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滨 《精武》2007,(1):38-39
一、太极武道为李博与李春茂传授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八世祖李春茂,乃李伦、李仲、李俊、李岩之生父。李春茂拜千载寺、太极宫武道长李博为师,习十三势拳、剑、枪艺,学而有成,是太极拳传世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著有《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等太极武道著作。《李氏家谱》八世李春茂辞条:“春茂,字廷璧,号叶蓁,配赵氏、辛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在《中华武术》杂志第5期发表题为《偶然所得重大发现——博爱县唐村考陈王廷创太极拳和王宗岳》的文章,披露了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中记载的关于唐村李姓与温县陈家沟陈姓,在明清两代的姻亲关系以及家谱中记载的陈王廷带领表弟李岩、李仲(二人后来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主要谋主及部将,李岩即李信)等在青年时期创太极养生功的内容,讲诉了在调查中发现的王宗岳于清乾隆五十八年,  相似文献   

3.
李滨 《武当》2005,(9):33-37
2005年3月8日《大河报》第26版发表记者张体文撰写考证李自成部将李岩的文章,标题:《<李氏家谱)为李岩身世提出新证——明末李岩是河南博爱人?》,受这篇文章启发,2005年第5期《中华武术》刊发了原福全文:《偶然所得重大发现——博爱县唐村考陈王廷创太极拳和王宗岳》(以下简  相似文献   

4.
2003年发掘出了纂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史学专家谓此家谱可以解决李自成大将李岩身世、太极拳起源、洪洞移民路线三个方面的悬疑问题。《李氏家谱》为唐村李氏十世李元善(1642年-?)修编,据家谱记载,明初山西移民首至河南河内(今博爱县)千载寺三圣门太  相似文献   

5.
李万斌 《武当》2009,(7):26-29
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家的《李氏家谱》于2005年面世。《李氏家谱》编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编修人是唐村李氏第十代人李元善。李元善本是李仲的儿子,因李岩一子少亡,故李仲将第四子李元善过继给李岩承嗣。李元善成为李岩的儿子。此谱是儿子记录父辈的事,应该说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因为父辈的事他大都记忆犹新,远比道听途说真实。  相似文献   

6.
杨黎明 《体育世界》2008,(12):41-42
采用历史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通过研究新发现的家谱史料,考证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播,提出“博爱千载寺太极拳”起源说。主要观点:(1)陈王庭与李岩、李仲三姑表兄弟依据“无极养生武功”和“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创编“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2)李仲、李岩和陈王廷均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因政治原因,太极拳由陈王庭发扬光大,历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相似文献   

7.
5、并非陈青萍到赵堡后赵堡才有太极拳——赵堡架。 从众多赵堡太极传人的传谱、秘谱、抄本和论谱,以及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等材料证明,陈青萍以前,太极拳在赵堡已传了六代。现先以陈敬伯的有关资料为证。陈敬伯家谱记载,陈敬伯家由其祖父陈文举从陈伯庄迁入赵堡,家谱中有《敬伯公传》曰:“陈(王甚),又名敬伯,字长青,生于康熙丁亥年(1707年),卒于乾隆辛亥(1791年),理精太极,已达妙手神化境  相似文献   

8.
李万斌 《武当》2009,(11):28-29
一、关于人物记载 1、《李氏家谱&#183;序》记载:唐村李氏“始祖与常阳村陈公讳卜,郝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故徙途相舍衣食义厚,人寺庙拜圣结义,栽培二柏架葡萄铭物别焉。忘弗年久鹿鹿世裔眷怀,逢年大节苍龙昂首之日,民乐邑舞,百里跋涉千载寺,  相似文献   

9.
李师融  李永杰 《武当》2006,(1):28-29
据顾留馨著《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58页记述:“从《陈氏家谱》可知,陈王廷三子一孙拳艺一般,玄孙甲第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然而,陈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陈大兴齐名。”由此可推知,陈王廷从蒋发学得的太极拳艺,只是初级功夫,未得太极内功真谛,无能传其子孙后代。为什么呢?原因是陈王廷一生习外家拳的炮捶,晚年才学太极拳,由  相似文献   

10.
李万斌 《武当》2010,(4):32-34
关于陈王廷创拳 (一)唐村李氏与陈沟陈氏的关系 据《李氏家谱·序》记载:唐村李氏“始祖与常阳村陈公讳卜,郝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故徙途相舍衣食义厚,人寺庙拜圣结义,栽培二柏架葡萄铭物别焉。忘弗年久鹿鹿世裔眷怀,逢年大节苍龙昂首之日,民乐邑舞,百里跋涉千载寺,逢揖祈三教圣灵,拜谢僧道圣师舍食传拳养脉恩矣。”  相似文献   

11.
唐豪先生曾有断言遗世:太极拳之祖,予断为陈王廷。安徽中医学院太极拳研究所李滨先生通过考证认为:唐豪之论,颇为武断。其证有五:①王廷无诗文遗留,②《家谱》旁注非乾隆十九年原谱文字,亦非道光二年接修之正文,而是陈槐三之笔墨;③王廷无造拳之才能;④陈家沟的太极拳由蒋氏子蒋发继承家技又得王宗岳太极拳技艺而传入;⑤陈沟《长拳谱》之名目与歌诀,其为炮捶,乃忠义拳之易名者而非太极。  相似文献   

12.
李万斌 《武当》2010,(2):34-37
(4)“元善从复始”记述《张三丰承留》。据《太极法说·张三丰承留》说:“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这“元善从复始”,元善者,即李元善也。原来,《太极拳宗谱·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是唐村李氏八世李春茂得之于千载寺太极官博公武道传授,而秘传李家子弟,至十世李元善恢复张三丰先师十三拳名目传扬。  相似文献   

13.
若愚 《武当》2009,(3):42-42
2008年12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太极名家祝大彤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著作——港版增补《太极内功解秘》、《太极解秘十三篇》修订版,以及台湾版《太极内功解秘》、《自然太极拳》、《太极内功养生法》、《太极解秘十三篇》等。  相似文献   

14.
引言:看了2007年《精武》第10期发表的浦汉健先生的《怎样给太极拳下定义》的文章后感慨颇深,先前看过多篇浦先生的文章,浦先生对传统太极拳的执着和深研令人赞叹不已,从浦先生挚谈吴式太极  相似文献   

15.
龚政  吴翩 《武当》2001,(5):53-54
记得那是1999年,《武当》编辑部收到一篇从新西兰寄来的稿子,作者叫颜紫元,自称是吴式太极拳传人。文章是对吴式太极宗师的部分介绍。考虑到《武当》接触吴式太极的文章较少,报道也少,以及为鼓励旅居外国的华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的劲头,《武当》在与颜紫元的联系中,建议他将有关稿子全部寄来后连续登载。这就是《武当)2000年第6-第11期连载《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的经过。  相似文献   

16.
二、以《周易》太极、气化论为基点,补生气之原,助升降出人《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太极,就是天地未形成前的浑沌状态,气、形、质浑为一体,清浊未分。后来由于太极运动产生阴阳二气,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降为地。这一过程可以用太极图来表示。太极图高度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具有高深哲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规律的模型。宋·朱熹说:“太极者,可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合而言之,万物统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上》朱注)。他又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那么,人有太极在哪里呢?”神阙穴肚脐部位便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对此,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如《难经·八难》曰:“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肾间动气如此重要,它究竟在哪里?《难经·六十六难》明确了这一问题,指明在肚脐下:“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肚脐为生气之原论,《类经附翼·大宝论》也有明论:“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所谓命门者,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生我者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  相似文献   

17.
经典择抄     
陈流沙 《武当》2004,(1):22-22
《周易本义》序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19.
《武当》2015,(3):69
活动时间:2015年2月1日至9月1日主办:世界太极拳网《武当》杂志《武魂》杂志微信平台:"世界太极拳网"公众微信平台(微信号:sjtjqw)新浪微博:世界太极拳网武当杂志公众微信平台(微信号:wudangzazhi)活动介绍: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伟大成果,太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精华,太极拳人物是太极拳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宝贵财富。太极辈有才人出,领一代风骚,传世代香火。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介杰出太极人物,传播科学太极健康理念,突出时  相似文献   

20.
博爱县唐村因为《李氏家谱》而被众多史学家、太极拳研究专家所关注.唐村的千载寺是我国无极养生文化、武术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十力和尚)对僧众、信众提出5条戒律,其一“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要求弟子在没有成“功器”的时候,不要轻易讲出自己的师门与传承.自此而后.“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成了千载寺武术律条,形成了严以律己、不图虚名和谦虚谨慎的传统.通过对“未成功器,勿名师门”的评释,认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植根于佛、道、儒三教文化;通过“未成功器,勿名师门”对唐村一带习武群体影响的分析,得出武禹襄在舞阳北舞渡盐店所抄得的《太极拳论》为唐村李氏后人李鹤林所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