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2014,(13):62-62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2.
皮影戏     
《初中生》2013,(9):62-63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善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3.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乐器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并因各地声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皮影戏     
《初中生》2013,(Z4):62-63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4,(Z1):62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等。它是用灯光照射在兽皮或剪纸做成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图案上,由艺人操纵,并配以音乐来演唱,形成活动或静止的画面,来展示情节,表演故事。  相似文献   

7.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相似文献   

8.
尹霞  文刚 《四川教育》2010,(2):86-87
名师的开发式表演课可不可学?这是我们在观摩名师的课中.一边大声喝彩,一边从心底滋生的困惑。来吧。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坐到台下,聆听“开发式表演课应该休矣”和“就是表演课也需要”两方的精彩辩论。“听”完后。我们对“表演课”价值的认识.则会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9.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一、从“戏比天大”想到“课比天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爱国艺人常香玉有句名言:“戏比天大”。何谓“戏比天大”?笔者以为,“戏比天大”的“大”字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重大”。演员把登台演出看得比自己的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为了演出,其它事情都可以而且必须放到一边;“大”的第二层意思是“博大”。戏是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11.
二都戏是浙江庆元古老的地方剧种,由于其所处环境较闭塞,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演唱、发声和原始的表演程式。“唱”居戏曲“四功”之首,全文从二都戏的唱腔、唱词、道白、用嗓、行腔、发声、养气等方面分析其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蹦极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最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  相似文献   

13.
“不瘟不火”是个比较常见的成语。瘟,指戏剧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如“这出戏情节松,人物也瘟”。火,兴旺、兴隆,“火爆”即为此意,如“这一场戏的场面很火爆”。整个成语本来用在戏曲表演中,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如:“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 (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 1册杨述《恰到好处》 )现在一般指不紧不慢地做某事或进行某项工作。但是,不知为何,《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均未收这一成语,并且往往被人写作“不温不火”或…  相似文献   

14.
李一一 《初中生》2015,(7):61-65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木偶戏是用木制玩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 三国时已有木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相似文献   

15.
临猗地台戏又称“故事戏”,是分布在山西临猗县吉家营村的一种传统的戏曲演出形式,其表演古朴,唱腔独特.临猗地台戏与古代军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载临猗县在明代实行军屯制度的史料,临猗县境内现存有许多以屯、营、堡命名的村庄,而且吉家营村所演出的剧目多是表现古代军队的战争戏.  相似文献   

16.
“撮泰吉”是反映彝族先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正戏是“撮泰吉”表演的核心内容,它蕴含了彝族先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浓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及无私奉献精神,较强的劳动过程管理意识和能力,以及农业生产系统论等丰富的经济思想.“正戏”确证了彝族先民“重政治、轻经济”认识的片面性,对了解和研究彝族先民民族和谐思想,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骆驼戏”仪式表演是撒拉族所创造的文化艺术,它以其独特的产生方式与艺术表现诠释了撒拉族人的族群历史及生存传统。在今天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如何传承“骆驼戏”仪式文化,将其“本真”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是值得重视与反思的。在传统不断地被革新后,我们期盼看到革新后的古老仪式散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而不是被取代或消逝。  相似文献   

18.
“戏”“剧”二字皆产生于先秦蜡祭活动中 ,“剧”更直接是蜡祭中扮演虎与田豕搏斗的场面记录 ,此种角力表演由娱神而娱人 ,遂演化为戏剧。“戏”“剧”二字的创造实是我国戏剧产生于先秦时代的文字见证。  相似文献   

19.
唐莉莉 《福建教育》2023,(16):42-45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来源。幼儿在表演区游戏时,阳阳问大家:“你们看过游乐园的花车表演吗?可好看了!”乐乐急忙应和:“我看过!花车装饰得很漂亮,在表演道上慢慢前进,车上的演员们一边载歌载舞,一边向道路两旁的观众打招呼。”说罢,乐乐提议:“我们可以制作一辆自己的花车,来一场花车表演。”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响应,第二天,幼儿就搜集来各种制作花车的材料,热火朝天地组装起来……  相似文献   

20.
“戏改”运动之前,黄梅戏旧艺人旦行有“三大名旦”,田玉莲先后拜两大名旦即桂月娥和严凤英为师。期间桂月娥和严凤英等一批知名黄梅戏演员相继离开安庆,奔赴新的岗位,安庆出现黄梅戏表演人才断档的危机,田玉莲作为严派传承人坚守安庆,支撑起胜利黄梅戏剧团的一隅天空。传承严派,田玉莲在黄梅戏现代戏表演上前进了一步,做出可贵的探索和创新,提出现代戏演出要“生活化”。在黄梅戏行当方面,其本工为花旦、青衣,兼擅武旦和老旦,以一己之力丰富和拓宽了黄梅戏的行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