为基础教育教学服务。《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基础教育研究"栏目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有:俞发亮、叶悬冰《万物兴歇皆自然——中考作文阅卷的思考》(2003年第3期)、柯明府《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点”》(2004年第2期)、黄丽华《与“哑巴英语”说再见——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2006年第2期)、蔡丽勉《高三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6年第3期)、郭新戈《语文教学中的情语、情境与情理》(2006年第4期)、阮巧玲《谈高中生听课与评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2006年第4期)、庄丹华《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的启示》(2007年第1期)、李雪华《中学英语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一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与达成》(2008年第3期)、林碧秋《小学英语故事阅读策略及具体方法初探》(2009年第2期)、桑金楠《初中英语趣味课堂优化创设策略探讨》(2011年第2期)、陈雅珍《变脸: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优化策略探析》(2011年第3期)。《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研究”栏目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有:黄冬梅《小学语文教材创新使用策略探讨》(2011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第78页的SO2漂白性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实验没有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实验后没对SO2进行处理;实验不能反复多次操作,且需要的SO2的量大。所以,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SO2漂白性实验进行微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3-4的探究实验2:把碘酒滴到土豆(或面包)后土豆片和面包都呈黑色,观察不出呈蓝色,影响了学生通过此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如何解释上述的实验现象和做好此实验呢?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对此实验的探究过程介绍给同行做参考。1实验过程及现象(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在"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一节的"思考与讨论"栏目中,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如图1所示,1个单匝线圈落入磁场中,分析它在图示位置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安培力对线圈的运动有什么影响?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和增强学生对电磁阻  相似文献   

17.
Cu与浓H2SO4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稀H2SO4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按全国统编全日制普通化学教材和江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得不到蓝色溶液,而是出现异常现象,即有大量黑色物质生成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而按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将铜片换成粗铜丝),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溶液呈蓝色。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第 19页安排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要吸收热量的实验 (如图 1) ,因为反应要吸热 ,板上的水由于结冰而将烧杯和板粘结在一起。该内容教学时正值夏末秋初 ,气温较高 ,据我了解 ,有不少教师演示成功率不高 ,教学效果不好。图 1 Ba(OH) 2 ·8H2 O与NH4 Cl反应要吸收热量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从化学原理考虑①反应物要充分研磨 ,在烧杯中混合时要快速、充分地搅拌 ,保证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一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吸收大量的热 ;二是使反应…  相似文献   

19.
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值得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所知,在我国自编的中学化学教材里用燃烧磷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最早出现在1956年3月第1版许国培等编的初中《化学》77页图52(见图1):  相似文献   

20.
1教具装置(见图1)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利用一种高科技材料———温变油墨,可以清晰地演示热传导的整个过程。(2)用途:主要应用于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中的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