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2.
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教师们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一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课吸引住了。课后,一位老师问“: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一段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用终生去备每一节课。怎样才叫用终生去备课?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3.
改错题精练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4.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 2 4小时”中有一段这样的回答 :一位有 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 ,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 ,以便课后提些意见 ,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 ,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 ,屏息静气地听 ,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 ,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 ,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 :“是的 ,你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 :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 …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堪称“经典之经典”。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普遍好评。当这位老师的同行问他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精典故事:一个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观摩课,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  相似文献   

8.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着33年教龄教师的一节公开课,讲得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教师都入了迷。课后,一位教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教师这样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一生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阅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这样一件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位教师是不是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叙了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的情景:听课的人们“听得人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① 的确,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  相似文献   

11.
严卫林 《中国教师》2006,(10):28-29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不得不让人疑窦顿生,难道集体备课就非得“如出一辙”?难道“集体智慧”下就不能有再创造?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便于教师“共同富裕”;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同结晶”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  相似文献   

12.
上好每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数学知识,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呢?我认为,备课是前提条件.备课的步骤是: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这三个步骤是教学前辈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缺一不可.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有位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 ,上课精采无比 ,众多慕名前来听课的同行们都被他高超的教学所陶醉 ,竟忘了记听课笔记。课后他们纷纷提问 :“您上这节课备课花了多少时间?”这位优秀教师回答说 :“我没有为这节课专门备课 ,但我一直坚持着终生备课。”什么叫“终生备课”?我的理解是视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为事业 ,而不是视其为职业 ,为了将教学艺术化 ,年年岁岁、随时随地不断汲取相关的知识 ,获得相关的技能 ,上课时就能“积厚薄发” ,有关课题的相关材料就能信手拈来 ,并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这种课信息量大 ,文化含量高 ,趣味性强 ,必然…  相似文献   

14.
好课要多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工作了33年的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教师都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教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相似文献   

16.
芮娇 《教育文汇》2012,(5):33-33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一针见血地阐明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自己崇尚的教育格言。记得一次听一位教师的区级评比课。课上,老师教学面面俱到,学生举手踊跃,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学生几乎都能对答如流。课后,当许多年轻教师在赞叹这节课多么成功时,我却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师,举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后,有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实验室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18.
上好每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数学知识,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呢?我认为,备课是前提条件。备课的步骤是: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这三个步骤是教学前辈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缺一不可。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故事中历史教师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令人折服,震撼人心。它源自于五个字:用一生备课。  相似文献   

20.
把好备课关     
一、一丝不苟地备好每一节课作为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应该时刻想到:教学,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去掌握知识。当教师走进课堂时,对这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